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9)
2023(9404)
2022(7834)
2021(7144)
2020(5925)
2019(12737)
2018(12708)
2017(22859)
2016(12041)
2015(13560)
2014(13450)
2013(12923)
2012(12193)
2011(11435)
2010(11716)
2009(11113)
2008(10428)
2007(9738)
2006(8878)
2005(7989)
作者
(36468)
(30659)
(30417)
(28848)
(19498)
(14305)
(13649)
(11828)
(11552)
(10813)
(10548)
(10160)
(10108)
(9893)
(9590)
(9470)
(9100)
(8862)
(8628)
(8367)
(8016)
(7450)
(7271)
(7165)
(6923)
(6694)
(6671)
(6643)
(6150)
(6129)
学科
(66631)
经济(66578)
管理(40385)
(34714)
(30589)
企业(30589)
方法(18663)
地方(18247)
中国(16697)
(16604)
技术(15840)
数学(15290)
数学方法(15152)
业经(13601)
地方经济(12948)
(12077)
技术管理(11648)
(11447)
(11019)
理论(10592)
(10039)
金融(10032)
(9906)
银行(9883)
(9826)
(9611)
环境(8820)
(8531)
农业(8229)
(8035)
机构
大学(179571)
学院(179544)
(79793)
经济(78132)
管理(66476)
研究(66137)
理学(55855)
理学院(55217)
管理学(54298)
管理学院(53945)
中国(49471)
科学(39099)
(38281)
(35354)
(33265)
研究所(30013)
中心(29412)
(29161)
财经(27306)
(27171)
经济学(25026)
(24590)
北京(24365)
业大(24309)
(23973)
(23884)
师范(23663)
(22876)
经济学院(22006)
农业(21062)
基金
项目(115506)
科学(91547)
研究(86080)
基金(82173)
(71825)
国家(71228)
科学基金(60956)
社会(56023)
社会科(53086)
社会科学(53075)
(47146)
基金项目(42555)
教育(39466)
(38752)
自然(37183)
自然科(36348)
自然科学(36336)
自然科学基金(35715)
编号(33422)
资助(32279)
(29536)
成果(28007)
创新(26634)
重点(26522)
(26411)
课题(25155)
(24380)
国家社会(23543)
发展(21581)
大学(21363)
期刊
(99332)
经济(99332)
研究(58701)
中国(42261)
管理(30036)
学报(27962)
(27513)
科学(25684)
(24688)
教育(23176)
大学(21191)
学学(19750)
技术(19347)
经济研究(16954)
(16783)
金融(16783)
农业(16470)
财经(14579)
业经(14339)
(12861)
问题(11705)
技术经济(11508)
科技(10682)
图书(9445)
(9297)
统计(8970)
(8969)
论坛(8969)
(8806)
(8369)
共检索到289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郁  王胜光  
创新已不再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要素或工具,而日益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创新经济部门。本文从经济运行视角对创新系统理论给予新的解释,提出创新经济体的概念,阐释了其内涵和结构,描绘了创新经济从生产、交换、消费、分配到知识再生产的"循环流转"体系及其组织运行机制,以期解析创新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调了建立创新经济内部循环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我国当前创新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范兆雄  
本文认为 ,目前人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泛创新”教育 ,它不能真正解决我国教育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按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知识为内核的跨学科的知识学习 ,又是以创造为主的经济行为能力的培养 ,即技术创新知识的教育。创新教育理论包括 ,创新教育主体、创新教育机制、国家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过程、组织学习思想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安佑  潘鸿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文爽  
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仅是一个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驱动作用的要素,而且已经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创新经济体是指以创新为特征的经济载体,如何评价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创新驱动程度,如何确定一个经济体是否称得上是创新经济体,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文章重点阐述了创新经济体的评价标准和类别,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维军  郑伟  
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未来10年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6至2010年的年度报告,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4年及2005年中国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的排名情况,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差距,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俄罗斯、印度及巴西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排名靠后,与美国、日本和欧盟有非常大的差距,在金砖四国中明显低于俄罗斯,与巴西和印度比较接近。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状,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技术创新研究已明显分为两个分支:技术创新经济学和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内容现已相当丰富,本文仅勾勒技术创新经济学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一、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创立技术创新研究的兴衰与技术在经济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一问题密切相关。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在西欧快速增长的时代,其中技术在这一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经济学家看到了这一点,这包括亚当·斯密和马克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吉军  
