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8)
- 2023(11145)
- 2022(9699)
- 2021(8860)
- 2020(7709)
- 2019(18180)
- 2018(18225)
- 2017(34452)
- 2016(18309)
- 2015(20744)
- 2014(20961)
- 2013(20571)
- 2012(18959)
- 2011(17264)
- 2010(17566)
- 2009(16401)
- 2008(16245)
- 2007(14922)
- 2006(12763)
- 2005(11295)
- 学科
- 济(78225)
- 经济(78157)
- 管理(58975)
- 业(57120)
- 企(49315)
- 企业(49315)
- 方法(39535)
- 数学(34675)
- 数学方法(34055)
- 技术(19598)
- 农(19368)
- 中国(19177)
- 财(17377)
- 业经(17193)
- 学(15844)
- 地方(15555)
- 理论(15071)
- 贸(14549)
- 贸易(14542)
- 易(14123)
- 技术管理(13570)
- 制(13103)
- 农业(12808)
- 和(12463)
- 银(11329)
- 银行(11308)
- 划(11079)
- 务(10921)
- 财务(10875)
- 财务管理(10849)
- 机构
- 大学(269967)
- 学院(269844)
- 管理(110123)
- 济(107786)
- 经济(105414)
- 理学(95480)
- 理学院(94490)
- 管理学(92531)
- 管理学院(92026)
- 研究(83662)
- 中国(62871)
- 京(56106)
- 科学(53282)
- 财(47226)
- 农(42341)
- 所(41812)
- 江(40754)
- 业大(40410)
- 中心(40128)
- 研究所(38132)
- 财经(38132)
- 范(35080)
- 北京(34918)
- 师范(34630)
- 经(34419)
- 农业(33464)
- 州(32792)
- 经济学(32345)
- 技术(30005)
- 院(29756)
- 基金
- 项目(182965)
- 科学(145104)
- 研究(132513)
- 基金(132273)
- 家(115010)
- 国家(114114)
- 科学基金(99575)
- 社会(82990)
- 社会科(78742)
- 社会科学(78718)
- 省(74227)
- 基金项目(70378)
- 自然(65864)
- 自然科(64502)
- 自然科学(64488)
- 自然科学基金(63346)
- 教育(63161)
- 划(61556)
- 编号(54158)
- 资助(53973)
- 成果(43628)
- 创(43036)
- 重点(41071)
- 部(39689)
- 创新(39412)
- 发(38862)
- 课题(37480)
- 科研(34929)
- 大学(34691)
- 教育部(34295)
- 期刊
- 济(112667)
- 经济(112667)
- 研究(71937)
- 中国(53406)
- 管理(42639)
- 学报(39779)
- 科学(37878)
- 农(37252)
- 财(36545)
- 教育(32330)
- 大学(30013)
- 技术(29257)
- 学学(27969)
- 农业(25189)
- 融(20512)
- 金融(20512)
- 业经(19244)
- 财经(18221)
- 经济研究(18179)
- 技术经济(15906)
- 统计(15650)
- 经(15617)
- 策(15466)
- 图书(15252)
- 科技(14958)
- 业(14830)
- 问题(14650)
- 商业(13096)
- 决策(13007)
- 理论(12790)
共检索到387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坤 吴金玉 胡斌
基于创新网络节点间共生关系分类以及知识协同过程的熵变理论,以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将序参量指标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创新网络节点间知识协同过程机制模型;采用赋值法和控制变量法,并借助MATLAB平台对模型进行计算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网络知识产出水平受到节点自然增长率、节点间协同意愿指数、节点间竞争指数、节点知识熵、节点结构熵等5个因素的影响;在节点处于不同共生关系时,即使同一影响因素,对最终知识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也不一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齐文静 杨坤 胡斌
在分布式创新网络环境下,从两个方面四种维度分析导致知识协同风险产生的要素。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知识协同风险评估模型并采用ABC分类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归类,最后针对四个维度的要素可能导致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建立有效的网络沟通和协调机制开展形式各异的组织文化活动防范系统性平台要素引发的风险,通过建立知识地图、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防范系统性过程要素引发的风险,通过加强组织内部知识集成管理、选择合适的协同主体及选聘知识型员工防范非系统性平台要素引发的风险,非系统性过程要素所引发的风险则通过提高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能力、在遵循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实现组织"完全开放"和大力宣传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加以解决。
关键词:
分布式创新网络 知识协同 知识协同风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坤
在对分布式创新、协同创新、知识协同、信息共享空间等理论进行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平台基础、核心过程机制及运行目标的系统逻辑,总结梳理并构建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要素系统、过程系统及效能系统的构成展开理论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对分布式创新网络核心功能及目标机制的分析,构建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运行载体及其与知识协同过程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机制载体和技术载体的构成及功能展开初步探讨。
关键词:
分布式创新 创新网络 知识协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坤
在对分布式创新、协同创新、知识协同、信息共享空间等理论进行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平台基础、核心过程机制及运行目标的系统逻辑,总结梳理并构建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要素系统、过程系统及效能系统的构成展开理论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对分布式创新网络核心功能及目标机制的分析,构建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运行载体及其与知识协同过程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机制载体和技术载体的构成及功能展开初步探讨。
关键词:
分布式创新 创新网络 知识协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金玉 胡斌 杨坤
构建知识协同概念模型用以描述概括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协同创新机制启动的条件。如何将复杂抽象的经济环境因素转化为可测量的参量,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参量之间的关系是构建该模型的两大难点。以协同学的核心指标序参量分析网络的知识和结构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的过程;以共生度作为模型的调节参量。创新性地提出知识协同是知识、组织能力熵变过程与节点共生关系演化过程相互融合的结果;进而提出知识协同的三维概念模型。
