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1)
- 2023(12107)
- 2022(10358)
- 2021(9369)
- 2020(8060)
- 2019(18003)
- 2018(17761)
- 2017(33932)
- 2016(18416)
- 2015(20352)
- 2014(19754)
- 2013(19511)
- 2012(18136)
- 2011(16476)
- 2010(16364)
- 2009(15282)
- 2008(15188)
- 2007(13962)
- 2006(11808)
- 2005(10190)
- 学科
- 济(76933)
- 经济(76863)
- 业(56943)
- 管理(55166)
- 企(47179)
- 企业(47179)
- 方法(34724)
- 数学(30166)
- 数学方法(29940)
- 农(21577)
- 中国(19361)
- 技术(19118)
- 财(18944)
- 业经(18694)
- 地方(16208)
- 学(15801)
- 贸(15413)
- 贸易(15408)
- 易(14959)
- 农业(14500)
- 制(13785)
- 产业(13436)
- 技术管理(12906)
- 务(11873)
- 财务(11858)
- 财务管理(11829)
- 银(11635)
- 银行(11581)
- 企业财务(11195)
- 和(11095)
- 机构
- 学院(265358)
- 大学(264198)
- 济(111212)
- 经济(109157)
- 管理(104035)
- 理学(90917)
- 理学院(89917)
- 研究(89015)
- 管理学(88518)
- 管理学院(88022)
- 中国(65078)
- 科学(57046)
- 京(54226)
- 农(52515)
- 财(47768)
- 所(45715)
- 业大(44889)
- 研究所(42084)
- 农业(41979)
- 中心(41136)
- 江(39748)
- 财经(38802)
- 经(35179)
- 经济学(34256)
- 北京(33409)
- 范(32270)
- 师范(31804)
- 院(31552)
- 州(31289)
- 经济学院(31273)
- 基金
- 项目(183830)
- 科学(144631)
- 基金(133082)
- 研究(128822)
- 家(118460)
- 国家(117447)
- 科学基金(100008)
- 社会(83150)
- 社会科(79037)
- 社会科学(79013)
- 省(74724)
- 基金项目(71871)
- 自然(65843)
- 自然科(64387)
- 自然科学(64363)
- 自然科学基金(63294)
- 划(62428)
- 教育(58190)
- 资助(52022)
- 编号(50150)
- 创(44170)
- 重点(41736)
- 发(40984)
- 创新(40466)
- 部(39555)
- 成果(38804)
- 计划(36018)
- 业(35870)
- 科研(35574)
- 课题(34807)
共检索到375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开洪 张卫东
将创新群集因素引入产业粘性的分析框架,认为正是由于东部地区的制度、技术、组织创新群集优势大大增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较大的极化效应,而技术的溢出效应又因创新群集而在区域内部消化,由此尽管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存在比较优势,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无法顺利向西部转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峰 魏成龙
创新扩散是指创新在某一部门内的扩散,创新群集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多产业部门同时出现的创新的集合。创新扩散通过创新自身和采用者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使整个经济系统总量产生净增加;多部门中的创新群集以部门内部的创新扩散为基础,使产业优化升级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灵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具备创新扩散和群集能力。
关键词:
创新 扩散 群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激励效应的耦合,与技术创新网络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文化氛围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耦合,与技术创新人才资源的耦合,与技术创新政府体制的耦合。文章提出,产业集群应以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中心为核心,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与带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实现经济与科技互动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耦合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坚
产业创新是一个依附于产业链、技术链的价值增值活动。基于产业创新系统整体优化的角度,笔者认为产业技术创新链是指产业内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以创新性知识供给、技术供给和产品供给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功能链接模式。其本质是一条由创新活动链接起来的价值链。本文运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对产业技术创新过程进行分析,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的价值链模型,揭示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价值实现机理和基本逻辑,得到影响产业链创新价值实现的基本条件,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产业创新链 价值链 价值实现机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友金 黄鲁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余子鹏 王今朝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要素资源价格上涨、政府研发资助、科技投入存量、银行贷款利率和外资竞争是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要因素,技术水平和税率作用的影响较为滞后,研发人员数量和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没有显著影响,企业对市场竞争和经济变化缺乏敏感性,技术创新投入不够主动。应充分发挥政府资助的引导效应,适时调整要素和资源价格,充分利用税率和金融杠杆,引入多元竞争,激发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动力。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投入 影响因素 内在机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爱玲
地理邻近性能够加速货物、人才等实体资源的流动,而认知邻近性能够加速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流动。物流业集群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对不同资源的吸收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地理与认知邻近性对不同生命周期的物流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能产生不同作用。为验证这种作用差异,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在物流业集群不同生命周期中,地理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地理邻近性与物流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关系呈“倒U型”变化;随着认知邻近性的提升,认知邻近性对物流业集群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不断增强。在不同地区内,地理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对物流业集群创新绩效的作用存在差异。但在整体上,认知邻近性对物流业集群不同生命周期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玉 蒋丽娴 彭涛 吕明晗
