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1)
- 2023(16624)
- 2022(14238)
- 2021(13336)
- 2020(11085)
- 2019(25370)
- 2018(25342)
- 2017(48452)
- 2016(26535)
- 2015(29559)
- 2014(29823)
- 2013(29028)
- 2012(27150)
- 2011(24776)
- 2010(25279)
- 2009(23314)
- 2008(22539)
- 2007(20163)
- 2006(18148)
- 2005(16105)
- 学科
- 济(116716)
- 经济(116590)
- 管理(80182)
- 业(73535)
- 企(62077)
- 企业(62077)
- 方法(44943)
- 数学(38257)
- 数学方法(37772)
- 中国(29752)
- 农(28649)
- 地方(26658)
- 学(26402)
- 财(26273)
- 业经(25127)
- 制(21303)
- 技术(21102)
- 理论(19456)
- 农业(19002)
- 贸(17999)
- 贸易(17987)
- 银(17617)
- 银行(17567)
- 和(17508)
- 易(17348)
- 融(17097)
- 金融(17088)
- 环境(16983)
- 行(16890)
- 策(16839)
- 机构
- 大学(380516)
- 学院(379789)
- 济(156351)
- 经济(152886)
- 管理(148321)
- 研究(132604)
- 理学(127406)
- 理学院(125944)
- 管理学(123806)
- 管理学院(123111)
- 中国(98242)
- 京(81351)
- 科学(81348)
- 财(71825)
- 所(67218)
- 研究所(61105)
- 农(60495)
- 中心(58793)
- 江(57991)
- 财经(56502)
- 业大(54749)
- 北京(51632)
- 范(51617)
- 经(51197)
- 师范(51131)
- 院(48063)
- 农业(47175)
- 经济学(46656)
- 州(46193)
- 财经大学(41674)
- 基金
- 项目(253119)
- 科学(199224)
- 研究(187608)
- 基金(181905)
- 家(158157)
- 国家(156805)
- 科学基金(134260)
- 社会(117368)
- 社会科(111045)
- 社会科学(111016)
- 省(99800)
- 基金项目(95842)
- 自然(86523)
- 教育(86388)
- 自然科(84487)
- 自然科学(84464)
- 划(83797)
- 自然科学基金(82957)
- 编号(76632)
- 资助(74657)
- 成果(63973)
- 重点(56742)
- 部(55491)
- 创(55214)
- 发(54831)
- 课题(54182)
- 创新(50961)
- 教育部(47510)
- 国家社会(47453)
- 科研(47443)
- 期刊
- 济(181429)
- 经济(181429)
- 研究(117809)
- 中国(75934)
- 学报(58736)
- 管理(57655)
- 农(55159)
- 科学(54983)
- 财(53249)
- 教育(46939)
- 大学(44384)
- 学学(41653)
- 农业(37860)
- 融(34711)
- 金融(34711)
- 技术(34539)
- 经济研究(29052)
- 业经(28379)
- 财经(27980)
- 经(24051)
- 问题(22749)
- 技术经济(20050)
- 图书(19538)
- 科技(19272)
- 业(19263)
- 理论(18009)
- 现代(17466)
- 版(16907)
- 贸(16905)
- 坛(16420)
共检索到574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文爽
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仅是一个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驱动作用的要素,而且已经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创新经济体是指以创新为特征的经济载体,如何评价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创新驱动程度,如何确定一个经济体是否称得上是创新经济体,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文章重点阐述了创新经济体的评价标准和类别,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经济创新度 经济体创新 创新驱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曙光 杨晓昕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促进集聚是区域政策中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但与自发产生的集聚相比,区域政策指导下形成的集聚其知识溢出水平低且创新成果不显著。本文借助产业营销与采购(IMP)学说丰富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创新政策内涵,明确了"产业集聚、社会资本、知识与创新"等区域创新政策实施中的关键概念,有助于推动政策在区域组织层面上准确实施。本文建议区域政策关注集群各成员间的资源交互过程,鼓励集群中经济个体通过共同项目的实践促使知识接纳与吸收,并结合自身的社会资本进行再创造以形成良性创新循环,促使经济活动中的思想与研发成果在更大范围的商业活动中产生创新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曙光 杨晓昕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促进集聚是区域政策中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但与自发产生的集聚相比,区域政策指导下形成的集聚其知识溢出水平低且创新成果不显著。本文借助产业营销与采购(IMP)学说丰富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创新政策内涵,明确了"产业集聚、社会资本、知识与创新"等区域创新政策实施中的关键概念,有助于推动政策在区域组织层面上准确实施。本文建议区域政策关注集群各成员间的资源交互过程,鼓励集群中经济个体通过共同项目的实践促使知识接纳与吸收,并结合自身的社会资本进行再创造以形成良性创新循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郁 王胜光
创新已不再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要素或工具,而日益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创新经济部门。本文从经济运行视角对创新系统理论给予新的解释,提出创新经济体的概念,阐释了其内涵和结构,描绘了创新经济从生产、交换、消费、分配到知识再生产的"循环流转"体系及其组织运行机制,以期解析创新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调了建立创新经济内部循环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我国当前创新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关键词:
创新系统 创新经济 知识经济 经济循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舒红兵
新经济是指新近出现的能以自身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经济形态。它表现出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人力资本和高科技上升为核心生产要素,产业融合大范围展开,定价相对自由等特征。培育壮大新经济,需要在基础研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技术攻关、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财政政策支持;针对新经济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匹配不同的融资渠道;配套包容审慎的监管、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性人才的培育、法律法规的及时修订等社会政策;实行在不平衡中发掘新经济商业价值、在取长补短中深化国际创新合作、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中化解"木桶效应"、在管控关键技术中保障国家安全等对外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封颖 徐峰 许端阳 杜红亮 张翼燕