关键词:
知识协同 概念模型 序参量 共生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梅
知识创新运行过程涉及多方面主体要素行为,受到内部、外部动力与障碍因素的共同影响,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市场价值为目标要素,形成了一个由知识创新构思子系统、知识创新构思评价子系统、知识创新研发子系统、知识创新商业化子系统、知识创新反思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协同发展的复杂知识创新运行过程的网络协同系统。知识创新运行网络协同模型,揭示了知识创新运行各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及其运行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促进知识创新运行过程良性循环的对策。
关键词:
知识创新 要素分析 网络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泰晔 马翠嫦
[目的/意义]厘清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是对协同创新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方法/过程]文章以101家生物科技研发机构的共有专利数据为例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这个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小世界网络。网络中的边、交互三角形等结构对整个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网络节点的研发能力和同质性也能显著影响网络的形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倩 曹兴
本文从分析新兴技术企业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特征着手,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创新网络中知识主体的协同行为策略,知识主体进行策略选择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以及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总结出新兴技术企业知识协同的过程和网络化模式以及知识主体进行知识协同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倩
基于复杂网络和创新网络的概念,对创新网络中核心主体的知识协同及其演化活动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构建知识协同演化模型,设置知识主体的协同行为策略和创新网络结构更新规则,模拟新兴技术企业与学研机构间知识协同活动的动态变化,研究在"纵向交叉"型创新网络中,核心主体间的知识协同及其演化活动对主体及整体网络的知识水平、知识增长率、合作水平以及协同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固定主体策略和网络结构下,具有更多积极知识主体的创新网络更有利于知识协同;在固定主体策略下,网络结构更新越快,知识协同效果越好;主体策略和网络结构同时发生变化时,知识主体较快的策略更新速度伴随较快的网络结构更新速度更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知识协同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单莹洁
区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间的知识转移能力是区域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关键。但由于创新主体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知识资本的功能。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要素间的知识转移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润东 刘遵峰 许亚平 张跃富
本文通过归纳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发展新特征,依托集群知识价值链为总线,构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知识价值网络模型,分析了集群网络结构和关联关系。知识创新演化机理研究发现,企业集群知识管理和创新活动贯穿交融于集群发展生命周期全过程,创新成果体现出新知识的创造组合,知识共享是制约集群创新效果的关键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丽 胡斌 杨坤
在分析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协同和知识协同效能的理论基础,从"效能"的含义出发,将效能分为知识协同绩效和知识协同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将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协同效能体现在各个因子上。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创新网络中企业知识协同效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知识协同 因子分析 效能评价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理 魏奇锋 顾新
[目的/意义]研究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演化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揭示其知识扩散规律。[方法/过程]基于BA无标度网络模型,考虑了网络主体多方面的异质性特征,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理论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采用无标度网络结构的协同创新网络在演化过程中其整体知识水平持续上升,知识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并趋于稳定,知识资源配置较为公平。网络中各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呈现出"加快—减缓—稳定趋于一致"的过程。单个主体中各类知识的存量则受到其初始知识存量、自身知识吸收能力和合作对象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局限]未能考虑所有主体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秀婷
在分析协同创新特点、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特性,基于系统视角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对协同创新网络模型中的四个基本构面以及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并进而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四种能力及其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动态演化方向与策略。该研究对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德海 刘德文
多元主体行为的协同是提高物流服务创新网络绩效的有效途径,而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了创新网络应有的协同放大效应。文章在假设多个创新主体所承担的任务具有互补性的条件下,将协同努力水平向量引入努力成本系数中,构建了物流服务创新网络的多代理人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代理人努力成本、协同努力水平向量和创新绩效系数等参数对网络创新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整合多种创新资源,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