近年来,创新经济学已经成为年轻经济学家最流行的研究领域之一,可是,这些创新理论模型一般建立在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和零认知成本的假设前提下,为了使模型或理论更加现实,通过引入心理学因素或行为动机修正传统创新理论假设,把行为经济学思想融入创新模型中,并为其提供了更为现实和坚实的有限理性和正认知成本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创新系统性失败的行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失调理论、不一致偏差、现状偏差、心理账户、沉没成本偏差和内部人与外部人不对称等,对传统创新经济理论中参与者不会犯系统性错误提出了挑战,希冀对人类的创新行为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并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有效性的创新制度或创新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厉以宁  
一、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由来技术创新经济学是根据创新理论发展而来。创新理论是熊彼特所提出,但他并未专门研究技术创新经济学。(一)熊彼特创新理论概述1.创新和企业家。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经济中存在着潜在利润,但并非人人都能看到,更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只有通过创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能获得。创新者就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指从事创新活动的人而不是泛指资本家而言。企业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要有眼光,能看到潜在利润;②要有胆量,敢于冒风险;③要有组织能力,能动员社会资金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因此,对企业家来说,仅有一般的“开拓精神”是不够的。2.创新和经济发展。经济由于创新而得以发展。创新一经出现,必将在社会上引起模仿,因为未能获取潜在利润的企业也想得到它。模仿活动引起创新浪潮,于是经济走向高涨。当较多的企业实现模仿之后,创新浪潮消逝,经济也就停滞了。这时经济再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永兵  徐圣银  
美国新经济“一高两低”的现象 ,超出了正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作者运用熊彼特的长波与创新理论 ,阐述了长波、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 ,探讨了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作者认为 ,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 ,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 ,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 ,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永兵  徐圣银  
美国新经济“一高两低”的现象 ,超出了传统宏观经济学的解释能力。作者运用熊彼特的长波与创新理论 ,阐述了长波、创新与美国新经济的关系 ,揭示了新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方向。本文认为 ,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重大基本创新将会引致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经济长波 ,并由此带来一个较长的经济繁荣期 ,同时也将会弱化传统的经济周期 ,增强经济自身的稳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应剑波   刘正线   裘松雷  
随着信息、网络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被称之为“新经济”的时代。 什么是“新经济”?它在不同场合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最初,新经济这个名词是被人们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意义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后来,国内外的许多人士在许多场合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相对地把其他“传统产业”称为旧经济。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新经济”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华根  
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创新经济理论——《系统经济学》评介卢华根《系统经济学》一书,由乌杰、赵凯荣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运用当代最新的哲学即系统辩证论,对中国当代多元并协的经济发展的最新社会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综观全书,该书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晓园  许明星  钟俊娟  
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多层次性是其主要特征。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用动态的观点探析国家创新系统的层级结构、功能及层次之间的作用机理。认为国家创新系统不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还应当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描述为小生境中创新的产生、社会技术体制对创新的选择和社会技术地景对创新的选择三个阶段。而后分别从企业、区域与国家三个层级进一步考察新技术的产生、发展、改进和扩散的演化过程,指出层级间个人或集体行为有机联系并相互作用,使国家创新系统有效运行。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应根据不同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彪  
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核心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程度加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战略,创新经济学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然而,作为新兴学科,创新经济学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鉴于此,本文尝试通过阐述创新经济学的起源、代表性理论基础、研究主体、研究分支等内容,结合中国情境下创新经济学实践应用、典型创新过程以及代表性情境化理论发展,提出中国情境下创新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以为其形成完整学科提供帮助。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年猛  王垚  
主流经济学由于缺乏合适的技术工具而长期缺失空间维度,D-S模型的出现和新贸易理论的创立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新经济地理学只关注宏观异质性而缺乏微观基础,"新"新贸易理论则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基于微观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理论模型主要基于三大分析框架,即D-S垄断竞争分析框架、OTT分析框架和BEKJ分析框架。中国学者应积极借鉴"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视角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从简单的应用、模仿转向创新、突破,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