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7)
- 2023(12371)
- 2022(10564)
- 2021(9551)
- 2020(8197)
- 2019(18812)
- 2018(18507)
- 2017(34610)
- 2016(19003)
- 2015(20948)
- 2014(20818)
- 2013(20545)
- 2012(18961)
- 2011(17342)
- 2010(17341)
- 2009(16140)
- 2008(15994)
- 2007(14775)
- 2006(12649)
- 2005(11031)
- 学科
- 济(75397)
- 经济(75313)
- 业(59622)
- 管理(59602)
- 企(49781)
- 企业(49781)
- 方法(36634)
- 数学(31447)
- 数学方法(31173)
- 农(21442)
- 财(19673)
- 技术(19255)
- 中国(19149)
- 学(18304)
- 业经(18129)
- 贸(16102)
- 贸易(16095)
- 易(15664)
- 农业(14753)
- 地方(13854)
- 制(13711)
- 技术管理(13681)
- 理论(12870)
- 和(12191)
- 务(12038)
- 财务(12017)
- 财务管理(11990)
- 银(11593)
- 银行(11520)
- 划(11411)
- 机构
- 大学(281005)
- 学院(278375)
- 济(111414)
- 管理(109971)
- 经济(109210)
- 理学(96218)
- 理学院(95137)
- 管理学(93577)
- 管理学院(93046)
- 研究(91901)
- 中国(66745)
- 科学(60329)
- 京(57837)
- 农(55634)
- 财(48590)
- 业大(47768)
- 所(47483)
- 农业(44568)
- 研究所(43884)
- 中心(42903)
- 江(41628)
- 财经(39641)
- 经(36035)
- 范(35363)
- 北京(35282)
- 师范(34852)
- 经济学(33938)
- 州(32839)
- 院(32184)
- 经济学院(30988)
- 基金
- 项目(194090)
- 科学(152836)
- 基金(141447)
- 研究(134623)
- 家(126384)
- 国家(125352)
- 科学基金(106899)
- 社会(86166)
- 社会科(81786)
- 社会科学(81758)
- 省(77726)
- 基金项目(76235)
- 自然(71655)
- 自然科(70122)
- 自然科学(70098)
- 自然科学基金(68943)
- 划(65621)
- 教育(62263)
- 资助(55877)
- 编号(53218)
- 创(45816)
- 重点(43732)
- 成果(42598)
- 部(42127)
- 创新(42050)
- 发(41092)
- 计划(38152)
- 科研(37832)
- 业(37013)
- 课题(35941)
- 期刊
- 济(114571)
- 经济(114571)
- 研究(72588)
- 中国(53242)
- 学报(52386)
- 农(49150)
- 科学(45753)
- 管理(39401)
- 大学(37993)
- 财(37416)
- 学学(35959)
- 农业(32892)
- 教育(28088)
- 技术(23099)
- 融(20844)
- 金融(20844)
- 业经(19882)
- 财经(19354)
- 经济研究(18875)
- 业(18533)
- 经(16678)
- 科技(16466)
- 问题(15543)
- 图书(15157)
- 技术经济(15138)
- 版(14908)
- 商业(13631)
- 业大(13573)
- 理论(12857)
- 贸(12664)
共检索到393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 栾梦雪 魏云凤 刘晓燕
为梳理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并从中识别关键因素,从知识特性、组织主体属性、组织间关系特征和网络结构特征等多维度出发,构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2003-2018年80篇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网络组织间知识转移阻碍因素有知识复杂性、内隐性、组织距离和知识距离,组织距离的阻碍作用最为显著;促进因素有转移意愿、转移能力、接受意愿、吸收能力、关系强度、信任、沟通、网络规模、中心性和结构洞,其中结构洞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强;地理距离的影响不显著,但地理集聚因素在吸收能力、接受意愿、知识距离、关系强度、信任、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性与创新网络知识转移的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并且知识距离的双重作用得到解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思颖 顾新 王涛
本文采用前置因素和后果变量的模式,概括了企业创新网络中组织成员间相互信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概念模型,为企业创新网络成员间信任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阮平南 栾梦雪 刘晓燕
选取OLED产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构建40家组织的显、隐性知识转移网络,采用QAP分析法探究地理、技术和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影响。3种邻近性对其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且多维邻近性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技术、社会邻近性均正向影响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地理邻近性对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无显著影响,但能正向调节技术、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贵川 何亚惠 罗文雪 张黎明
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作为近年来技术创新体制的领先实践广受关注,然而理论界并未对其创新绩效影响因素达成一致结论。为此,运用元分析法对国内外61篇实证文献进行分析,系统总结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基于研究方法差异探讨现存研究分歧成因。结果发现:企业主体层面R&D投入、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能力,政府主体层面政府投资和政策支持,组织间合作层面合作紧密度和知识转移强度,创新环境层面外部投资强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能够显著提升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创新绩效。另外,研究样本类型、数据来源和绩效测度指标不同均会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该结论可为中国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公私合作 技术创新网络 创新绩效 元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单莹洁
区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间的知识转移能力是区域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关键。但由于创新主体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知识资本的功能。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要素间的知识转移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黄淑华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小勇 文亚青
