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2)
- 2023(15613)
- 2022(13357)
- 2021(12405)
- 2020(10641)
- 2019(24569)
- 2018(24396)
- 2017(46973)
- 2016(25218)
- 2015(28504)
- 2014(28275)
- 2013(27966)
- 2012(25515)
- 2011(22968)
- 2010(22875)
- 2009(21402)
- 2008(21437)
- 2007(19233)
- 2006(16406)
- 2005(14580)
- 学科
- 济(103737)
- 经济(103593)
- 管理(85282)
- 业(80747)
- 企(70356)
- 企业(70356)
- 方法(53294)
- 数学(46780)
- 数学方法(46195)
- 财(31973)
- 农(25870)
- 中国(24994)
- 制(23857)
- 业经(23217)
- 技术(20927)
- 务(20760)
- 财务(20701)
- 财务管理(20647)
- 企业财务(19652)
- 学(19019)
- 贸(18906)
- 贸易(18897)
- 易(18395)
- 地方(17274)
- 理论(16828)
- 农业(16743)
- 银(16702)
- 银行(16673)
- 体(16307)
- 融(16045)
- 机构
- 大学(363335)
- 学院(361411)
- 济(149153)
- 管理(147671)
- 经济(146096)
- 理学(128457)
- 理学院(127207)
- 管理学(125103)
- 管理学院(124421)
- 研究(110948)
- 中国(85373)
- 京(73961)
- 财(72516)
- 科学(65773)
- 财经(57755)
- 江(53937)
- 中心(53711)
- 农(53501)
- 所(53491)
- 经(52310)
- 业大(51130)
- 研究所(48237)
- 经济学(45992)
- 北京(45591)
- 范(44032)
- 师范(43587)
- 财经大学(42976)
- 州(42282)
- 农业(41912)
- 经济学院(41689)
- 基金
- 项目(244379)
- 科学(195398)
- 基金(180728)
- 研究(178675)
- 家(155664)
- 国家(154425)
- 科学基金(135499)
- 社会(116073)
- 社会科(110213)
- 社会科学(110184)
- 省(95777)
- 基金项目(95490)
- 自然(87873)
- 自然科(85941)
- 自然科学(85917)
- 自然科学基金(84442)
- 教育(84316)
- 划(80036)
- 资助(73771)
- 编号(71647)
- 成果(57925)
- 部(55372)
- 创(54902)
- 重点(54352)
- 创新(50725)
- 发(50252)
- 课题(48944)
- 教育部(48527)
- 国家社会(48400)
- 制(48393)
- 期刊
- 济(156652)
- 经济(156652)
- 研究(100770)
- 中国(69043)
- 财(59334)
- 管理(55267)
- 学报(52044)
- 科学(49249)
- 农(46923)
- 大学(40763)
- 学学(38429)
- 教育(36703)
- 技术(33589)
- 融(32112)
- 金融(32112)
- 农业(31347)
- 财经(28853)
- 业经(25197)
- 经济研究(25108)
- 经(24642)
- 问题(20453)
- 统计(19699)
- 技术经济(19161)
- 策(18864)
- 科技(17357)
- 业(17234)
- 理论(17230)
- 版(16994)
- 财会(16918)
- 图书(16437)
共检索到521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茜 皮宗平 白明皓
对创新网络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对创新网络治理机制、形成机制、整合机制、创新机制与治理绩效进行了构念解释,并建立了绩效测量指标。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法与格序决策法,提出了灰格序评价方法。通过江苏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证研究,发现治理机制对创新网络治理绩效的作用具有较为显著的周期性特点。其中,形成机制具有先导性,是整合机制与创新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创新机制具有滞后性,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形成与整合机制的基础之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亮 黄淑华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炎 王琦 郭霞婉
目前对于企业间创新网络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社会网络分析已得到初步应用,但是这种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中国汽车产业战略联盟为实证对象,将社会网络分析和负二项回归相结合,分析中国汽车产业战略联盟网络的特征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最终得出了结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市场机制下的中国战略联盟网络,具有高度集聚系数和可达性的网络与没有显示这些特性的网络对网络中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无显著区别,占据有利的结构洞位置也并没有提高联盟企业的创新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向杰 赵炎
考虑了企业直接获取知识需要付出的成本与网络的溢出效应,构建了知识间无协同效应以及有协同效应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在无协同效应时,企业嵌入网络存在"搭便车"行为;有协同效应时,企业不惧自身知识溢出的风险,愿意嵌入网络以获取较多的异质性知识;但随着企业知识共享成本的增加,企业嵌入联盟创新网络的积极性降低。最后提出了提高企业知识共享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翠花 于江鹏 张小丽
考察了联盟网络企业中创新资源的维度,分析了不同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路径;在对330家联盟网络企业的创新资源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有效调查数据验证了联盟网络企业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有形创新资源和无形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玲诺 史建锋 孙玉忠
本文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的风险成因,认为知识共享不足、知识外溢、知识转化和升级不足是该联盟风险产生的渊源;管理风险、利益风险为内向性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是其外向性风险。在吸取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置了风险评价指标。根据所研究的风险特征,通过理论分析选择了BP神经网络作为风险评价法,利用MATLAB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初步生成风险程度评价模型,并用实证演示加以证明。
关键词:
产学研 知识创新联盟 神经网络 风险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德淼
