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8)
- 2023(8812)
- 2022(7283)
- 2021(6940)
- 2020(5639)
- 2019(12479)
- 2018(12486)
- 2017(20653)
- 2016(12224)
- 2015(13892)
- 2014(13445)
- 2013(12151)
- 2012(11053)
- 2011(10174)
- 2010(10519)
- 2009(9222)
- 2008(9009)
- 2007(8108)
- 2006(7153)
- 2005(6367)
- 学科
- 业(34180)
- 管理(33380)
- 济(32702)
- 经济(32678)
- 企(29847)
- 企业(29847)
- 教育(22138)
- 技术(21083)
- 中国(17182)
- 理论(13088)
- 技术管理(13019)
- 方法(12042)
- 教学(10956)
- 学(9711)
- 农(9707)
- 数学(9592)
- 数学方法(9379)
- 业经(9104)
- 地方(7504)
- 财(7333)
- 农业(6847)
- 发(6705)
- 研究(6558)
- 学法(6220)
- 教学法(6220)
- 制(6090)
- 贸(6084)
- 贸易(6077)
- 易(5896)
- 划(5867)
- 机构
- 大学(158268)
- 学院(154647)
- 研究(57527)
- 管理(54627)
- 济(52896)
- 经济(51530)
- 理学(46830)
- 理学院(46226)
- 管理学(45211)
- 管理学院(44872)
- 京(36064)
- 中国(35122)
- 教育(34403)
- 科学(34010)
- 范(32443)
- 师范(32240)
- 所(28309)
- 师范大学(26432)
- 江(26093)
- 研究所(25814)
- 技术(24855)
- 中心(24385)
- 北京(24116)
- 财(22597)
- 院(21522)
- 业大(21464)
- 农(21450)
- 职业(20923)
- 州(20108)
- 财经(17604)
- 基金
- 项目(103879)
- 研究(85682)
- 科学(84057)
- 基金(69328)
- 家(60089)
- 国家(59419)
- 社会(50706)
- 科学基金(50527)
- 教育(49009)
- 社会科(47819)
- 社会科学(47808)
- 省(44738)
- 划(39261)
- 编号(37210)
- 基金项目(35672)
- 成果(32360)
- 课题(30702)
- 自然(30328)
- 自然科(29703)
- 自然科学(29698)
- 自然科学基金(29191)
- 创(28313)
- 资助(26287)
- 重点(25583)
- 年(25482)
- 创新(25313)
- 发(24394)
- 部(24022)
- 规划(23855)
- 项目编号(22606)
- 期刊
- 教育(62202)
- 济(58166)
- 经济(58166)
- 研究(56888)
- 中国(48789)
- 管理(23069)
- 技术(22535)
- 学报(21700)
- 科学(20777)
- 农(18854)
- 大学(18181)
- 财(16690)
- 职业(16640)
- 学学(14996)
- 农业(13706)
- 坛(11895)
- 论坛(11895)
- 科技(11643)
- 技术教育(11028)
- 职业技术(11028)
- 职业技术教育(11028)
- 融(10057)
- 金融(10057)
- 业经(9779)
- 业(9146)
- 经济研究(9016)
- 图书(8741)
- 技术经济(8723)
- 财经(8209)
- 高等(8163)
共检索到250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翟雪松 束永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教育部、科技部将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检测和评价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高等院校也大力推进了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实践,并逐步开始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深度融入学科建设和科技研发中去。那么,如何将创新能力落地到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如何测量和评价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有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教育技术中心2018年会中采访了布拉德·霍坎森教授。布拉德·霍坎森教授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前主席,任职于明尼苏达大学设计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在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测量方面有着深厚的学术历史,霍坎森教授在继承先前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创意问题解决"课程为平台,坚持十余年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研发。他还就现代教育技术和创新能力培育的关系,以及利用大规模开放性课程实践创新能力等发表了洞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慧臣 陆晓婷
美国格雷特·亚克门(GeorGette Yakman)教授及其团队在Stem教育的基础上提出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构建了Steam教育框架,设计了Steam教学过程卡,并开展Steam教育的培训认证。Steam教育以数学为基础,从工程和艺术的角度解读科学和技术,以跨学科的理念将不同类科目整合,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持。作为Steam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她协助美国、韩国以及其它国家(地区)开展Steam教育,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她还开发了Steam教育网站,以满足不同受众对Steam教育资源的需求。由于在Steam教育方面成绩斐然,格雷特·亚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为推进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合作,6月2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在北京会见了美国教育委员会(ACE)副主席布拉德先生。学会副会长管培俊、张大良,监事长孙维杰,副秘书长王小梅、郝清杰等出席会谈。杜玉波会长在会谈时指出,从长远来看,合作共赢仍然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和趋势。作为人类共同的事业,教育是无国界的。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双方应该积极发挥各自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布拉德 交流合作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郑兰琴 孙巍 张定文
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教与学的变革与创新,然而如何让技术更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创新仍然是实践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国际教育技术协会首席学习官Joseph South教授分享了利用技术促进教与学创新的案例、并归纳了其与之相关的独到观点。他认为,利用技术促进教与学创新的关键包括四条原理:第一,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技术放在第二位;第二,帮助学习者成为技术的创造者而非消费者;第三,帮助学习者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第四,培训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另外,Joseph South教授还分享了政府、学校、教师利用技术促进教与学创新的主要责任,他并指出,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们持有的不同价值观;而教育者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合理地利用技术。最后Joseph South教授还为如何发展教育技术和开展学术研究提出了宝贵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单俊豪 柳瑞雪 闫寒冰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可谓硕果累累。Scratch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青少儿编程平台,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持研发。其技术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体现了合作、创造和分享的教育理念,是技术支持下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标志性教育产品。本次访谈有幸邀请到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习研究教授、Scratch程序应用开发团队负责人米歇尔·雷斯尼克教授。雷斯尼克教授交流了Scratch蕴含的设计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力的内涵、评价取向以及教师运用技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等,还提出了中肯且有价值的建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骆力明 孙众 魏志慧