当前我国倡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战略,其创新投入的反应时间较长,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调整成本。因此,本文选取2010-201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考察了创新投入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创新投入会加强成本粘性现象,并且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中该现象更加显著。本文充实了成本性态领域的研究,为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转型、成本管理和产品定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 成本粘性 创新投入 企业社会责任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林伟 郝绪跃 高欣佳
基于产业外部性的视角,研究我国工业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溢出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为:产业间贸易的前向关联对普通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作用不明显;产业间贸易的后向关联由于受到产权结构和"被迫引进"现象的负面影响,对自主创新表现出抑制作用;产业集聚对于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普通创新作用不显著;进一步考察发现,产业集聚能加强前向关联的技术溢出,并能减轻甚至消除后向关联对创新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辛娜
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本文探讨了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技术创新在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某些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地区其产业升级水平相对较低,而另一些技术创新水平低的地区其产业升级水平相对较高的问题。同时,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作用存在着门槛效应,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弹性较低,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其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弹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
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志生 薛澜 周源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实质上是新兴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由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技术经济范式形成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技术创新发挥作用:商业模式战略层面创新有利于引导技术创新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商业模式获利层面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补充;商业模式运营层面创新有利于为技术渐进性创新提供稳定的支撑平台。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赖丹 陈海权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而提升创新投资水平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文章选取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高管薪酬粘性、分析师关注与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粘性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粘性有助于企业增加创新投资;分析师关注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投资水平;分析师关注在高管薪酬粘性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强化了高管薪酬粘性的创新激励效果。将样本分别按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程度进行分组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的强化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显著。文章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分析师关注领域的研究,对企业完善高管薪酬制度、提升技术创新投资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技术创新投资 高管薪酬粘性 分析师关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震 秦旭
为了探明如何有效配置创新资源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以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分析对象,依据我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的区域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分别测度了创新投入在两种创新方式下的效率值。结果表明:原始创新投入的技术创新产出弹性最高,但经济效益产出弹性最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有正向的影响,但对经济效益产出却产生负向的影响。此外,政府资助、金融支持、产学研合作、市场结构等因素在不同创新产出指标下对创新效率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加大原始创新投入扶持力度、调整引进与吸收消化再创新投入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可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投入 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本部 陈云 谢科范 梁东
高新区是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探究高新区协同创新影响机理,构建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影响机理模型,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采用该区创新型企业、高校和政府等相关人员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逐层回归分析进行路径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协同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环境和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协同创新模式的4个维度在协同创新环境与协同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影响机理 东湖高新区 创新企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健 刘容秀
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2462家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和金融渠道获利双重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我国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无论从企业金融资产持有角度还是从企业金融渠道获利角度衡量企业金融化,均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融资约束、现金持有在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遮掩效应,现金持有在企业金融渠道获利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遮掩效应,融资约束、盈利能力在企业金融渠道获利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盈利能力在企业金融资产持有和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企业金融化在创新技术依赖程度、企业成长性、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资本结构方面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创新活动 异质性 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