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2)
- 2023(13606)
- 2022(11326)
- 2021(10308)
- 2020(8710)
- 2019(19400)
- 2018(19062)
- 2017(36540)
- 2016(19573)
- 2015(21244)
- 2014(20846)
- 2013(20568)
- 2012(18448)
- 2011(16313)
- 2010(16320)
- 2009(15726)
- 2008(15885)
- 2007(14468)
- 2006(12752)
- 2005(11702)
- 学科
- 业(91490)
- 企(84496)
- 企业(84496)
- 管理(80169)
- 济(79976)
- 经济(79843)
- 方法(33717)
- 财(30856)
- 业经(30646)
- 农(27225)
- 数学(25188)
- 数学方法(25022)
- 务(22478)
- 财务(22443)
- 财务管理(22416)
- 制(22299)
- 企业财务(21295)
- 技术(20747)
- 农业(19494)
- 中国(19406)
- 划(16509)
- 体(16403)
- 策(15624)
- 理论(15065)
- 贸(14769)
- 贸易(14759)
- 和(14620)
- 易(14389)
- 体制(14283)
- 技术管理(14081)
- 机构
- 学院(281873)
- 大学(276822)
- 济(118729)
- 管理(116975)
- 经济(116551)
- 理学(100820)
- 理学院(99903)
- 管理学(98724)
- 管理学院(98203)
- 研究(86030)
- 中国(69137)
- 财(58707)
- 京(56667)
- 科学(51068)
- 农(50865)
- 财经(45732)
- 江(43613)
- 业大(42823)
- 所(42186)
- 经(41531)
- 中心(40351)
- 农业(40066)
- 研究所(37768)
- 经济学(35348)
- 北京(34675)
- 财经大学(33688)
- 州(33687)
- 商学(33322)
- 商学院(33046)
- 经济学院(31950)
- 基金
- 项目(186184)
- 科学(149213)
- 基金(137812)
- 研究(134981)
- 家(120003)
- 国家(118919)
- 科学基金(104430)
- 社会(89428)
- 社会科(84887)
- 社会科学(84867)
- 省(74534)
- 基金项目(73745)
- 自然(67883)
- 自然科(66408)
- 自然科学(66388)
- 自然科学基金(65340)
- 划(60818)
- 教育(60485)
- 资助(53952)
- 编号(52395)
- 创(45457)
- 业(42496)
- 创新(41524)
- 重点(41215)
- 部(40864)
- 成果(40847)
- 制(40110)
- 发(39324)
- 国家社会(37310)
- 课题(35615)
- 期刊
- 济(134566)
- 经济(134566)
- 研究(79195)
- 中国(57166)
- 财(50530)
- 管理(49564)
- 农(47548)
- 学报(42085)
- 科学(40206)
- 大学(32677)
- 农业(31984)
- 学学(31380)
- 融(26692)
- 金融(26692)
- 技术(24903)
- 业经(24808)
- 财经(23364)
- 教育(23168)
- 经济研究(20862)
- 经(20104)
- 业(19767)
- 问题(17303)
- 技术经济(16124)
- 科技(15113)
- 财会(15106)
- 商业(14337)
- 现代(14269)
- 版(13618)
- 贸(13128)
- 会计(12876)
共检索到419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刘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江苏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关系紧密的创新网络;通过考察网络中间中心度,发现高校在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基于结构洞理论发现苏南地区高校院所与企业占据核心位置的数量多于苏中、苏北地区;用多元回归检验主体间联系对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发现处于高结构洞和中心度位置企业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处于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负向影响,处于低中心度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位置更多影响的是企业的创新潜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刘军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江苏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关系紧密的创新网络;通过考察网络中间中心度,发现高校在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基于结构洞理论发现苏南地区高校院所与企业占据核心位置的数量多于苏中、苏北地区;用多元回归检验主体间联系对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发现处于高结构洞和中心度位置企业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处于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负向影响,处于低中心度位置的企业对过程创新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位置更多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凌玥 綦良群 徐莹莹
用户是服务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协作者。在以往用户行为与服务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用户介入这一心理感知状态引入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中,选取知识共创作为中介变量、网络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级回归分析及Bootstrap方法,探究用户介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用户介入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联盟型知识共创和嵌入型知识共创均在用户介入与服务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但中介机制不同。网络能力不仅对用户介入与服务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能够正向调节联盟型知识共创在用户介入与服务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以期为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振刚 易欢 陈雪瑶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借助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了双元创新和环境不确定性对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新网络资源整合和双元创新均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创新绩效;双元创新在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探索式创新、探索式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在创新网络资源整合、利用式创新和创新绩效之间未发挥显著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窦红宾 王正斌
本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网络强度、网络稳定性、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网络的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所以,企业应重视外部网络结构,提高自己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外部网络,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创新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网络结构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云飞 欧阳青燕
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化模式体现了集群内组织的路径依赖性,能更好地解释具有地区根植性隐性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积累,是集群创新网络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本文基于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特征,系统地研究了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核心价值的基础、核心价值及核心价值的本质;并以四川省德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为例,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网络结点之间的关系,据此阐释网络核心价值在具体集群中的体现。这对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集群 集群创新网络 核心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津津 陈关聚
