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5)
- 2023(11325)
- 2022(9956)
- 2021(9403)
- 2020(7747)
- 2019(18052)
- 2018(18071)
- 2017(34685)
- 2016(18493)
- 2015(20536)
- 2014(20329)
- 2013(19952)
- 2012(18080)
- 2011(16155)
- 2010(15986)
- 2009(14501)
- 2008(13799)
- 2007(11998)
- 2006(10319)
- 2005(8742)
- 学科
- 济(70063)
- 经济(69992)
- 管理(58070)
- 业(57304)
- 企(48950)
- 企业(48950)
- 方法(33484)
- 数学(28347)
- 数学方法(28037)
- 中国(19142)
- 农(19095)
- 技术(18587)
- 业经(17440)
- 财(16548)
- 学(15211)
- 地方(14651)
- 理论(13587)
- 农业(13424)
- 技术管理(12996)
- 和(12291)
- 贸(12255)
- 贸易(12246)
- 易(11886)
- 制(11750)
- 环境(11133)
- 划(10925)
- 务(10852)
- 财务(10790)
- 财务管理(10775)
- 教育(10326)
- 机构
- 大学(257512)
- 学院(255821)
- 管理(109697)
- 济(98589)
- 经济(96395)
- 理学(96192)
- 理学院(95181)
- 管理学(93646)
- 管理学院(93179)
- 研究(79746)
- 中国(57506)
- 京(54345)
- 科学(50646)
- 财(42780)
- 所(38176)
- 业大(37825)
- 中心(36468)
- 农(36218)
- 江(35650)
- 财经(35228)
- 研究所(35155)
- 范(34271)
- 北京(34045)
- 师范(33997)
- 经(32082)
- 州(29609)
- 院(29361)
- 经济学(28279)
- 农业(28195)
- 商学(28194)
- 基金
- 项目(183520)
- 科学(146048)
- 研究(136034)
- 基金(133466)
- 家(115341)
- 国家(114369)
- 科学基金(100187)
- 社会(85530)
- 社会科(81014)
- 社会科学(80995)
- 省(72755)
- 基金项目(72288)
- 自然(65813)
- 自然科(64357)
- 自然科学(64344)
- 自然科学基金(63196)
- 教育(62213)
- 划(60607)
- 编号(55671)
- 资助(53495)
- 成果(44198)
- 创(42697)
- 重点(40202)
- 部(39764)
- 创新(38993)
- 发(38574)
- 课题(37673)
- 项目编号(35010)
- 科研(34581)
- 教育部(34471)
- 期刊
- 济(103348)
- 经济(103348)
- 研究(72515)
- 中国(46792)
- 管理(40764)
- 学报(37995)
- 科学(36457)
- 农(32348)
- 教育(31635)
- 财(30354)
- 大学(28981)
- 学学(26952)
- 技术(23398)
- 农业(23163)
- 业经(18016)
- 融(17750)
- 金融(17750)
- 图书(16233)
- 财经(16052)
- 经济研究(15992)
- 科技(15465)
- 经(13581)
- 技术经济(13351)
- 理论(13284)
- 问题(12978)
- 实践(12438)
- 践(12438)
- 业(11966)
- 情报(11961)
- 现代(11757)
共检索到357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乘齐 党兴华
本文针对创新网络中存在、却未受关注的权力现象,结合知识为关键资源的网络特性,将知识权力的概念引入创新网络,分析其在网络中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路径;并以知识权力为视角、以知识权力的形成路径为线索,从不同网络层次将创新网络的演化动力归纳为四种:内生推动力、内生调控力、结构制约力和外生拉动力;最后,结合案例总结分析四种动力对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创新网络的演化动力机制及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网络演化 知识权力 演化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燕 阮平南
技术创新网络是企业和其它各不同层次的相关企业或组织,基于共同的技术创新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网络组织形式,像其他生命体一样存在着生成、成熟到衰退的生命周期。文章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将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生阶段、扩张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讨论了各阶段网络演化的特征,并从资源依赖、动态能力、社会网络多个角度阐述了技术创新网络演化不同阶段的演化动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钢 张永安
依据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刺激—反应模型和回声模型对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动力、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在剖析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4条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集群创新网络 刺激—反应模型 回声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伟男 刘慧 王亮
创新网络研究是创新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是当前创新网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论文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定量分析和文献深度分析相结合,对国外创新网络演化机制的研究进行全面解析,结果表明:①网络内生效应,包括网络的整体特征、根植性、外部性、技术守门员与吸收能力等,对创新网络的演化主要体现在组织要素对当地的依赖程度、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整体网络的控制能力;②网络组织要素的规模、性质和大小等对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也有一定的作用;③多维邻近性对于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单一邻近性和邻近性之间的综合作用对于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④不同发展阶段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不同,机制之间的组合模式也存在差异。最后,在总结国外创新网络演化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创新网络 演化机制 邻近性 国外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燕 阮平南 李非凡
本文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将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生阶段、扩张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指出创生阶段的演化动力是获取互补性资源,扩张阶段的演化动力是提升社会资本,成熟阶段的演化动力是保障组织协同,衰退阶段的演化动力是实现组织创新。并运用Feature Selection方法对IBM专利合作网络的数据进行挖掘,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坤 郭东强 刘闲月
分析企业众创式创新网络的共生模式,建立共生演化logistic模型,给出卫星式结构下企业众创式创新网络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然后依据现实情况得出稳定性条件并结合海创汇数据进行实证仿真。研究发现:企业众创式创新网络中,普遍存在偏利和非对称互惠共生两种共生行为模式;众创式创新网络中各创新主体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各主体共生作用系数的取值。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众创式创新网络的研究内容,而且为完善政府众创政策以及提升企业众创孵化水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众创 众创式创新 共生演化 共生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坤 郭东强 刘闲月
