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36)
- 2023(19114)
- 2022(16357)
- 2021(15364)
- 2020(12681)
- 2019(29001)
- 2018(28494)
- 2017(54612)
- 2016(29234)
- 2015(32718)
- 2014(32100)
- 2013(31053)
- 2012(28652)
- 2011(25649)
- 2010(25862)
- 2009(23486)
- 2008(22714)
- 2007(20107)
- 2006(17662)
- 2005(14897)
- 学科
- 济(113795)
- 经济(113664)
- 管理(86243)
- 业(86014)
- 企(69577)
- 企业(69577)
- 方法(50707)
- 数学(43946)
- 数学方法(43320)
- 农(39746)
- 中国(31992)
- 财(30162)
- 业经(28404)
- 农业(26375)
- 地方(24347)
- 技术(23103)
- 学(22947)
- 制(21964)
- 贸(20934)
- 贸易(20921)
- 易(20339)
- 理论(19082)
- 银(18759)
- 银行(18720)
- 务(18309)
- 财务(18235)
- 财务管理(18195)
- 行(17857)
- 策(17783)
- 融(17609)
- 机构
- 学院(402740)
- 大学(401492)
- 管理(163140)
- 济(161805)
- 经济(158298)
- 理学(141554)
- 理学院(140033)
- 管理学(137508)
- 管理学院(136755)
- 研究(132221)
- 中国(99882)
- 京(83982)
- 科学(80656)
- 财(74650)
- 农(64645)
- 所(63825)
- 中心(61869)
- 财经(59424)
- 江(59287)
- 业大(58903)
- 研究所(58110)
- 经(54242)
- 范(54177)
- 师范(53745)
- 北京(52612)
- 农业(49195)
- 院(48693)
- 经济学(48209)
- 州(47915)
- 财经大学(44252)
- 基金
- 项目(279949)
- 科学(221953)
- 研究(208055)
- 基金(203446)
- 家(176516)
- 国家(174788)
- 科学基金(151553)
- 社会(132068)
- 社会科(125077)
- 社会科学(125046)
- 省(109539)
- 基金项目(107754)
- 自然(97535)
- 教育(95428)
- 自然科(95281)
- 自然科学(95257)
- 自然科学基金(93515)
- 划(91474)
- 编号(85592)
- 资助(82686)
- 成果(68966)
- 重点(61931)
- 部(61469)
- 创(60754)
- 发(59815)
- 课题(58253)
- 创新(56161)
- 国家社会(54402)
- 教育部(53195)
- 科研(52905)
- 期刊
- 济(176600)
- 经济(176600)
- 研究(117533)
- 中国(79019)
- 农(61728)
- 学报(60328)
- 管理(59785)
- 科学(57476)
- 财(56036)
- 教育(47291)
- 大学(47213)
- 学学(44282)
- 农业(41968)
- 融(37444)
- 金融(37444)
- 技术(36077)
- 业经(31561)
- 财经(27988)
- 经济研究(27453)
- 经(23977)
- 问题(22663)
- 科技(21790)
- 图书(21767)
- 业(20690)
- 技术经济(19533)
- 版(19197)
- 理论(18962)
- 现代(17991)
- 实践(17414)
- 践(17414)
共检索到590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安 宋晨晨 王燕妮
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晨晨 张永安 王燕妮 齐园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总结响应主体的行为机制,根据响应环境复杂性分析和响应主体关系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机理概念模型,创新性地构建"政策激励-企业需求"匹配模式,演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则。基于Swarm平台并采用动态仿真方法,通过调节变量参数,首次从政策响应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级别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政策工具响应4个维度设计政策响应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内在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遵从观望、偏好决策、学习模仿、响应行为驱动和生产转化激励的五阶段演变特征;不同政府层级的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不同,政策级别越高则响应度越高,反之则响应度越低,响应度排序为国家级政策>省市级政策>高新区政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排序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企业对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响应程度排序为:研发补贴>人才激励>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戎 薛薇 张俊芳 张明喜 魏世杰
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中央部门、示范区所在省(市)部门、示范区先后推出一系列促进示范区提高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本文评价了股权和分红激励等六方面的科技创新试点政策,着重分析政策着力点、实施效果、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试点政策 创新 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俊芳 张明喜 薛薇 魏世杰
政策评估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在中关村、东湖、张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试验区开展政策试点,鉴于试点政策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试点政策为评估对象,重点评估了其中12项已推广政策的政策成效,分析政策落地与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障碍,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试点政策 政策评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俊芳 张明喜 薛薇 魏世杰
政策评估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在中关村、东湖、张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试验区开展政策试点,鉴于试点政策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试点政策为评估对象,重点评估了其中12项已推广政策的政策成效,分析政策落地与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障碍,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试点政策 政策评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辜胜阻 马军伟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国家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担当着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德虎 周海川 苗润莲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满足创新主体在创新创业中的各种需求,不断通过优化制度、政策和服务来改造创新过程,提升自主创新的效率。培育以创新创业生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拓展以产业组织和服务为核心的多层次空间布局、构建以产业体系、规划体系、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发展体系,都有效支撑和拓展了创新发展新格局。而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创新过程,高效运营创新平台、发展本土化创新网络、优化创新主体结构成为提升创新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
