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6)
2023(8378)
2022(7080)
2021(6291)
2020(5254)
2019(11614)
2018(11318)
2017(21734)
2016(11018)
2015(11926)
2014(11377)
2013(11239)
2012(10718)
2011(9689)
2010(10009)
2009(9431)
2008(8796)
2007(8250)
2006(7449)
2005(6755)
作者
(29990)
(25170)
(25153)
(23753)
(15932)
(11769)
(11108)
(9608)
(9336)
(8843)
(8789)
(8155)
(8102)
(7998)
(7777)
(7692)
(7379)
(7110)
(7096)
(6557)
(6243)
(5962)
(5848)
(5845)
(5719)
(5628)
(5333)
(5249)
(4925)
(4800)
学科
(69015)
经济(68973)
管理(39622)
(35650)
(30167)
企业(30167)
方法(20920)
地方(18679)
数学(18293)
数学方法(18207)
技术(15769)
中国(15732)
(14084)
业经(13334)
地方经济(13051)
(12851)
技术管理(11928)
(10327)
(10006)
农业(9331)
(9147)
金融(9146)
(8699)
银行(8687)
环境(8667)
(8411)
产业(8178)
(7989)
经济学(7777)
(7698)
机构
学院(158676)
大学(157877)
(82839)
经济(81577)
管理(63691)
研究(55874)
理学(54548)
理学院(54022)
管理学(53495)
管理学院(53163)
中国(42820)
(37612)
(31358)
科学(29057)
财经(28839)
经济学(27230)
(26504)
(26222)
中心(25024)
(24520)
经济学院(24120)
研究所(23510)
财经大学(21197)
(19962)
北京(19766)
(19223)
(18967)
(18351)
商学(18251)
师范(18242)
基金
项目(101611)
科学(82965)
研究(77741)
基金(75620)
(64323)
国家(63836)
科学基金(56457)
社会(54878)
社会科(52306)
社会科学(52290)
(40402)
基金项目(39736)
教育(34249)
自然(32766)
(32279)
自然科(32120)
自然科学(32114)
自然科学基金(31603)
资助(29052)
编号(28682)
(27605)
创新(24807)
(23806)
国家社会(23777)
成果(23148)
重点(22831)
(22747)
课题(20688)
(20547)
教育部(20457)
期刊
(99080)
经济(99080)
研究(55755)
中国(34460)
(29885)
管理(28133)
科学(19208)
经济研究(17972)
学报(17520)
(17336)
(16508)
金融(16508)
财经(15639)
技术(15398)
大学(14534)
教育(14301)
学学(13837)
(13756)
业经(13499)
问题(11915)
技术经济(11643)
农业(11359)
科技(9068)
(8957)
(8608)
统计(8537)
世界(8408)
经济管理(8228)
商业(7953)
经济问题(7694)
共检索到252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傅晗彧  刘敬  谢小平  
不同创新类型因技术含量不同,对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也不同。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技术条件,正确处理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发现:(1)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技术含量较低的创新对经济增长效率没有显著影响;(2)政府支持可以促进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提升经济增长效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技术含量较低的创新提高经济增长效率;(3)在技术基础较弱地区,政府支持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市场引导技术含量较低的创新不能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在技术基础较好的地区,以财税优惠为主的政府直接支持,难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甚至产生消极影响,市场引导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采用发明专利和高技术产业专利两种方法测度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采用非发明专利和非高技术产业专利两种方法测度技术含量较低的创新,基本上得到了稳健的估计结果。因此,破解中国技术创新困境,关键在于结合地区技术条件实际情况,分别通过政府支持与市场化改革引导不同类型的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提升,形成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天勇  
转变增长方式、制度创新与提高经济效率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必须通过宏观和微观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来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刺激其劳动、智能、技能、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供给,调动其节约资源和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睢党臣   孟望生  
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对各省级单位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量化评估,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省级层面的技术创新会抑制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自主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构成阻碍;而引进外部技术再结合本土模仿创新的模式,则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的增长。具体到作用机理,技术创新之所以会限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绿色技术变化的效率;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则通过提升绿色技术的效率追赶和变化,共同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青  葛翔宇  
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政府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科研投入与技术创新两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但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它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晓园  丛林  钟俊娟  
技术创新是一项长期积累和持续的过程,政府的技术创新补贴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并最终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9年的相关数据,在细致地估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政府创新补贴、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政府创新补贴每增加1%会使得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557%;政府的创新补贴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格兰杰原因,对其具有累积效应,二者在不同的时滞期内存在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红玉  雷正  杨艳武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和长期经济增长水平,以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税收优惠和科技投入4个指标刻画了地方政府行为,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系统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其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地区长期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通过工具变量法、滞后自变量、排除宏观因素系统性变化、更换度量指标、剔除直辖市样本等方式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非线性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存在最优技术创新水平。采用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在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的正向调节下,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而在技术引进的正向调节下,则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采用空间模型研究发现,本地区技术创新对邻接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慧慧  
文章基于2003—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基于人力资本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水平超过一定门槛值时,政府科技支出才能显著激励创新产出;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呈“阶梯型”递增,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提高。进一步的动态均衡关系分析表明,政府科技支出、区域创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机制,政府科技支出和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随着期数的增加,正向作用趋于稳定;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的冲击作用;从方差分解的结果来看,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经济增长自身的驱动效应,随后是区域创新产出、政府科技支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直庆  王林辉  李富强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是我国转轨经济特有的现象,传统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政治制度决定论无法合意解释我国经济增长问题。文章基于组织治理理论和有效委托机制指出,正是我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治理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有效委托实现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强调了市场和政府作为经济主体都有可能实现最优治理和经济增长效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文博  
我国当前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初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尚未完成技术全面引进,在挖掘技术创新红利的道路上依然有很大的机会。因此,我国应该审时度势,抓住这一经济增长效应大幅增长的时期,努力挖掘技术潜力,顺利实现对于"经济新常态"的跨越。结合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和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应加速推动技术创新从外部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制度与技术创新环境营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肖晶  
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能够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够创造出新资源或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促进,能够衍生出新的知识和技术;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创新和转变,使得知识性要素的地位越发突出。美国的技术创新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呈波浪型上升态势。由于美国拥有完善的技术创新法律体系,拥有全面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技术的创新研发,从而使美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保证经济增长长久不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力  刘敦虎  魏奇锋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元海  叶祥松  王展祥  
从长期看,制造业结构变迁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提高,但是短期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制造业结构变迁不一定伴随高端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经济增长效率不一定提高。本文基于OECD制造业分类方法将制造业分为3类,从总产值、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等多维度测度制造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构建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的计量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负面作用,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正面作用。经济增长效率采用经济增长集约化和投入产出率衡量,每个维度的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测度,不同方法测度变量的估计结果一致。本文进一步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宋文豪  叶春辉  胡伟斌  
引导“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既是解决农民出路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将返乡创业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个省份1864个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机理。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效应主要体现在外出农民工较多的中西部地区,且政策尚未产生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集聚、带动就业和优化结构等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本文的发现不仅为政府进一步支持返乡创业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而且为“回流式”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区域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商建初,范方志,张耿庆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辩证分析了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了中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接着针对技术创新的特征和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政府干预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樊明太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确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正视实现两个转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一方面要在现存体制条件下采取具体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