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4)
2023(14698)
2022(12546)
2021(11714)
2020(9909)
2019(22477)
2018(22588)
2017(42981)
2016(23238)
2015(26147)
2014(26409)
2013(25663)
2012(23846)
2011(21590)
2010(22109)
2009(21021)
2008(20726)
2007(19057)
2006(16604)
2005(14989)
作者
(67753)
(56542)
(56316)
(53692)
(35728)
(27010)
(25842)
(22082)
(20973)
(20193)
(18978)
(18880)
(17883)
(17699)
(17587)
(17484)
(17222)
(16669)
(16441)
(16180)
(14161)
(13943)
(13681)
(12884)
(12865)
(12813)
(12522)
(12491)
(11443)
(11374)
学科
(89407)
经济(89303)
管理(71092)
(67684)
(56542)
企业(56542)
方法(39576)
数学(33151)
数学方法(32797)
中国(28329)
(26212)
(24847)
(21197)
技术(20994)
业经(20881)
(20675)
理论(18147)
(18065)
银行(18027)
(17782)
贸易(17771)
(17281)
(17268)
农业(16940)
地方(16523)
(16179)
金融(16171)
(15361)
(14703)
财务(14657)
机构
大学(337179)
学院(336983)
(134468)
经济(131389)
管理(127712)
研究(111530)
理学(108964)
理学院(107775)
管理学(105950)
管理学院(105319)
中国(86286)
(71663)
科学(68414)
(65846)
(56482)
(54895)
(51900)
中心(51793)
财经(51693)
研究所(50937)
业大(48865)
(46591)
北京(45448)
(44606)
师范(44117)
农业(43355)
(41648)
经济学(41025)
(40240)
财经大学(38038)
基金
项目(216279)
科学(169449)
研究(162141)
基金(153284)
(133055)
国家(131897)
科学基金(112048)
社会(100480)
社会科(95083)
社会科学(95060)
(86891)
基金项目(80700)
教育(76012)
(72996)
自然(70556)
自然科(68902)
自然科学(68881)
编号(68166)
自然科学基金(67665)
资助(61684)
成果(56889)
(49264)
重点(49104)
课题(47679)
(47550)
(47116)
创新(45244)
项目编号(41959)
科研(41037)
教育部(40757)
期刊
(152044)
经济(152044)
研究(100387)
中国(69575)
学报(51832)
(51658)
(49874)
管理(48686)
科学(47241)
教育(43707)
大学(38939)
学学(36213)
农业(33567)
(31696)
金融(31696)
技术(31537)
业经(26443)
财经(25591)
经济研究(24491)
(22096)
问题(20182)
科技(18067)
图书(18034)
(17748)
技术经济(17461)
(16759)
理论(16572)
商业(16399)
(15879)
(15792)
共检索到507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志民  贾晓峰  
在创新系统理论基础上,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总体框架,围绕医学科技行业特征,提出包括核心主体层、发展条件层和系统目标层3层级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框架结构,并从创新主体簇、创新体系功能、创新体系动力要素、创新体系环境4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分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璐怡  邵珠峰  周源  赵云  尤政  
近年来,军民融合的相关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从战略规划角度归纳军民融合的重要任务时,却面临着现有研究结论过于纷繁、相关理论支撑不足的困境。基于过程分析视角,结合技术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和科技组织方式等因素,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三维分析框架,着重阐述该框架构建过程与潜在意义,以此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情况。该分析框架能较好地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而且其构建过程,对于未来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其它相似领域的战略发展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莉  
创新系统理论将技术创新与文化体系相融合,构建一种创新文化体系,它是整个文化体系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经济目标,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关键动力的系统。开发区文化体系中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政府以及具有创新粘结功能的中介机构。这四个创新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合作,由此产生创造型协同作用,从而形成完整的开发区创新文化体系。开发区的创新文化体系使各种创新要素集中化,使创新主体角色转移顺利实现,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最合适的生存与发展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军  穆养民  李兴鑫  吴锋  王晓君  
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选择,是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与传播、成果转化等,其结构由龙头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组成,其建设思路应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规划与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创新基地、科研任务等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飒  吴康敏  张虹鸥  
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视角分析表明,中国创新范式的发展和转变直接并从根本上影响着科技人才评价理念。中国的创新范式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将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科技人才评价划分为探索期(1949年至1976年)、起步期(1977年至1994年)、发展推进期(1995年至2005年)、创新突破期(2006年至今)4个阶段,分析总结不同阶段的评价政策及其侧重点。在创新范式转型中,国家(政府)、科技人才和产业界等不同主体分别从制度创新层面、知识创新层面和技术创新层面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转向,同时公众参与和监督也积极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的社会转向。最后,从优化评价政策制定模式、加强国际对话及与国内实践应用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在国家层面建立同行评价专家数据库和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等五方面,提出促进中国科技人才评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娟   薛文华  