建国以来印度共推出了四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每一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涵盖的时间约为10—30年,起到了引领和规范印度五年规划的纲领性政策作用。2013年初,印度政府推出了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STI),它服务于印度提出的要从服务业大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并围绕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印度创新模式",强化科技创新的管理协调职能,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国内外双轮驱动等方面,加强了项层设计。有鉴于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界对此涉猎较少,本文分析印度第四套中长期科技政策演变过程,研究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的出台过程和主要内容,结合我国情况研究其创新政策设计和制定过程,并在最后探讨了印度第四套科技创新政策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些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维军 郑伟
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未来10年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6至2010年的年度报告,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4年及2005年中国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的排名情况,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差距,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俄罗斯、印度及巴西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排名靠后,与美国、日本和欧盟有非常大的差距,在金砖四国中明显低于俄罗斯,与巴西和印度比较接近。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状,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国际比较 欧盟创新指数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创新已经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重大问题,日益集聚到创新领域乃至背后的创新经济学理论探索领域。若是忽略了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创新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体系重要理论指导价值的科学认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对如何培育、促进和强化经济高质量模式形成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的正确认识。构建和发展中国情景下的创新经济学体系,必须深入理解和打造创新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体系的"中国特色",本文将之归纳为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直面中国处于创新追赶阶段的特定发展背景、正确把握中国对外开放和科技自立自强之间的复杂关系、构建"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主导的"三位一体"式创新型国家体系这四大基本立场。本文在着重阐述和分析构建中国特色创新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体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创新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体系的重点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永刚
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和区域经济极化效应影响下,产业聚集、资源聚集、人才聚集、人口聚集和政策聚集等创新经济发展趋势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方向。在创新经济体系下,区域各高职院校须凝练特色,科学定位,整合优势资源,在特色领域多层次办学,以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优势,构建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新型职教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欧阳康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兴经济体 经济改革与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长德
文章介绍了马丁应用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模型结合而构建的分析区域政策效应的框架。该框架对区域政策的分析表明,传统的转移支付政策或单纯改善区际(区内)交易成本的政策,面临着空间公平与总体经济效率间的权衡,而降低创新成本(障碍)的政策是可以实现总体经济效率和空间公平兼得的。这些分析对于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启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阶段,区域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构建和提高方面,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乃武 韦伟
卫兴华教授、黄泰岩教授合著的《我国新经济体制的构造》(以下简称《构造》)一书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的问世,对于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造,剖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机理均有着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纵观全书,我们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鲜明的时代色彩 发展与改革,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两大主题。无论是发展还是改革,都需要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需要重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我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宝珍 熊焰青
新时代微信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有诸多优势:使用用户多,分布类群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传播性和针对性强;可信度高。同时新经济时代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诸如造假成本低,搜寻成本大;商品质量无监管;虚假的点赞和转发营销等。为此,应在运作策略、设计策略、客户服务策略等方面着力创新,使得商家自身由传统营销的低效率、高投入,转变为微信营销的低投入、高产出。
关键词:
新经济时代 微信营销 营销策略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彬 李春晖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路径,也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从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引进技术的路径依赖、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有限、科技创新项目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主体与投资方目标不一致。在"新经济"背景下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经济 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 科技强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安佑 潘鸿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