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2)
- 2023(8519)
- 2022(7126)
- 2021(6338)
- 2020(5239)
- 2019(11631)
- 2018(11393)
- 2017(21599)
- 2016(10953)
- 2015(11951)
- 2014(11520)
- 2013(11451)
- 2012(10895)
- 2011(10092)
- 2010(10530)
- 2009(9850)
- 2008(9257)
- 2007(8405)
- 2006(7716)
- 2005(6979)
- 学科
- 济(72218)
- 经济(72178)
- 管理(37554)
- 业(34272)
- 企(30203)
- 企业(30203)
- 方法(20912)
- 地方(20463)
- 中国(19037)
- 数学(18009)
- 数学方法(17901)
- 技术(15243)
- 地方经济(13682)
- 业经(13499)
- 技术管理(11775)
- 学(11716)
- 财(10978)
- 农(10950)
- 产业(10215)
- 制(10109)
- 环境(9126)
- 融(8607)
- 金融(8607)
- 理论(8521)
- 体(8441)
- 银(8145)
- 银行(8133)
- 发(7961)
- 行(7861)
- 划(7734)
- 机构
- 学院(165249)
- 大学(164299)
- 济(82814)
- 经济(81258)
- 管理(64349)
- 研究(59515)
- 理学(55258)
- 理学院(54601)
- 管理学(53893)
- 管理学院(53548)
- 中国(43493)
- 财(34094)
- 京(33834)
- 科学(32684)
- 所(28414)
- 财经(27251)
- 经济学(27079)
- 研究所(25528)
- 中心(25508)
- 江(25220)
- 经(24687)
- 经济学院(23965)
- 院(21697)
- 北京(21346)
- 范(21172)
- 师范(20992)
- 财经大学(20030)
- 州(19834)
- 业大(19124)
- 农(18840)
- 基金
- 项目(107362)
- 科学(87713)
- 研究(80071)
- 基金(79322)
- 家(67811)
- 国家(67270)
- 科学基金(59775)
- 社会(55916)
- 社会科(53296)
- 社会科学(53282)
- 省(42782)
- 基金项目(42213)
- 自然(36030)
- 教育(36023)
- 自然科(35313)
- 自然科学(35307)
- 划(34767)
- 自然科学基金(34713)
- 资助(30501)
- 编号(29498)
- 创(28245)
- 创新(25427)
- 发(25189)
- 重点(24345)
- 国家社会(23892)
- 部(23539)
- 成果(23139)
- 课题(21939)
- 发展(21232)
- 教育部(21015)
共检索到256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翟婧彤 计利群
本文从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结构变化之间内在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兴衰的原因,试图证明城市创新能力内生于经济结构。为此,笔者运用2005—2015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分别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创新能力对城市兴衰的作用强度,以及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和投资结构对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能力、经济结构与城市兴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最大;而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城市经济结构中的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大。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城市经济结构转换对创新能力的作用程度决定了城市兴衰。创新能力的内生水平,应该成为城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衡量尺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晓莉 李秋芳
文章利用2005—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的数据样本,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创新行为、经济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创新行为对环境污染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城市创新行为通过影响经济结构转型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城市创新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受到经济结构的约束,各城市跨过门槛值的情况存在差异;城市创新行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均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巨文忠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最本质的含义在于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一种有利于知识流动和创造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从区域的角度将技术创新划分为企业内部完成的和企业在区域网络中完成的两种类型,进一步提出和分析了区域创新所必备的产业集群、优质的生产要素、良性竞争环境、丰富的社会资本和高效的制度体系等五种要素。最后,本文还从内生型产业集聚和外生型产业集聚两种类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雅南 邵宜航
随着城市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对城市兴衰影响因素的讨论也日益升温。实际上,一部城市发展史是一部城市职能逐步演进分化的过程,其中,经济功能不断提升壮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如今经济繁荣已成为现代城市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重新理解和阐释城市的兴衰与演变过程尤为必要。与传统的史学和社会学视角不同,本文结合目前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和城市发展的基本史实,将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度概括为分别对应于时间、空间和精神三个维度的结构转变、集聚效应和城市文化,城市的兴盛和发展正是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和高度统一的结果。本文也据此简要讨论了中国城市的主要发展策略。
关键词:
城市史 结构转变 集聚效应 城市文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建漳 任颋