文章以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认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发挥创新的协同性、提高创新的指向性、强化创新的稳定性和深化创新的持续性等方面。同时,发现我国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模式主要促进了创新的科技成果绩效,抑制了创新的知识成果绩效和经济成果绩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总体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曼 菅利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用平衡计分法建立了以创新能力为重要衡量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曼 菅利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顼玉卿
企业创新能力受其所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关系和结构特征的双重影响,网络关系强度、稳定性、互惠性和中心性与企业创新能力正相关,而网络密度则相反。为此,改善网络关系、优化网络结构将对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过聚荣 茅宁
本文运用进入权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化治理作尝试性分析与研究。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企业技术创新更多地将依赖于网络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加。一方面以市场价格为主的协调机制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以契约为主的协调机制因合同的不完全性而难以奏效。本文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化治理的目的是促进网络参与者对技术创新网络的专用性投资并维护其完整性,从而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创新 网络 治理 进入权 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建龙 王宏起
专利分析是有效刻画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构成进行分析与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专利统计与专利地图方法,构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分析思路与流程,并以哈尔滨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系统阐述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具体分析过程,并给出哈尔滨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优化策略,旨在从专利视角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科学构建与动态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指导与实例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红梅 刘丹琪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创新联盟网络对煤炭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创新联盟网络对煤炭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运用SPSS16.0软件对问卷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网络规模、关系多样性、结构洞数量、中心度的正向作用和影响,网络密度与关系强度与煤炭企业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基于创新联盟网络对煤炭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验证,以及煤炭企业创新联盟的实际情况,给出煤炭企业利用创新联盟网络提升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创新联盟网络 煤炭企业 创新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慧芳
供应链创新联盟作为零售企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可通过资源共享、协调管理等方式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本文实证检验零售企业供应链创新联盟对流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企业供应链创新联盟中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管控能力对流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协调管控能力对流通绩效的影响最显著,合作伙伴选择能力次之,沟通能力最弱;资源共享在零售企业供应链创新联盟与流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契约关系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零售企业 供应链 创新联盟 流通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毅 葛庆 李瑞军
国防产业联盟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协同创新网络。政策注意力聚焦点反映政府治理创新网络的策略向度,不同政府层级间的注意力分布结构差异表明该策略向度的偏向性。通过人工构建主题词袋,计算主题词TF-IDF权值及余弦相似度,对中央和地方共96份政策文件、1 926份新闻文章进行规模化语义分析,整体评估政府治理国防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网络的策略适应性,并测量其在实施与宣传过程中的偏向性。结果发现,网络拓展是首要策略选择,网络管理方式为引导而非参与,关系耦合度低,网络愿景策略运用有限。地方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策略偏异和策略调整;政策宣传更接近地方政府的策略向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联盟网络联系、公平感知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基于中国科技创业联盟的实证研究
战略联盟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脉络与进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联盟网络的小世界性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通信设备产业的分析
技术创新联盟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企业如何借助联盟能力提升绩效?
长三角纺织业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基于PLS-SEM模型的实证分析
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机制研究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培育机制分析——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
联盟组合开放度、非正式独占性机制与开放式创新绩效——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技术创新联盟动态演化博弈分析——基于双元隐性知识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