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8)
- 2023(19194)
- 2022(15984)
- 2021(15074)
- 2020(12261)
- 2019(27773)
- 2018(27571)
- 2017(49994)
- 2016(27907)
- 2015(31561)
- 2014(31240)
- 2013(29620)
- 2012(27467)
- 2011(25150)
- 2010(26211)
- 2009(23973)
- 2008(23115)
- 2007(21217)
- 2006(19029)
- 2005(17517)
- 学科
- 济(104819)
- 经济(104718)
- 管理(76753)
- 业(72322)
- 企(60098)
- 企业(60098)
- 中国(41683)
- 方法(38660)
- 数学(32452)
- 数学方法(31694)
- 农(29566)
- 地方(29235)
- 融(28910)
- 金融(28906)
- 银(28006)
- 银行(27972)
- 行(27087)
- 业经(26287)
- 教育(26035)
- 财(25881)
- 理论(23825)
- 学(23363)
- 技术(22970)
- 制(22823)
- 农业(20144)
- 贸(18526)
- 贸易(18505)
- 易(17800)
- 发(16968)
- 和(16384)
- 机构
- 大学(380661)
- 学院(378249)
- 济(143135)
- 经济(139543)
- 管理(136003)
- 研究(132906)
- 理学(114884)
- 理学院(113301)
- 管理学(110695)
- 管理学院(109938)
- 中国(102000)
- 京(83607)
- 科学(80334)
- 财(69412)
- 所(66914)
- 范(62339)
- 江(61987)
- 师范(61827)
- 中心(61497)
- 研究所(60173)
- 农(57026)
- 北京(54120)
- 财经(53181)
- 州(50578)
- 业大(50506)
- 师范大学(49753)
- 院(48089)
- 经(47988)
- 教育(46827)
- 技术(45792)
- 基金
- 项目(241396)
- 科学(191257)
- 研究(186557)
- 基金(168452)
- 家(145071)
- 国家(143658)
- 科学基金(123239)
- 社会(114722)
- 社会科(108534)
- 社会科学(108504)
- 省(98694)
- 教育(92870)
- 基金项目(87140)
- 划(83724)
- 编号(79534)
- 自然(76294)
- 自然科(74598)
- 自然科学(74578)
- 自然科学基金(73187)
- 成果(68488)
- 资助(68220)
- 课题(58997)
- 发(56665)
- 重点(56129)
- 创(53862)
- 部(52910)
- 创新(49500)
- 年(48846)
- 项目编号(48666)
- 规划(46774)
- 期刊
- 济(169763)
- 经济(169763)
- 研究(125799)
- 中国(96138)
- 教育(81946)
- 学报(55059)
- 管理(55005)
- 财(54332)
- 农(53483)
- 科学(51534)
- 融(46582)
- 金融(46582)
- 大学(43832)
- 技术(39291)
- 学学(38340)
- 农业(35937)
- 业经(28923)
- 经济研究(26332)
- 财经(25926)
- 图书(23810)
- 经(22538)
- 职业(21619)
- 问题(20400)
- 坛(19876)
- 论坛(19876)
- 业(19778)
- 科技(18618)
- 技术经济(18102)
- 统计(17427)
- 发(17381)
共检索到611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家琪 苏峰
随着改革创新理念的深入实践,我国教育事业在教学体系和育人机制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由周光礼编著,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3月出版的《面向创新的大学教育:科教融合理念及其模式构建》一书中,强调了现代社会高校育人体系创新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讨创新的大学教育,即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一方面,从理论上深入探析面向创新的大学教育,其内容涵盖高等教育适切性、高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荣明 陈学慧 牛珩 范玉妹
增强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北京科技大学开创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2+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马海泉
科教融合是一种尽管经受各种挑战仍顽强延续下来的大学理念。从洪堡的柏林大学到吉尔曼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再到当代研究型大学,有一个理念始终贯穿其间:始则若隐若现,继而渐明渐亮,最终由应然走向必然,行将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转型的主旋律,这就是科教融合的理念。科学研究与教学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是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重大转变,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转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韩延明教授数易其稿撰写的《大学理念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以下简称《论纲》),以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路对古今中外的大学理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考察和内蕴探论,明晰、整合了大学理念的体系、内涵与流变,提出了现代大学所应秉持的理性认识、追求和理念,建构了富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大学理念话语体系,为我国大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改革与发展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瑞芳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个性鲜明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创新而生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将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交给了学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高校应积极应对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全方位保障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注重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的相互补益,灵活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学模式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驰
书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作者:周芸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ISBN:978-7-5223-1029-9出版时间:2021年12月定价:70元教学管理作为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是高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由周芸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一书基于“以人为本”“服务教学”的管理理念,深入研究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为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全书共包括六个章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义臻 熊焰 李守军
根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进行机电控制综合实验装置——基于PLC可编程多功能机械传送装备的研制,充分体现"做中学与学中做并重"、"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理念,较好地融合了"构思—设计—实施—操作"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探寻学科知识,提高了学生通过自己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向东霞 钟继斌 杜晓雄
随着"新工科"建设计划的启动,我国高职院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已开始。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切要求高职院校建立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范式,即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导,落实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和学习方法、培养质量标准等多方面创新教育改革,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范随着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沫含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牛国成 苏承慧
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实验设备、实验室建设模式与运行模式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S理念的创新实践平台构建模式。该实践平台采用元件化、挂接式、仓储型实践结构;以专业、任务团队和技术结构为主线组织管理,以5S的自我成长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设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多功能性以及灵活适应性的实验技术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达到实验室的发展与人才成长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狄涛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引发了社会关注和学界讨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文化大发展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践调研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我们感到一些认识误区需要澄清,一些思维定势亟待突破,只有这样,科学的大学生志愿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夏品奇 江驹 王严
提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国际化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三强一高"培养目标,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研究生国际化教育规模从小群体拓展到大范围,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内涵从低层次提升到高水平的创新理念;提出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方式,使大部分研究生不出国门就能获得国际化教育资源,接受国际化教育,使以前少数学生才能受到的昂贵的国际化教育惠及到大部分学生;构建了接轨国际一流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 本土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狄寒梅
分享经济理念与平台农业模式的结合,将赋予传统农业发展新活力。在平台技术赋能下,分享经济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去除传统农业产业链中许多非必要中间环节,提升农户收益,同时可以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加速农业要素流动,实现多方共赢。但当前大型电商平台主导的平台农业模式,并未真正实现农业产业链模式创新,且农村物流与网络发展仍然滞后。因此需要政府和平台共同努力推动平台农业模式创新发展,即发展政府引导能力,加强要素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技术,拓展平台农业规模。
关键词:
分享经济 平台农业 产业升级 农业互联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阮霞 魏星梅 王峰 史国栋
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两重特性,在国内外缺乏"普适性"的学习样本和国外经验需要"本土化"的前提下,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属探索性的实践创新;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深度合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沙洪成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目标,高等学校应当通过加快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基础课教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