提出“合作创新韧性”的概念,认为合作创新韧性是区域稳定合作创新网络对抗新冠疫情冲击的重要能力。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利用2017—2020年中国合作专利申请微观数据及30个省域数据,探讨创新投入多样化对合作创新韧性的直接作用,及其通过经济结构影响合作创新韧性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研发预算软约束、市场不确定性和线下交互受阻等因素,疫情冲击具有结构偏向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影响更大,表现为创新投入越多样化的省份创新韧性(对冲击的抵抗能力)则越弱;创新投入多样化通过调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结构影响创新韧性,疫情对不同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产业结构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企业结构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彬
马克思从生产过剩角度,凯恩斯从总需求不足的角度,熊彼特则从创新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危机的根源和传导机制。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结构经历较大变化,从第一产业为主到第二产业占优,目前服务业比例又逐渐上升。探究经济危机深层次原因应该更多考虑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因素,从而劳动价值论升级为科技劳动价值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有效需求,科学技术缓解了利润率的下降,从而周期性的危机具有经济生态环境中的自我平衡和修复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瑞祥 许志伟 王文甫
在政府提倡社会创新、推动国企新一轮改革、降低民企融资成本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下,政府对国企和民企的支持行为必然会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此,本文在与中国经济具有较高匹配性的Chang et al.(2015)模型中选择从不同视角来探讨,如果政府实施对国企创新和民企融资支持的政策,那么经济结构应该如何变化。模拟发现:长期内,国企创新投入永久性提高加剧了结构问题,而政府对民企融资支出的永久性提高改善了经济结构问题;短期内,政府实施对国企创新和民企融资的支持政策会使总产出、国企以及民企的产出水平提高,而使工资、总消费和总投资的水平下降。这蕴含着,政府可同时实施对国企创新和民企融资的支持政策,以达到保增长和调结构的目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宋汉光
从宏观经济发展过程来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其必然性。宁波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更好、迫切性更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优化经济生产要素配置,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以宁波为例,提出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并从当前所面临的形势角度,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考。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经济结构 转型升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柴志贤 项后军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空间经济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空间经济的专业化与多样化特征具有积极的创新促进效应;城市化程度对发明专利申请有显著积极作用,但对非发明专利申请影响稍弱。分城市规模看,直辖市与一般大城市对发明专利申请及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中等城市作用不明显。最后,在区域创新过程中,专业化与城市发展水平交互作用不甚明显,而多样化与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昌文 朱鸿鸣
中国经济转型将是一场"持久战"。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重塑创新导向型的社会报酬结构,二是保持较强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三是建立市场友好型的国有经济。本文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并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如何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小亮
现代经济增长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大变动与制度结构的大调整。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与地区结构三大带有全局性与根本性的矛盾。这三大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认为我国过去实施的非均衡渐进性体制改革模式所产生的制度创新不对称及由此而产生的制度不互补是其深层制度成因 ,为此必须在 2 1世纪初实行均衡体制改革模式 ,努力做到制度创新中的对称与制度互补 ,以解决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 ,从而促使经济增长模式的大转换。
关键词:
经济结构 调整 制度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建堂
1979年国务院财经委组织了四百名科技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分赴十几个省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调整,这项研究的成果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理论问题》结集出版,事实上这本书就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理论的奠基之作。我在20世纪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传平 朱天松 黄向东
经济结构调整是关系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问题。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型企业 ;加速存量资源的优化重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实现增量资源的升级带动 ;改革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 ,拓展经济结构调整的空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创新能力。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 ,企业必须以产业创新为核心进行战略创新。
关键词:
经济结构调整 企业战略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昌文 朱鸿鸣
中国经济转型将是一场"持久战"。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重塑创新导向型的社会报酬结构,二是保持较强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三是建立市场友好型的国有经济。本文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并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如何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时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