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1)
2023(14157)
2022(11868)
2021(10692)
2020(8660)
2019(19360)
2018(18900)
2017(35256)
2016(18812)
2015(20791)
2014(20668)
2013(20300)
2012(19431)
2011(17730)
2010(18542)
2009(17090)
2008(16649)
2007(15269)
2006(14054)
2005(13063)
作者
(54630)
(45536)
(45272)
(43063)
(29529)
(21647)
(20396)
(17401)
(17359)
(16564)
(15739)
(15126)
(14991)
(14748)
(14295)
(14091)
(13494)
(13258)
(13234)
(12930)
(11715)
(11264)
(11003)
(10649)
(10381)
(10224)
(10215)
(10080)
(9195)
(9111)
学科
(95991)
经济(95923)
管理(60228)
(59111)
(48002)
企业(48002)
中国(28769)
方法(28068)
地方(27152)
(24566)
数学(23547)
数学方法(23272)
技术(23000)
业经(21931)
(18681)
农业(17165)
(16535)
(16535)
地方经济(16430)
(15575)
银行(15549)
(15211)
金融(15211)
(15148)
(15142)
贸易(15132)
(14577)
技术管理(14493)
(14492)
(13781)
机构
学院(274302)
大学(269766)
(124740)
经济(122186)
管理(104335)
研究(101007)
理学(87564)
理学院(86607)
管理学(85414)
管理学院(84869)
中国(77342)
(57756)
科学(57013)
(56017)
(50769)
中心(45234)
(45218)
研究所(45216)
财经(42576)
(41164)
(38436)
经济学(38057)
北京(37532)
(37365)
师范(37046)
(36539)
(35779)
业大(35045)
经济学院(33697)
农业(31377)
基金
项目(170953)
科学(136256)
研究(131869)
基金(121006)
(104009)
国家(103061)
科学基金(89036)
社会(85223)
社会科(81001)
社会科学(80986)
(69477)
基金项目(62503)
教育(60655)
(56883)
自然(53543)
编号(53364)
自然科(52342)
自然科学(52333)
自然科学基金(51419)
资助(48693)
成果(44307)
(43273)
(40853)
课题(39436)
重点(39078)
(37458)
创新(37300)
发展(35736)
(35136)
国家社会(35050)
期刊
(154502)
经济(154502)
研究(93304)
中国(67041)
管理(45089)
(42079)
(39293)
教育(38764)
科学(35620)
学报(34423)
(31513)
金融(31513)
技术(29292)
大学(27349)
农业(26947)
经济研究(25485)
学学(25412)
业经(24632)
财经(21962)
(19233)
问题(18892)
技术经济(17120)
(15509)
科技(15052)
(14823)
(14540)
论坛(14540)
世界(14320)
国际(14028)
商业(13262)
共检索到451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锦其  
本文系统分析创新策源能力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效应、异质性效应和关键使能技术的调节效应,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其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对大中城市、东中部地区城市及创新型城市的提升效果更大,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提升效果更显著。进一步地,关键使能技术正向调节创新策源能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这一结论对优化创新策源地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牛子正   段淏文   冯银虎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均能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中介效应。(2)受到地区发展基础、发展阶段迥异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维度异质性。其中,分地区来看,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激励作用,而在中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分维度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开放在现阶段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在数字经济促进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明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创新资金集聚和创新人员集聚两个维度出发,探析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均正向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创新人员集聚作用相反。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可协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该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门限效应,即只有城市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才由负转正,并在城市创新能力提高时得以进一步增强。据此,应通过加强地区创新要素集聚政策引导、驱动城市一体化创新、采取“因地制宜”创新策略等方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明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创新资金集聚和创新人员集聚两个维度出发,探析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均正向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创新人员集聚作用相反。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可协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该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门限效应,即只有城市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才由负转正,并在城市创新能力提高时得以进一步增强。据此,应通过加强地区创新要素集聚政策引导、驱动城市一体化创新、采取“因地制宜”创新策略等方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郎立魁   郏聚宝   王丰效  
为分析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文章基于2012—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从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选取代表绿色技术创新的系统性指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领域选取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根据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分别计算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的综合得分,基于综合得分构建VAR模型并对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表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二者存在同步增长趋势;绿色技术创新进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效应一直为正向效应影响,且短期影响强度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美丽  陈希敏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8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杠杆、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杠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金融杠杆率的拐点值在0.52~0.55之间,过高和过低的金融杠杆都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考虑技术创新的影响时,金融杠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区间效应,当金融杠杆水平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削弱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当金融杠杆处于0.3~0.9区间的水平时,会显著加强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玉琴  刘成奎  
本文基于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选取索洛余值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检验财政分权体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地区技术创新角度识别财政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财政分权体制的不完善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财政分权会制约地区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负向影响。亟需转型的中国经济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各地区应合理利用资源配置自主权,加大政府创新偏好力度,以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旭霞  雷汉云  王珊珊  
当前重点关注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但很少关注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共同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文章以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在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在技术创新调节变量的作用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是提高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核心助推力量,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引入技术创新这一中间调节变量的作用后,技术创新能够在环境规制提高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层面上起显著的补充作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时间层面上的“路径依赖效应”以及空间层面上的“溢出效应”,且时间上的“累加效应”比“空间溢出效应”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攀科  
本文基于物流技术创新,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及不同物流环节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基础。物流技术创新会通过区域内、外渠道的内驱和外溢两大机制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不同物流环节技术创新总体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物流业不同环节的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比较而言,物流流通加工环节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效应并不显著。因此政府急需制定有利于物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特别是紧紧围绕物流装卸搬运、物流运输、物流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环节的创新,不断促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安泰  李容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就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范畴、新理念、新理论,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创新理论。这些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我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引领我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维福   韩克勇   陈阳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实证研究了自主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创新显著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是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渠道;调节效应分析显示,数字化水平在自主创新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和高创新水平地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更大。因此,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打造良好的数字环境,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潜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淑卿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长期以来依靠煤炭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改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引领经济加速转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山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涛  韩悦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及熵权法对2002—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创新效能、双向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级不断提升,经历了"D-C-B"的发展过程;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东部、中部地区省份均达到"A"或"B"发展等级,"C"发展等级省份为内蒙古、重庆、四川、甘肃,集中于西部地区;制约上述四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创新及开放维度;创新效能、双向开放能够显著促进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两者间的协同效应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