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58)
2023(16621)
2022(14337)
2021(13189)
2020(11090)
2019(25199)
2018(24835)
2017(48061)
2016(25775)
2015(28911)
2014(28175)
2013(27949)
2012(25932)
2011(23620)
2010(23844)
2009(21918)
2008(21209)
2007(18697)
2006(16648)
2005(14580)
作者
(74338)
(62113)
(61785)
(58885)
(39969)
(29607)
(27802)
(24116)
(23572)
(22227)
(21231)
(21197)
(20020)
(19712)
(19218)
(19198)
(18357)
(17894)
(17838)
(17807)
(15540)
(15302)
(14897)
(14277)
(13949)
(13870)
(13753)
(13379)
(12498)
(12210)
学科
(121725)
经济(121608)
管理(77257)
(73276)
(61327)
企业(61327)
方法(51383)
数学(44636)
数学方法(44178)
中国(28919)
(27584)
(26569)
地方(26397)
(25282)
业经(25037)
技术(20975)
农业(19231)
(18784)
(18472)
贸易(18458)
理论(18367)
(17741)
(17140)
环境(17139)
(16427)
金融(16424)
(16237)
财务(16168)
财务管理(16139)
(16064)
机构
大学(374371)
学院(371250)
(157786)
经济(154661)
管理(147127)
理学(128070)
研究(126933)
理学院(126597)
管理学(124384)
管理学院(123713)
中国(92730)
(78967)
科学(77285)
(70744)
(63167)
研究所(57616)
财经(57286)
(56376)
中心(56028)
(54120)
业大(53295)
(52170)
北京(49722)
(49214)
经济学(49082)
师范(48782)
(46138)
经济学院(44158)
农业(43878)
(43400)
基金
项目(254554)
科学(202323)
基金(186898)
研究(185445)
(162830)
国家(161531)
科学基金(139824)
社会(119655)
社会科(113588)
社会科学(113562)
基金项目(99318)
(98633)
自然(90609)
自然科(88562)
自然科学(88542)
自然科学基金(87010)
教育(84962)
(82814)
资助(76567)
编号(73291)
成果(59421)
重点(56902)
(56551)
(55785)
(54317)
创新(51519)
课题(50999)
国家社会(49793)
教育部(48956)
科研(48156)
期刊
(173931)
经济(173931)
研究(113537)
中国(68680)
学报(57480)
管理(55586)
科学(54073)
(52438)
(50053)
大学(43691)
学学(41252)
教育(39703)
农业(34635)
技术(32363)
(31384)
金融(31384)
经济研究(29223)
财经(28849)
业经(26077)
(24740)
问题(22205)
技术经济(20310)
科技(18503)
(18128)
图书(17858)
理论(17506)
统计(17066)
现代(16661)
商业(16525)
(16294)
共检索到544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勇  
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1997~2009年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首先测度了中国创新构成及其总体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创新构成及其总体能力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联进行了计量实证。实证结果显示,创新总体能力对中国及其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而在创新构成方面,全国和各区域的创新产出、中部创新环境、西部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制约较大,为此要加大中部创新环境建设,加大对西部创新投入支持力度,促进产学研结合,优化各地区创新产出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来胜  苏楠  付宏  
笔者采用2000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GMM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和创业能力都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只不过从全国层面来看,创新对整体生产率存在较弱的积极促进作用,而创业对生产率的正效应不显著;创新和创业除对高创新高创业能力地区生产率存在10%水平上显著的正效应外,对其他地区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均不显著;创新可以促使地区生产率提高,而创业的促进作用没有明显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翔  邓峰  
在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和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稳定,其中,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优化调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是使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重要原因,科技创新是缓解结构性减速的关键。进一步的门限效应分析表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U型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马林  黄夔  
根据浙江省1992~2011年数据,应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其绿色创新能力及其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三者长期关系及变量间协同演进模型。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绿色创新能力和创新溢出效应内部变量间不仅是协同演进的,而且两者协同演进为经济增长提供内在驱动力,同时,经济增长也会反过来促进两者的不断升级。最后,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雨柯  
分析中国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数和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作为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发现授权专利数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引起科技论文数量的增加,但论文数量的增加却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这说明我国创新活动的质量和层次还需要提高,科研投入和评价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成刚  杨兵  苗启香  
选取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具有动态、积极的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方面,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技术创新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融合缓解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程度,提升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的促进效果。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中间传导环节,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为正向中介效应。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周边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小于间接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娟  张菲菲  杨雪怡  
利用我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不同类型空间权重矩阵,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创业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机会型创业质量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会促进该区域内部及创业水平相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但可能抑制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需求型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可能抑制该区域内部经济增长,但会促进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溢出效应最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文博  
我国当前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初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尚未完成技术全面引进,在挖掘技术创新红利的道路上依然有很大的机会。因此,我国应该审时度势,抓住这一经济增长效应大幅增长的时期,努力挖掘技术潜力,顺利实现对于"经济新常态"的跨越。结合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和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应加速推动技术创新从外部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制度与技术创新环境营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肖晶  
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能够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够创造出新资源或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促进,能够衍生出新的知识和技术;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创新和转变,使得知识性要素的地位越发突出。美国的技术创新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呈波浪型上升态势。由于美国拥有完善的技术创新法律体系,拥有全面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技术的创新研发,从而使美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保证经济增长长久不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海波  翁雪琴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苏州市1995-2010年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苏州市自主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并对如何提升苏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涛  李姗姗  
通过采用弹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以1990~2006年数据,对服务业及服务业内部各产业部门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效应是很明显的,但是不同的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不同的。基于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各种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大楷  孙敏  
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工具,对我国公共投资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及研发投资构成的公共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但贡献率较低;公共研发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很弱,且不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我国在增加公共投资总量的同时,要着重对公共投资结构进行优化,加大对科技创新、教育和卫生的投资力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迎春  
笔者基于1978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和VEC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实证研究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投资性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政府行政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会抑制经济增长;文教科卫支出具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效应;财政转移性支出长期看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但贡献率较低。因此,有必要优化公共投资性支出结构,提高政府行政支出效率,加大文教科卫支出和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投入力度,促进经济良性增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颖  
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应打破空间约束,增强城市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巍  夏海利  
本文将帕累托收入分布、等级偏好以及与创新产品效用不可分的同质产品引入创新驱动增长模型,研究了居民收入差距经由需求引致创新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完整地刻画了需求引致创新机制,其中帕累托收入分布的形状参数直接决定了创新产品的价格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数值模拟发现:鉴于较大的收入差距,市场规模效应对需求引致创新发挥主导作用,更加均等的收入分布有助于经济体跨入更高的增长轨道;对于既定的收入分布,调整居民消费结构将经由需求引致创新机制对经济增长率和投资率产生影响;基尼系数与社会效用呈非线性递减关系,过大的收入差距会造成严重的福利损失。本文为扩大内需、实现消费和产业“双升级”以及构建“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