分析企业众创式创新网络的共生模式,建立共生演化logistic模型,给出卫星式结构下企业众创式创新网络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然后依据现实情况得出稳定性条件并结合海创汇数据进行实证仿真。研究发现:企业众创式创新网络中,普遍存在偏利和非对称互惠共生两种共生行为模式;众创式创新网络中各创新主体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各主体共生作用系数的取值。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众创式创新网络的研究内容,而且为完善政府众创政策以及提升企业众创孵化水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众创 众创式创新 共生演化 共生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王文丽,刘晓燕
研究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是否伴随创新网络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出不同演化特征,对创新网络内部伙伴选择、关系治理和创新绩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BM专利合作网络数据,运用Feature Selection方法,从地理邻近、社会邻近、技术邻近、组织邻近和制度邻近5个维度分析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生命周期视角下,在创新网络创生阶段,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技术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成长阶段主要考虑地理邻近性,成熟和衰退阶段主要考虑社会邻近性;②演化视角下,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曲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韩亚品 胡珑瑛
以往关于信任的研究是在稳定均衡的假设下进行的,然而信任演化过程中会表现出非线性的混沌状态,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混沌理论,建立了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演化模型,分析了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的复杂性、初值敏感性、分岔行为及内随机性等混沌特性,推导出信任演化方程与Logistic映射之间的关系,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进行混沌性判定,证明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通过倍周期分岔通往混沌,得到了信任从有序进入混沌的一般条件,运用算例进行仿真展示信任演化通往混沌的过程,分析创新网络中信任演化进入混沌区的实际意义,并选择硅谷和筑波科技城两个实例做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创新网...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信任演化 混沌理论 创新网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斌 陈丽玉
建立区域创新网络的竞争与合作共生演化模型,在给出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之后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共生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中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共生演化的结果取决于共生作用系数的取值。(2)当共生作用系数均为负数(互惠共生)时,各创新主体都从其他创新主体受益,使得发展潜力增加。(3)当共生作用系数均为正数(恶性竞争)时,共生作用系数大的创新主体因被其他创新主体消耗资源而趋于衰亡,而另一方得以生存发展。(4)当共生作用系数为一正一负数(寄生)时,被寄生的创新主体由于受到另一方的消耗,其增长潜力下降,另一方的增长潜力则因受益而有所增加。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共生演化 仿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赫连志巍 邢建军
从生态学和复杂网络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不稳定性、开放性以及随机涨落等自组织特性。根据产业集群生态特性,以Logistic模型对产业集群演化进行描述,通过自组织的动力机制方程描述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过程,找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关键影响因素,构建集群创新网络自组织的演化机制,为改善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自组织 演化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夏维力 李晓歌
在分析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直接和间接信任度构建校企信任模式结构,建立了能够刻画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的因果关系图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实现了该模型,对模型有效性及灵敏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高校对企业的信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信任度与知识转移量正相关,提高信任度可以显著增加知识转移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金丹 吉敏
文章在阐述产业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多agent建模理论设定创新Agent的属性与行为,开发产业创新网络演化模型,并从网络结构、空间分布和创新收益三方面考察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创新网络的规模、总创新收益与企业间差异不断增大;网络集聚性与可达性逐渐增高,小世界网络特征较明显;网络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分散—集聚—分散"的态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艳萍 孙华
本文在超循环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的基因和复制酶等生命特征,认为创新网络的形成像生命的起源一样,也是超循环的结果,是以自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具有自组织、自增进、相互增进和协同进化等特点,探究了企业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机理,为做好创新网络的治理,促进创新网络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关键词:
超循环 企业创新网络 形成 演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红宇 蒋玉石 杨力 刘敦虎
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交互学习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博弈理论框架探讨了组织间信任演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交互学习与信任演化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交互学习和信任演化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共生效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两者协同效果一致时,将会显著提升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反之,将会降低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与运行绩效。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交互学习 信任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