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4)
2023(9050)
2022(7427)
2021(7183)
2020(5819)
2019(13445)
2018(13551)
2017(24579)
2016(13588)
2015(15375)
2014(15028)
2013(13984)
2012(12491)
2011(11195)
2010(11709)
2009(10443)
2008(10289)
2007(9506)
2006(8237)
2005(7314)
作者
(35655)
(29440)
(29358)
(27881)
(18899)
(14207)
(13325)
(11404)
(11093)
(10848)
(10133)
(9871)
(9669)
(9330)
(9061)
(8857)
(8840)
(8778)
(8641)
(8436)
(7395)
(7238)
(7074)
(6907)
(6892)
(6604)
(6598)
(6594)
(5994)
(5917)
学科
(45513)
经济(45469)
管理(42362)
(40262)
(35891)
企业(35891)
方法(21333)
数学(18175)
数学方法(17600)
技术(16662)
中国(14495)
理论(13362)
(12800)
业经(11950)
技术管理(11876)
(10877)
教学(10687)
教育(9911)
(9419)
(8769)
地方(8350)
农业(8336)
(8259)
银行(8242)
(7853)
(7586)
(7413)
(7368)
贸易(7355)
(7206)
机构
学院(177597)
大学(173874)
管理(69392)
(63727)
经济(61981)
理学(58910)
理学院(58298)
管理学(56869)
管理学院(56535)
研究(52874)
中国(41069)
(36899)
科学(32188)
(30288)
(29671)
(25454)
中心(25432)
(25162)
师范(24928)
技术(24455)
(24336)
业大(23679)
北京(23495)
(23245)
财经(23234)
研究所(22643)
(20911)
职业(20690)
(19754)
师范大学(19310)
基金
项目(114698)
科学(90425)
研究(89605)
基金(78342)
(66811)
国家(66162)
科学基金(58189)
社会(53480)
社会科(50551)
社会科学(50538)
(49283)
教育(45242)
基金项目(40505)
(40004)
编号(39170)
自然(36688)
自然科(35951)
自然科学(35946)
自然科学基金(35300)
资助(32154)
成果(32028)
(29944)
课题(28682)
创新(26848)
重点(26118)
(24312)
项目编号(24175)
(24115)
(23922)
规划(22660)
期刊
(73814)
经济(73814)
研究(52293)
中国(45349)
教育(36796)
管理(30139)
(25132)
学报(23496)
技术(22993)
科学(22255)
(21575)
大学(18833)
学学(16719)
(15323)
金融(15323)
农业(14662)
业经(13417)
图书(13226)
职业(12634)
经济研究(11346)
科技(11080)
财经(10877)
(10270)
论坛(10270)
技术经济(10248)
(9922)
书馆(9654)
图书馆(9654)
统计(9502)
(9433)
共检索到276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龙志鹤  
结合大连大学近几年的办学实践,探索创新秘书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提出“二文三动”的培养方向及“3+1”的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优化课程设置模块、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提出“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航  张琤  李卫国  赵慧  
太原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泛在化"的非正式学习驱动教育流程再造,进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本文重点介绍了云顶书院的教育理念、运行机制、保障体系及育人成效等,为地方高校开展书院制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莹莹  张利华  魏波  喻飞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以高素质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为宗旨,在"3+1""2+1+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开展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校内外"双螺旋"耦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双螺旋"递进、专业创业结合紧密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文贵  孙晓琴  杨础  
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要求高等学校的经贸类专业培养大批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复合型外经贸人才。因此,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坚持以专业教学为主体,专业教学、外语教学、实践教学紧密交叉融合,建立起“固基础、强外语、重实践”的外经贸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北京联合大学是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为适应国家服务外包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信息技术与管理,经济等相关学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2004年设立软件外包项目试点班;2009年为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若蕾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培养紧扣高职高专要求和职业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以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依托,把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关联起来,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现代师徒制"先进经验,提出具有广东特色的"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并重点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秘书专业培养为例,从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建设、运行管理保障制度等方面对"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具体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玉清  
本文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内外环境的变化,阐述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外延,分析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介绍本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同时提出今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吉顶  范国辉  
"4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经过近10年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具有行业和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4业"指的是"专业+企业、就业+创业","4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与互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潘溪  
培养的应用型法学人才要"上得了法庭,出得了现场"。对于证据调查和物证技术教学可以多种模式的教育方法,如证据调查和物证技术兴趣小组模式、物证技术实验室产学研模式以及与实践部门合作培养模式等。通过利用共建单位物证技术资源开展实验教学、教学参观活动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去",以及通过邀请物证专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国际化物证技术前沿交流和讲座"请进来"的教学实践案例,为开展该类实践课程的探索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晓峰  刘世军  
本文主要介绍学校几年来在工学结合方面,经过努力探索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2+1”办学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四是运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升刚  刘文斌  刘锡冬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实践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志卫  
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科实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科学为先、科普为基、科研为主的文化模式,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孕育、统筹规划的实践模式等,以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黄亚玲  唐瑶  肖瑾  孙丹  范昌波  吴星明  
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为了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奉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对电气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设置与当今科技发展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项目,鼓励本科生尝试设计和实践个人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培养科研实践能力。经实践运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大幅提高,同时也给今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