- 年份
- 2024(12600)
- 2023(17733)
- 2022(15078)
- 2021(14087)
- 2020(11750)
- 2019(26679)
- 2018(26762)
- 2017(50430)
- 2016(27721)
- 2015(30831)
- 2014(30379)
- 2013(29618)
- 2012(26600)
- 2011(24092)
- 2010(24271)
- 2009(22147)
- 2008(21609)
- 2007(18757)
- 2006(16610)
- 2005(14445)
- 学科
- 济(103221)
- 经济(103104)
- 管理(79915)
- 业(73896)
- 企(62378)
- 企业(62378)
- 方法(44429)
- 数学(37818)
- 数学方法(37361)
- 中国(28866)
- 农(28815)
- 财(25658)
- 业经(25112)
- 学(24567)
- 地方(23794)
- 制(21704)
- 技术(21459)
- 农业(19389)
- 理论(19117)
- 环境(18940)
- 贸(18382)
- 贸易(18371)
- 易(17797)
- 银(17357)
- 和(17295)
- 银行(17282)
- 行(16490)
- 融(16252)
- 金融(16249)
- 划(15726)
- 机构
- 大学(381148)
- 学院(380997)
- 管理(147770)
- 济(144634)
- 经济(141351)
- 研究(130489)
- 理学(128108)
- 理学院(126593)
- 管理学(124203)
- 管理学院(123520)
- 中国(96151)
- 科学(85441)
- 京(82130)
- 农(68947)
- 所(66520)
- 财(65869)
- 业大(62383)
- 研究所(61176)
- 中心(58936)
- 江(56762)
- 农业(54258)
- 财经(52223)
- 范(52208)
- 北京(51754)
- 师范(51568)
- 院(47570)
- 经(47534)
- 州(45847)
- 技术(43166)
- 经济学(42501)
- 基金
- 项目(267192)
- 科学(208273)
- 研究(191290)
- 基金(190693)
- 家(169409)
- 国家(167986)
- 科学基金(142535)
- 社会(118620)
- 社会科(112299)
- 社会科学(112266)
- 省(106767)
- 基金项目(101896)
- 自然(94368)
- 自然科(92097)
- 自然科学(92070)
- 自然科学基金(90390)
- 划(90294)
- 教育(88420)
- 编号(77667)
- 资助(76982)
- 成果(62041)
- 重点(60685)
- 创(58502)
- 发(57679)
- 部(56898)
- 课题(54528)
- 创新(54084)
- 科研(50927)
- 计划(50079)
- 大学(48921)
- 期刊
- 济(158288)
- 经济(158288)
- 研究(109379)
- 中国(77954)
- 学报(68298)
- 农(61651)
- 科学(59938)
- 管理(54751)
- 大学(50679)
- 教育(49361)
- 财(48925)
- 学学(47529)
- 农业(42410)
- 技术(33707)
- 融(31876)
- 金融(31876)
- 业经(27245)
- 经济研究(25197)
- 财经(24588)
- 业(22759)
- 科技(21386)
- 经(21079)
- 图书(20355)
- 问题(19954)
- 版(19257)
- 业大(18317)
- 技术经济(17799)
- 资源(17556)
- 理论(17448)
- 商业(16877)
共检索到556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燕春 赵红 吴晨曦
创新范式的变革必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本文基于新创新范式对区域创新生态的影响,尝试从创新驱动群落、创新扩展群落、创新协调群落以及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衡量其发展水平,并运用熵值法对西藏除外的我国30个省份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驱动群落和创新环境在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上起着关键作用,且从整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竞争力水平也相对较高,最后提出增强"核心驱动力"、优化技术市场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范式 熵值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沈伟康 李瑶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模型等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过程及障碍度。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2)共生进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马太效应”,总体进化动量非均衡性波动减小,区域不均衡是造成总体进化动量不均衡的主要来源,进化动量轨迹由初、中级水平转向中高、高级水平;(3)区域共生基质是制约共生进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其数字技术发展平均障碍度为37.47%,是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铁 罗秋月 何明
文章通过构建资源约束下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实证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欠发达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主体因子、创新资源约束因子和创新系统环境因子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产生正向影响;但其中,创新系统环境因子所包含的创新政策环境和微观市场环境两个因素却对该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产生负向影响。在影响程度上,资金资源因素的正影响力最大,其次依次为人才资源、企业创新力、信息(技术)资源、高校及科研院所创造力、其他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晓娣 张小燕
以创新生态系统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是当前创新管理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文献梳理及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基于"要素→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开放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及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基础要素对作用机制有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分别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系统开放性对作用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会促进知识创新阶段创新效率的提高。最后,在协调系统内部各生态位之间的发展关系时,应注重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对两个阶段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贺子桐 马晓琳 赵惠妍 束超慧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1)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态势;(2)数字化下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聚焦在适应、互动和共生3个维度,其中,在市场需求的适应机制上,案例样本在时间线上呈现出“被动适应-主动适应-引领适应”的变异特征;在与合作资源的互动机制上,则沿着“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的路径迭代;在系统主体间共生机制上,表现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演进轨迹。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 结构 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峰 庞玉萍 金萍
