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2)
2023(15123)
2022(12729)
2021(11797)
2020(9588)
2019(21245)
2018(21252)
2017(39717)
2016(21332)
2015(23477)
2014(22944)
2013(22084)
2012(20030)
2011(18066)
2010(18426)
2009(17500)
2008(16857)
2007(15586)
2006(13881)
2005(12304)
作者
(57881)
(48919)
(48444)
(45850)
(30448)
(23280)
(21832)
(18631)
(18433)
(17281)
(16572)
(16155)
(15421)
(15102)
(15011)
(14681)
(14547)
(14165)
(14010)
(13854)
(12095)
(11941)
(11693)
(11302)
(11064)
(10846)
(10769)
(10675)
(9911)
(9770)
学科
(76460)
经济(76276)
(74570)
管理(65621)
(52319)
企业(52319)
(49999)
农业(33421)
业经(27677)
方法(25476)
中国(23937)
(23289)
(22353)
数学(19544)
数学方法(19326)
技术(19129)
(17008)
地方(16040)
理论(15039)
(15026)
(14516)
银行(14492)
(13941)
(13557)
(13524)
贸易(13512)
(13189)
(13038)
(12906)
金融(12898)
机构
学院(291532)
大学(284915)
(116128)
经济(113446)
管理(113065)
理学(97058)
理学院(96049)
研究(95776)
管理学(94505)
管理学院(93953)
中国(74794)
(62786)
(59007)
科学(56677)
(55978)
农业(47780)
(46875)
(46792)
业大(46396)
中心(46037)
财经(42669)
研究所(41783)
(38674)
(38530)
师范(38301)
(36868)
北京(35936)
(34323)
经济学(33550)
(32723)
基金
项目(195227)
科学(154900)
研究(151301)
基金(139032)
(119859)
国家(118622)
科学基金(102600)
社会(97998)
社会科(91725)
社会科学(91702)
(80131)
基金项目(73664)
教育(68951)
(65096)
编号(64264)
自然(62113)
自然科(60673)
自然科学(60657)
自然科学基金(59624)
成果(53231)
资助(53069)
(45658)
课题(44246)
重点(43496)
(43210)
(42922)
(42844)
创新(41815)
国家社会(39924)
(38592)
期刊
(141241)
经济(141241)
研究(84865)
中国(71654)
(66474)
农业(44672)
(44349)
学报(43795)
管理(41382)
科学(41000)
教育(38616)
大学(34806)
学学(32664)
(29582)
金融(29582)
业经(29469)
技术(25949)
(21707)
财经(20814)
经济研究(19830)
问题(18509)
(17977)
(16506)
图书(16150)
科技(15663)
农村(15469)
(15469)
农业经济(15151)
世界(14033)
技术经济(13583)
共检索到451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产物"。从效能择定角度,明确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在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其关爱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将面临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工作落实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制度化的形式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则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汇泉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霓  
江西省于都县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创建了政府各部门、学校及校外组织各系统内部有效的关爱机制,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实现精准化;多方筹措经费,以点促面搭建起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平台;将各类校内校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场所建设纳入县域总体规划,整体布局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阵地;通过开展系列关爱活动,培养农村留守儿童高尚情操及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以优惠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引导劳动力就地务工就业,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幅,从源头减少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符秋眉  
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对其个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背景,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阅读推广工作,通过对海南五个贫困县农村幼儿早期阅读现状的广泛调研与问题分析,从家长、幼儿园、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展开思考,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图书馆在儿童早期阅读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靖  黄京华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严重,面对信息洪流的冲击,提升西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西部地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农村校园图书馆与农村社区图书馆构成的三级支撑体系成为推进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其中,西部地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应主动地走进留守儿童的视野与活动范围,农村校园图书馆应培养留守儿童的媒介审视与批判意识,农村社区图书馆应培养留守儿童的媒介参与能力和信息反哺能力,以提升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静  王名  
基于"社区营造-儿童发展"的框架,从社区共同体视角审视乡村教育贫困问题,尝试从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来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困境。以国家级贫困县T村"图书导读试验"个案研究为例,分析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发展、社区营造和贫困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阐述贫困山区教育扶贫和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一方面,以社区共同体意识的重塑、社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枢纽,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协同保障城乡教育资源的有效衔接,满足留守儿童的补偿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以形塑和谐共生的乡土社会成长模式为着力点,培育村民社会创新精神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忠实  
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开县约有50%的儿童属于留守儿童,他们与其他同龄儿童相比,有着较为艰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利用本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需求,是图书馆人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和应尽的职责。公共图书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并借助其他公共服务平台给予留守儿童更多﹑更广的关爱,将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文章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指出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缺位现象 ,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效服务要求与支农信贷服务手段滞后不相适应。本文就如何解决农村金融体系创新落后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矛盾 ,重新构建支农信贷服务体系 ,推进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和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同时保证金融资产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杰成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主要任务包括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应厘清政府和社会的边界,激发社会活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顾瑞兰  吴仲斌  
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广泛,涉及科技推广、信息、市场流通、金融保险、质量安全、疫病防控等等,贯穿农业产业发展全过程。国际经验表明,没有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农业。虽然中央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对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出了明确的决策部署,但从实际情况看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供不应求的现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克新  郭文刚  
本文通过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孵化器和科技园的比较,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体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对我国在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春芳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趋向。因城镇化巨大的虹吸效应,农村传统差序格局下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先赋性儿童照料资源日趋消解,农村留守家庭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策进入公共政策领域。然而,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尚缺乏“支持家庭”“多元共治”等理念,“事后补缺型”的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发展性需求,可能会通过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要实现“社会救助”向“社会投资”的理念转变,应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能力为根本,从导致亲子分离的制度根源入手,利用服务供给、时间补偿等“支持家庭”手段,构建政府、家庭、社会等“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公共资源,以切断先赋性弱势与“留守事件”的链接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春芳  
“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投资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新趋向。因城镇化巨大的虹吸效应,农村传统差序格局下以血缘、地缘为主的先赋性儿童照料资源日趋消解,农村留守家庭劳动力再生产能力不足,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策进入公共政策领域。然而,从社会投资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尚缺乏“支持家庭”“多元共治”等理念,“事后补缺型”的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和家庭的发展性需求,可能会通过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增加贫困代际传递的风险。要实现“社会救助”向“社会投资”的理念转变,应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发展能力为根本,从导致亲子分离的制度根源入手,利用服务供给、时间补偿等“支持家庭”手段,构建政府、家庭、社会等“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社会支持体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公共资源,以切断先赋性弱势与“留守事件”的链接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娜  苏群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表明:虽然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意愿仍占主要地位,但同时只与配偶同住的占比也较大,而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还是较低。有无配偶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家庭人数、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对养老居住地点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在考虑养老地点时更多是出于生存的需求,个性化差异需求体现并不明显。基于居住意愿的统计分析,文章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对其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服务内容和支付的方式作了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我国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转型表现出转型的落后性、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非同步性、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滞后性等特征。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对于应对社会转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基层政府应转变职能,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