医学科技创新在重大疾病防治、人民健康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型公立医院作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应站在世界医学科技前沿,健全医学科技创新机制,加大医学科技创新投入,创建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医学科技创新队伍,推进医学科技创新转化,加强国际医学合作交流,塑造医学科技创新文化,构建起高质量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为医学科技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理飞  
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叠加,其目的在于促进产业集群内知识的积累、溢出、共享,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创新平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景安  
创新与创新体系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我们新一轮竞争力的基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应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顶层设计,而且要研究消除创新体系的障碍,加强创新的薄弱环节,大量促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互动创新、开放创新,建立使创新的萌芽蓬勃发展的环境和制度,以形成开放、互动、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勃  雷家驌  
研制和发展大型民用飞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大飞机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单位多、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关系网络复杂等特点。发展大飞机产业要从完善产业创新系统出发,对其中各类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研究产业创新、产业组织与产业绩效的理论体系,在许多国家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从产业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国外发展大型飞机产业的经验,归纳了大飞机产业创新系统的主要特点,进而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大飞机产业创新系统的模型框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树全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应包括五个子系统:即观念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与应用系统。当前我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重大与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符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背景。在创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立良好环境、加强协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贠兆恒  潘锡杨  夏保华  
随着大科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城市间的协同互动,都市圈日益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积极推动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期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协同方式三个部分;并从自组织机制、耦合机制、网络驱动机制和协调机制四个方面研究了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的实现过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德云  李伟保  王恕立  
运用归纳的研究方法对国家创新体系协同学习的概念、绩效维度进行分析,基于制度安排和外部资源寻求的分类特征对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学习类型进行探讨;运用信任理论,从信任产生的原因出发,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对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信任进行分析;借鉴组织社会资本理论,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对社会资本嵌入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学习效率提升进行理论推导;运用复杂自适应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学习的复杂适应性特征和核心支撑,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学习机制的形成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支持;基于重要对象分析选择,结合国家创新体系组织学习的研究成果,总结推导国家创新体系的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策略进行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轶  王峥  高菲  
以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地理学视角,从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内涵出发,探讨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理论框架,进而分析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基本特性,并结合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归纳出城市群协同创新的三种模式:纵向协同模式、横向协同模式和网络协同模式。最终得到构建多层级网络化协同创新治理体系、着眼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引领、在关键子区域上落实和突破、围绕创新价值发挥城市特色功能的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宏宇  
文章从我国科研创新体系的发展中回顾了大学科技园的兴衰,指出部分大学科技园在新政策体系下已经不能高效完成技术创新和转移任务。众创作为新的创新模式,其发展所需要素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科技园现有的创新要素相吻合。我们依此对众创理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大学科技园进行了再检讨,提出了创业教育型、创新基地型和创业基地型三种新的科技园类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君杰  
文章通过汲取产业发展的钻石理论、知识创新理论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并结合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对工业服务业的服务创新体系从知识创新管理、人力资源创新管理、需求管理、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与合作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对建立工业服务业服务创新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