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5)
2023(13321)
2022(11504)
2021(10675)
2020(8812)
2019(20209)
2018(20195)
2017(38519)
2016(20418)
2015(22735)
2014(22663)
2013(22572)
2012(20808)
2011(19009)
2010(19133)
2009(17592)
2008(16731)
2007(14747)
2006(13054)
2005(11474)
作者
(58732)
(48758)
(48409)
(46172)
(31175)
(23316)
(21884)
(19075)
(18526)
(17355)
(16606)
(16476)
(15531)
(15463)
(15040)
(14822)
(14502)
(14055)
(13850)
(13778)
(12144)
(11963)
(11569)
(11180)
(11027)
(10805)
(10735)
(10598)
(9788)
(9434)
学科
(100448)
经济(100359)
管理(63980)
(59191)
(51118)
企业(51118)
方法(39106)
数学(33359)
数学方法(33042)
中国(23404)
地方(23194)
业经(20973)
(20750)
(20238)
(19346)
技术(19089)
理论(15374)
(14864)
(14601)
地方经济(14540)
农业(14316)
环境(14074)
(13754)
贸易(13742)
(13207)
技术管理(13093)
(12992)
金融(12991)
(12732)
银行(12700)
机构
大学(296652)
学院(294223)
(125842)
经济(123274)
管理(120248)
理学(104416)
理学院(103270)
管理学(101710)
管理学院(101170)
研究(99950)
中国(72854)
(62701)
科学(59965)
(54294)
(49297)
研究所(44805)
中心(44006)
财经(43806)
(42049)
业大(40775)
(40598)
北京(39945)
(39743)
(38875)
师范(38592)
经济学(37902)
(36243)
(34207)
经济学院(33777)
财经大学(32513)
基金
项目(199853)
科学(158304)
研究(148932)
基金(145110)
(125039)
国家(123988)
科学基金(107628)
社会(95077)
社会科(90161)
社会科学(90137)
(78181)
基金项目(77565)
自然(68733)
教育(67461)
自然科(67136)
自然科学(67124)
自然科学基金(65939)
(64941)
编号(60072)
资助(58746)
成果(48549)
(45340)
重点(44078)
(43823)
(43243)
创新(41551)
课题(41288)
国家社会(38804)
教育部(38116)
人文(37612)
期刊
(143157)
经济(143157)
研究(92540)
中国(54726)
管理(47394)
学报(42028)
科学(40794)
(39501)
(36444)
教育(33439)
大学(32280)
学学(30153)
技术(27046)
农业(25627)
(23601)
金融(23601)
经济研究(23425)
财经(21760)
业经(21547)
(18694)
问题(17684)
技术经济(16853)
科技(16180)
图书(16025)
理论(14792)
现代(13846)
商业(13219)
实践(13204)
(13204)
(13175)
共检索到435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刚  王秋玉  曹贤忠  
创新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创新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过程、机理和调控手段的学科,也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新的研究方向之一。2003年英国学者Karen R.Polenske首次提出了创新地理学概念,尽管创新经济地理学提出的时间不长,其理论体系和系统分析方法还有待完善,但结合世界主要国家日趋活跃的创新实践活动,关注创新问题研究的经济地理学者越来越多,并在创新与知识、创新活动空间、创新活动组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展望未来,创新经济地理学者应加强创新经济活动的数据库建设,深化创新活动的空间格局、地域类型、演化过程、创新机理、调控体制机制问题的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彩楼  朱琴  
近年来,创新经济地理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成为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重要视角。本文从创新经济地理测度、创新经济地理空间集聚和创新全球化视角对创新经济地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并进行了简要评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冷志明  
近年来国外新经济地理实证研究发展迅速,在测度指标、研究方法和实证结论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基于最新文献,本文从集聚度量指标与集聚水平测度、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多重均衡的存在性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经济地理未来实证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学兵  
保罗·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其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分支之一,标志着区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近年来,新经济学不仅在理论上深入发展,而且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在回顾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实证研究成果,最后在分析新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困难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金滟  宋德勇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的某个空间范围,而城市集聚理论则是为城市的形成和演化提供基本的解释。从近年来兴起的新经济地理的视角,本文将城市集聚理论划分为区域非均衡、城市系统和单个城市三个层面,并分别就这三个层面对其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简要评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芳东  
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创新经济统计测算的研究框架、指标体系和主要方法,归纳它们测算研究的共性,以及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年猛  王垚  
主流经济学由于缺乏合适的技术工具而长期缺失空间维度,D-S模型的出现和新贸易理论的创立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新经济地理学只关注宏观异质性而缺乏微观基础,"新"新贸易理论则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基于微观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理论模型主要基于三大分析框架,即D-S垄断竞争分析框架、OTT分析框架和BEKJ分析框架。中国学者应积极借鉴"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视角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从简单的应用、模仿转向创新、突破,深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年猛  王垚  
主流经济学由于缺乏合适的技术工具而长期缺失空间维度,D-S模型的出现和新贸易理论的创立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新经济地理学只关注宏观异质性而缺乏微观基础,"新"新贸易理论则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基于微观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理论模型主要基于三大分析框架,即D-S垄断竞争分析框架、OTT分析框架和BEKJ分析框架。中国学者应积极借鉴"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视角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从简单的应用、模仿转向创新、突破,深入研究中国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和优化路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郑长德  
新经济地理学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声名鹊起。它以非连续性和非单调性过程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试图揭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谜底。通过认真反思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文章认为应结合中国现实,进一步拓展理论的解释范围、优化经验研究的解释能力,以提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新思路,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爱萍  
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起源、发展、遭受的质疑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的评述。经济活动的地理因素一直是许多经济学家、地理学家、规划学者以及区域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以数学建模为分析工具的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了不断发展,但由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模型在许多方面显得过于简单,受到了来自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质疑和批评。有鉴于此,新经济地理学今后的研究除了考虑要素流动性、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等关键因素之外,至少有3个可供未来研究的方向:扩展理论研究范围、加强实证研究、探讨新经济地理学的福利和政策涵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核心—边缘模型、城市演化模型和集聚与贸易模型,并且已发展成为均衡框架中解释经济地理驱动力量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局限性是过分依赖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替代弹性效用函数和冰山运输成本等假设条件,大量运用抽象数学模型,缺乏实证检验。随着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安虎森  李锦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税收竞争理论认为:分散均衡条件下,税收竞争类似于标准税收竞争;而聚集均衡条件下,贸易自由度和聚集因素对税收竞争有重要影响。其研究结论是:区域税收差异随贸易自由度提高先增后减,聚集租金的存在使得核心区可以制定较高流动要素税率,简单的税收协调不一定改善两区域的福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薇  庄子银  
1993年10月14日,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以他们在新经济史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是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富格尔。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之为“新经济史学领域中的主导人物”。他们在经济史学界发起了一场革命,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广泛的分析框架,构造了一个以制度、制度结构、制度变迁与创新为主轴的新经济史理论体系:“有效的经济组织使得有必要建立制度安排和财产权利——,它们为把个人努力传导为私人与社会收益率趋近的经济活动创造了刺激力”,“有效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在西欧有效经济组织的发展解释了西方的兴起。”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商庆军  
本文对众说纷纭的美国“新经济”进行探讨和述评、文章从美国经济“滞胀”和里根政府实施的供给管理政策及其带来的经济结构不均衡问题入手,并对90年代美国宏观经济指标的超常表现作了析述,剖析了结构不均衡风险和严重的经济泡沫等问题,指出“新经济”并不成立,资本主义世界恒定的周期性衰退仍不可避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