借助嵌入性理论将社区意识作为关系嵌入性与结构嵌入性形成的前因变量引入创新网络进行分析,提出社区意识、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三者间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中国情境下的成熟量表对相应变量进行测量,并借助SPSS25.0和AMOS24.0构造结构方程模型,对电子数码、医药、食品及机械零部件等行业企业的110份有效调研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区意识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社区意识对关系嵌入性与结构嵌入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嵌入性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而结构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关系嵌入性部分中介了社区意识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创新网络治理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樊霞 朱桂龙
随着对区域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入,目前有关区域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和空间网络结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领域。研究区域创新网络结点的交互作用和联结所引致的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与创新绩效之间交互作用的概念模型,分析区域创新网络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微观机理,揭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网络结构 创新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佳莹 林少疆
运用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和关系特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引入"共生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其内在作用机理,试图打开这个黑箱。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实证研究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系强度、关系久度和关系质量都通过共生行为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志刚 丁秋楷 阮丽娟
共享经济环境下区域性创新网络的形成,推动了网络中不同企业节点的协同发展。伴随着企业的市场发展需求,依据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知识搜索和产权交互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企业间竞合理念,从创新网络中企业节点间互动机制视角出发,探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实际吸收能力、知识产权风险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呈显著倒U型关系;实际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直接显著作用,并且部分中介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另外,知识产权风险能够正向显著调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交互与实际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创新网络企业间自主知识产权交互和实际吸收能力,并在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同时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期刊] 预测
[作者]
綦良群 周凌玥
协同创新主体间异质性知识转移是引发创新的重要因素,探究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行为对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性及其对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构建了装备制造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配套企业的知识转移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均衡策略的实现条件,对影响均衡策略的关键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双方知识互补程度及协同效应的提高对知识转移具有促进作用;与配套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知识产权重视程度无法消除知识窃取行为,提高知识窃取惩罚成本及合理设置未来收益分配能够形成有效约束和正向激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地 白晰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以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前100强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构建创新网络依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和网络特征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网络发展状况,并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网络中心度、结构洞对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凝聚力较差,国有企业依然是产业主体,但产学研合作不足;网络中心度与创新产出之间成正相关,而以自益型结构洞为主的结构洞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产出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传鹏 黎展锋 林春培 廖杨月
数字经济背景下,大量制造企业“借力”数字服务企业来推进其数字创新进程,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网络嵌入用以表征这一现象。相比于具有高价值、相对静态、不完全流动和专有化等属性的传统战略资源,数字资源具有更强的可流动性、非专有性及高价值依附属性,因此,基于传统创新网络嵌入的“祝福”及“诅咒”机制来解释数字创新网络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会陷入理论解释力不足的困境。本文从数字资源的属性出发,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大数据能力为中介变量,组织结构柔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数字创新网络嵌入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过程机制研究框架,以探究数字赋能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理论路径。本文以华南地区559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该研究框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均呈倒U型关系;(2)大数据能力在适度数字创新网络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但是,在高度数字创新网络嵌入情境下,大数据能力在数字创新网络结构、关系嵌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中均无显著的中介效应;(3)组织结构柔性正向调节数字创新网络关系嵌入与大数据能力、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且存在有中介的调节作用,但在数字创新网络结构嵌入发挥影响的过程中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数字创新网络嵌入情境下制造企业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实践探索具有启示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蒋舒阳 庄亚明
制造业虚拟化转型背景下,双重创新网络的作用有待探索。运用多主体建模仿真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双重创新网络对区域制造集群创新网络及其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区域创新绩效"缓慢—加快—稳定"的演化过程,虚拟网络嵌入后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加快—稳定"的特征。同时,进一步考察技术动态性对此造成的冲击,发现在不同技术动态性环境下,虚拟网络均有助于改善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最后,仿真结果显示,鉴于虚拟化程度不同,创新绩效涌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南京江宁开发区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探索,发现在高技术动态条件下虚拟化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而低技术动态条件下呈正相关,从而为制造企业如何在虚拟化转型过程中兼顾两种异质创新网络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齐昕 刘洪 张军
文章将制造企业创新网络分为垂直创新网络和水平创新网络,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了两类创新网络对双元性学习的差异化影响机制,揭示了有效提升企业双元性学习的相关创新网络特征。实证研究发现,网络强度主要通过提升网络质量,间接促进双元性学习,且垂直网络的效果优于水平网络。垂直网络规模对双元性学习有正向的直接和间接效应,而水平网络规模对双元性学习的效应均不显著。网络管理能力强化了垂直网络强度对双元性学习的积极影响,弱化了水平网络规模对双元性学习的消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