赵勇教授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知名教授、作家,主要研究全球化教育及教育中的技术应用,曾主持设计致在培养富有全球竞争力的学校体系,开发了支持第二语言学习的大型游戏社区,建立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中心。赵勇教授发表100多篇学术文章、20多本专著,获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Association,AERA)颁发的早期学术成果奖(Early Academic Career Awards),并被《技术与学习杂志》(Technology&Learning Magazine)评为2010年全球教育技术界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他目前任国际教育学会的理事、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琳
探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内涵、创新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对策,以期对建立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新型创新高职人才有所启发。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 误区 对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19年夏季硏讨会将于2019年9冃17-22日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以"引领国际对技术在各种环境和配置下的创建、运用和管理以促进有效教与学的学术研究和最佳实践"(Robert Branch,AECT 2015主席)为使命,对全球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全球教育技术领域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协会之一,AECT协
关键词:
教育传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瑜
丰富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教育者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网络监控和教学反馈,实现学习者的学习自我评价;还应注意提高学习动机,增强自我效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克服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不可控性和低效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网络传播环境 大学生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瑶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是单纯地追求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则要求各类高校必须具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感,以满足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和目的,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采取全面规划、系统研究、逐步推进的方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进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内涵式发展 培养模式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辉 张静
面向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信息通讯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种知识交互形成的"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简称TPACK)。然而,我国对于技术支持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知识成分的融合与发展问题还处于深化认识阶段。本期访谈嘉宾马修.凯勒(Matthew Koe-hler)教授是TPACK理论的提出者之一。他将就TPACK研究的起源、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等问题阐述其个人见解。本文希望为我国TPACK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TPACK的国际前沿信息,为提升我国教师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提供启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郑旭东 魏志慧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拥有以北美为主、遍布世界各地的2400个成员单位,他们以高等学校为主,同时涵盖信息技术产业界。戴安娜·亚伯林格(Diana Oblinger)2004年加入EDUCAUSE,担任副主席,2008年担任主席至今,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丰富经验与广泛影响。在加入EDUCAUSE前,亚伯林格曾担任北卡莱罗纳大学系统首席信息官,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第一代首席信息官。在进入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前,亚伯林格曾在信息技术产业界供职,担任过微软公司高等教育执行主管、IBM公司学术科技研究院主管等。近年来,在亚伯林格的领导下,E...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磊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钱昭楚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完备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了解创新能力价值内涵及构成,明确创新培养的目标和责任,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以期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价值内涵 学生品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嘉慧
本文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个关系与争议:一是美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多元化课程和学习发展通道以及匹配的产业发展体系。就产业配套而言,美国具有全球顶级的科研型大学和大公司,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优质的资金扶持和科研生态环境。二是美国宽广纵深课程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美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是其现有的覆盖全学段的“宽广纵深”课程体系。美国中学生可以有丰富的自选课程,包括几百门覆盖中学和大学水平的选修课,而不是让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十几年的时间里仅仅学习几门课程。“宽广纵深”课程的实施有配套的方法,比如选修课程、学分制、走班制,其课程体系与大学录取完全挂钩。三是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与拔尖创新人才的关系。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不只是考察几门课程,而是将学生在中小学选修的课程全部纳入考察的范围。这样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宽广纵深”课程体系中按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多元化发展,同时这种发展的结果也作为大学录取的一个重要考察方向。其结果是使得优秀的学生可以自主地多元化发展,而大学也可以招到专业和能力匹配的优秀学生。创新需要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与自主发展,因此,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