创新 效率 中关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向东 阳柳
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整合原有创新要素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目的,需要做适当评估。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地区创新水平,应用多期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法分析评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驱动效率。结果显示,示范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创新发展,提高了地区创新驱动效率,但示范区的创新溢出效应不显著,一些因素抑制了创新效应的空间扩散,包括政府引导性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投资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困难、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等。有必要通过加快创新平台建立及完善、加大高精人才培育力度、建设示范区协同发展网络等来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的创新驱动作用。
关键词:
自主创新区 连续匹配差分 创新驱动效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赞荣 金祥涛 陆方兰
土地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对于空间集聚、投入产出效益高的开发区而言,土地资源更是重要的发展载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用地为研究对象,选取80家典型企业作为代表,通过行业对比、标准对比、时序分析和空间分析,总结示范区产业用地集约利用状况和用地规律,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建议,为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婧 王璐嘉 胡品平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分析法分别从微观层面科技人才重点培育对象、中观层面话语策略以及宏观层面政策效果探究科技人才政策。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政策注意力已经转向特定人才群体的专门化、精细化和差异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政策示范领域趋向多元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示范区科技人才政策的重点;科技人才政策注重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琳
知识产权运营模式的塑造和创新对于激活知识产权市场、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提升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从中介服务视角梳理北京市海淀区三大类8种典型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归纳各种运营模式的特点,基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列举不同运营模式的典型案例;从运营模式的主体、种类、服务内容、人才需求和运行环境等维度对我国知识产权运营模式进行评析,建议创新政府扶持方式、培养高端人才、构建绿色环境和建设一批重点运营机构,以推进我国知识产权运营模式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运营模式 中介服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晨晨 许路
高新集聚创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地和辐射源,特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不可少。文章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赋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方法:FA-AHP组合赋权法,并对中关村高新区2001年-2015年的创新数据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并认为高新集聚区应在7个主要方面着力发展其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晨晨 许路
高新集聚创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地和辐射源,特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不可少。文章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赋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方法:FA-AHP组合赋权法,并对中关村高新区2001年-2015年的创新数据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并认为高新集聚区应在7个主要方面着力发展其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晨晨 许路
高新集聚创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地和辐射源,特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不可少。文章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赋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方法:FA-AHP组合赋权法,并对中关村高新区2001年-2015年的创新数据进行了纵向综合评价,并认为高新集聚区应在7个主要方面着力发展其创新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晏艳阳 严瑾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对2007~2016年各国家高新区内上市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在企业产权性质上,示范区的设立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国有企业明显;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示范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从专利类型看,对企业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比外观设计专利明显。此外,引入三重差分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