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9)
- 2023(7571)
- 2022(6302)
- 2021(5809)
- 2020(4669)
- 2019(10276)
- 2018(10087)
- 2017(18893)
- 2016(9692)
- 2015(10546)
- 2014(9859)
- 2013(9342)
- 2012(8594)
- 2011(7871)
- 2010(7941)
- 2009(7241)
- 2008(6891)
- 2007(6297)
- 2006(5596)
- 2005(4861)
- 学科
- 济(42995)
- 经济(42967)
- 管理(35490)
- 业(30032)
- 企(26668)
- 企业(26668)
- 地方(16164)
- 技术(14752)
- 中国(14668)
- 方法(13596)
- 环境(12416)
- 技术管理(11604)
- 数学(11097)
- 数学方法(10989)
- 业经(9808)
- 划(9008)
- 地方经济(8955)
- 农(8270)
- 学(7929)
- 理论(7272)
- 财(7241)
- 和(6901)
- 城市(6482)
- 发(6460)
- 产业(6308)
- 制(6233)
- 融(6116)
- 金融(6114)
- 贸(6103)
- 贸易(6098)
- 机构
- 学院(134424)
- 大学(133704)
- 管理(56116)
- 济(55282)
- 经济(53924)
- 理学(48668)
- 理学院(48046)
- 管理学(47415)
- 管理学院(47119)
- 研究(44913)
- 中国(32127)
- 京(27867)
- 科学(27638)
- 财(22777)
- 所(20824)
- 中心(20727)
- 江(20173)
- 范(19820)
- 师范(19702)
- 研究所(19009)
- 财经(18564)
- 院(17186)
- 北京(17035)
- 经(16869)
- 州(16649)
- 经济学(16554)
- 业大(16272)
- 师范大学(16108)
- 商学(14864)
- 经济学院(14817)
- 基金
- 项目(97339)
- 科学(80418)
- 研究(72341)
- 基金(72080)
- 家(62177)
- 国家(61720)
- 科学基金(55669)
- 社会(49466)
- 社会科(47023)
- 社会科学(47010)
- 基金项目(39417)
- 省(39065)
- 自然(35175)
- 自然科(34430)
- 自然科学(34424)
- 自然科学基金(33790)
- 划(32690)
- 教育(31979)
- 编号(27831)
- 创(26561)
- 资助(26115)
- 创新(23801)
- 发(22524)
- 重点(21984)
- 成果(21025)
- 国家社会(21000)
- 部(20393)
- 课题(19585)
- 发展(18559)
- 制(18438)
共检索到197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建伟 方相林 石江江
采用基于因子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对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环境与上海城市创新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后,发现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环境分别在较短和较长时期内是城市创新的GranGer原因;创新网络、城市创新自身及区域创新环境对上海城市创新的作用依次减小;对上海城市创新的贡献,创新网络一直大于区域创新环境,但二者的作用一直在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完善政策体系、扩大交流合作及完善中介服务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上海城市创新。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区域创新环境 城市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艳梅 于佳丽
科技园是区域创新网络的典型形式。科技园创新具有非线性特征,其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与交流,在于区域创新网络的织就。网络内各种作用机制的存在将离散的个体联结起来,这种作用机制的非线性特征导致了园区内创新的非线性。区域创新网络的层级可以划分为核心层、次核心层和辅助支撑层,各层级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园区的创新。
关键词:
科技园 创新能力 网络层级 作用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勇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组织模式,区域创新网络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载体。在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的主要特征,如系统性、开放性、合作性、创新性、相互依存性等。此外,文章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竞争优势在于知识易于溢出、投入要素的易得性、易于进行集体学习等方面。最后,文章对此给出了建议及启示。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区域创新网络 竞争优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圣云 王振翰 姚行仁
选取1998~2017年全国31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中国各省域的创新能力,揭示省域创新能力耦合网络的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1998~2017年各省域的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同省域之间的创新能力仍有明显差距且呈逐渐扩大趋势。在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最强,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已被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反超,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高于西部地区;(2)在省域创新能力耦合网络演化过程中,耦合网络的密度与强度都有明显增强,极化特征明显,耦合网络空间范围向东部和中部地区集中,全国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网络分布格局,省份间在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小团体集聚现象;(3)各省域在协同创新中获益的差距不断扩大,省域协同创新获益格局在地理上呈现出集聚特征,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北京、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市成为我国协同创新获益较高水平的第一梯队,江苏-上海是我国省域间协同创新获益最多的一对省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兆奎 郭彬
为厘清区域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两个层面协同助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复杂作用机制,并克服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倾向于关注单个要素净效应的问题,基于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整合创新网络层面与知识流动层面的6个要素,以我国29个省份为案例样本探索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组态构型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单个要素并不构成驱动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高知识扩散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原理时扮演更为普遍的角色;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组态路径有3条,即高知识流动下的创新网络均衡型、高知识流动下的网络链接主导型和知识扩散-网络规模主导型;创新网络四要素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机制时存在替代关系,产生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之间为非对称性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辉