文章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模型,并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以及港澳台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分别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展开,从创新群体、创新资源、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5个实测指标,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我国区域创新生态适宜度的差异。然后运用定量研究,根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的实证分析,计算出各省的适宜度值与进化动量值。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总体来讲区域之间差距较大,最优生态位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提出了因地制宜和培育我国重点区域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位适宜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峰 庞玉萍 金萍
文章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模型,并对我国30个省份(除西藏以及港澳台外)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分别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展开,从创新群体、创新资源、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5个实测指标,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我国区域创新生态适宜度的差异。然后运用定量研究,根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的实证分析,计算出各省的适宜度值与进化动量值。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总体来讲区域之间差距较大,最优生态位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提出了因地制宜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位适宜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知识优势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被竞争对手破解、模仿和追赶。以成都高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高新片区18个行业、278家机构为实证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炼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模型拟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因素、过程能力因素、社会资本、利益因素和外部环境等5个因子15项指标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知识优势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知识优势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被竞争对手破解、模仿和追赶。以成都高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高新片区18个行业、278家机构为实证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炼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模型拟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因素、过程能力因素、社会资本、利益因素和外部环境等5个因子15项指标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知识优势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俊鹏 石秀
将汽车产业与创新生态系统相结合,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三方面总结归纳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因素,并对其中的经济、政府、市场、自然资源、人才、技术、资金七个维度的因素选取衡量指标,收集2006—2017年的产业数据,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对我国汽车产业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系统演进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市场经济、人才支持、政府扶持,且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人才支持、市场经济、政府扶持。
关键词:
汽车产业 生态系统 创新演进 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杰 胡海青 王兆群
通过对西安软件园的扎根理论分析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范式、构成运作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阐述西安软件园创新生态系统经过了孵化器集群向产业集群跃进、产业集群向联盟化平台跃进、联盟化平台共生关系进化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得到创新生态系统初步架构,以及物种内部创新惯例、物种外部传递惯例、网络惯例三个维度的运作机制,分析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技术创新的开放性和无边界性,提出"无围墙"创新概念,说明企业应进一步强化用户创新的作用,政府应强化"守夜人"职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知识优势的获取是提升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下的知识优势分为专有性、成本领先和利益领先3个维度,影响因素分为知识、能力、社会资本、利益和外部环境5个因素;建立影响因素-知识优势-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实证验证了知识优势由3个类型维度构成;5个影响因素与3类知识优势全部或部分显著正相关;3类知识优势与创新绩效全部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深入挖掘潜能、提升知识管理能力、形成高价值知识优势,实现卓越创新绩效提供管理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李佳杰 李北伟
本文基于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两个维度评价了新发展格局质量,并从繁衍、变异、适应、流动、锁定破解5个维度评价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指数,形成2010~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新发展格局质量”研究系统进行准自然实验,得到结论如下:(1)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均能够显著促进新发展格局质量;(2)在其他地区进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对本地区新发展格局质量具有促进效应,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对新发展格局质量的空间传导效应显著为负;(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能够通过正向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区域国内循环质量和国际循环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