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知识源组织特性、知识接受组织特性、被转移知识特性、转移背景特性等层面因素与知识转移过程、合作持续时间、合作网络结构、合作透明度等权变因素,管理者可以针对阻碍知识转移的具体原因,根据权变因素对层面因素的作用机理,采取恰当的措施,促进组织间知识转移。
关键词:
知识组织 影响因素/知识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卢艳秋 孙立宏 徐爽
文章将成功的知识转移界定为最终实证模型的因变量,将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的重点集中在电信运营企业接受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通过对知识转移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价值网络内部知识成功转移的主导因素依次是知识转移环境、知识转移模式、网络环境以及知识转移能力。
关键词:
电信价值网络 知识转移 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李雪 王金凤
创新网络为各类创新主体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知识转移等活动提供平台,是企业拓展知识边界,进而实现高效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提取影响创新网络架构多样化、技术水平、地域跨度和闭合性4个条件变量的基础上,以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为结果变量构建概念模型,同时,收集6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 QCA),识别出3类创新网络架构特征组态并揭示其核心特征。研究发现,企业可通过搭建延伸互通型、行业区域联盟型、精准互通型等创新网络架构获得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企业获取高质量知识转移绩效提供差异化路径,而且可为企业高效构建复杂创新网络架构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夏维力 李晓歌
在分析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直接和间接信任度构建校企信任模式结构,建立了能够刻画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的因果关系图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实现了该模型,对模型有效性及灵敏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高校对企业的信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信任度与知识转移量正相关,提高信任度可以显著增加知识转移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曹兴 欧阳莹 杨春白雪
合作创新模式使得创新主体之间构成具有拓扑结构特性的创新网络,创新主体合作行为会影响创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创新网络合作密度的变化,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BA无标度网络理论,运用仿真方法,分析了网络规模、聚类系数、偏好性仿真、利益分配对创新网络合作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规模的创新网络具有较低的聚类系数有利于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大规模的创新网络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有利于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创新网络,适度的偏好性模仿均能促进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对于利益分配而言,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的创新网络,按劳分配是提升网络合作密度的最佳利益分配形式。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合作密度 演化博弈 仿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韬 邢璐 黄瑶
创新网络知识转移对企业开展合作创新、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是企业成功变革和维持现有优势的保障,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构建了以双元创新(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为中介变量的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基于526份中国企业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网络知识转移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创新网络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3)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二者之间的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兴 宋娟
采用仿真方法模拟知识在网络组织间转移过程,分析了静态加权网络组织和动态加权网络组织的网络结构、结点特征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知识在网络组织中的转移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情况;新结点加入和旧结点退出的概率越小,网络组织越稳定,越有利于网络组织知识的转移;网络平均邻接点数越大、结点学习能力越强,知识转移越快;网络规模越大,知识转移相对较快,其影响效果随知识转移频繁程度的增大而增强;网络组织动态演化过程中,结点成员的连结机制对知识转移速率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网络组织 知识转移 静态网络 动态网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向杰 赵炎
考虑了企业直接获取知识需要付出的成本与网络的溢出效应,构建了知识间无协同效应以及有协同效应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在无协同效应时,企业嵌入网络存在"搭便车"行为;有协同效应时,企业不惧自身知识溢出的风险,愿意嵌入网络以获取较多的异质性知识;但随着企业知识共享成本的增加,企业嵌入联盟创新网络的积极性降低。最后提出了提高企业知识共享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秀婷 江澄
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应对全球竞争的背景下,技术创新网络以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出现在经济活动中。随着资源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频繁流动,各创新主体的资源共享策略将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成败。针对技术创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本文以演化博弈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技术创新网络跨组织资源共享的鹰鸽博弈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中博弈双方资源共享策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结合实证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方向与双方的博弈支付矩阵相关,并得出技术创新的预期收益及合作成本是影响技术创新网络组织间资源共享策略的关键因素,由此提出促进跨组织资源共享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