区域创新网络是由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和行业商业协会、风险投融资机构等共同构成的创新网络有机体。本文在剖析了协同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政策建议:高等教育走出校园,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治理机制;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多层次资本体系;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塑造区域创新文化氛围,打造创新网络软环境。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 机制 产学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佘茂艳 王元地 杨雪
以2009~2012年区域间专利许可表征区域创新网络,以专利许可为创新输出,被许可为创新输入,探讨输出和输入网络特征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合社会网络和回归分析法,从中间度、结构洞、聚类系数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输出网络的中间度和结构洞对创新绩效有积极正向作用,聚类系数呈现负向影响,中间度与聚类系数正向调节结构洞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创新输入网络中的中间度和结构洞对创新绩效是负向影响,聚类系数影响不显著,但中间度和结构洞的交叉项对创新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中间度与结构洞负向调节聚类系数和创新绩效的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区域创新网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建议及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为民 刘君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欧阳娟 唐开翼 任浩 杨增雄
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探讨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成为重要议题。基于区域数字化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选取2009-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创新网络在数字化与区域创新效率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化的3个分项均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作用程度依次为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服务;(2)数字化及其3个分项均可通过影响创新网络综合水平、创新网络链接,进而间接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创新网络综合水平、创新网络链接在数字化与区域创新效率间起显著中介作用;(3)除数字化应用外,数字化综合水平、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服务与创新网络的联动性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数字化及其3个分项与创新网络链接的联动性均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打造“数字强省”、持续推进区域数字化以及创新网络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 创新网络 区域创新效率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捷 张振刚
区域创新已成为理论界和产业界以及政策制定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基于区域中的知识基础、创新网络和交互式学习对区域创新的现有成果进行了脉络梳理,并结合一个成熟的创新区域的案例分析来阐释区域创新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其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区域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知识基础 创新网络 交互式学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芳 曹孜
文章首先将从创新主体的地位(层阶性),联系的强度,开放性,区内创新比重,结构洞(居间性)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评价法来测试创新网络内部结构特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秋明 顾新 杨雪
创新资源禀赋对城市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这两者及其作用机制均嵌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之中,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这一问题。论文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视角,利用2011-2018年四川省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验证了资源禀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值网络嵌入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正向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结构嵌入性正向调节创新人力资本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关系嵌入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城市创新能力 网络嵌入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龙顺 邵云飞 唐小我
概括了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对等性的涵义及判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结构对等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对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和知识流动的加快、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加强以及便于有关部门的管理及政策指导上。分析了德阳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对等性及对创新的影响。
关键词:
集群创新网络 网络结构 结构对等性 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缉慈
本文从知识创新和提高国力的目标出发,从知识与创新、技术进步与应变的区域政策、全球化和本地化、新的产业空间以及创新环境概念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改进我国区域政策目标,推进区域创新环境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
知识经济,区域发展,创新环境,新产业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佳 安珂珂
资源节约、环境优化和效率提升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识别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与关联规律有助于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8-2017年我国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城市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与空间网络结构效应。结果表明:环渤海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相关性较为突出;城市空间关联关系不断增强,整体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和稳定;网络个体特征明显,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始终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保持较强的空间极化作用;网络交互效应能够显著提升环渤海整体及城市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