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2)
- 2023(16172)
- 2022(13971)
- 2021(13193)
- 2020(11087)
- 2019(25278)
- 2018(24994)
- 2017(48454)
- 2016(25970)
- 2015(28855)
- 2014(28209)
- 2013(27330)
- 2012(24758)
- 2011(22003)
- 2010(21655)
- 2009(19453)
- 2008(18602)
- 2007(15891)
- 2006(13301)
- 2005(11020)
- 学科
- 济(96363)
- 经济(96254)
- 管理(77121)
- 业(74477)
- 企(63657)
- 企业(63657)
- 方法(47771)
- 数学(41492)
- 数学方法(40903)
- 财(26063)
- 农(25310)
- 中国(25243)
- 业经(22447)
- 学(21160)
- 技术(21063)
- 地方(18697)
- 理论(17659)
- 务(17438)
- 财务(17368)
- 财务管理(17338)
- 农业(17119)
- 制(17030)
- 贸(16824)
- 贸易(16813)
- 企业财务(16473)
- 易(16332)
- 和(15526)
- 环境(14909)
- 银(14831)
- 银行(14787)
- 机构
- 大学(349967)
- 学院(349053)
- 管理(143175)
- 济(136229)
- 经济(133362)
- 理学(125816)
- 理学院(124475)
- 管理学(122195)
- 管理学院(121545)
- 研究(110683)
- 中国(80701)
- 京(72346)
- 科学(69694)
- 财(61380)
- 农(53689)
- 所(53054)
- 业大(52900)
- 中心(51238)
- 财经(50393)
- 研究所(48948)
- 江(48671)
- 经(46135)
- 范(45721)
- 师范(45282)
- 北京(44681)
- 农业(42080)
- 院(41139)
- 经济学(41054)
- 州(39822)
- 财经大学(38024)
- 基金
- 项目(252005)
- 科学(199757)
- 基金(184029)
- 研究(183849)
- 家(160206)
- 国家(158879)
- 科学基金(138199)
- 社会(116422)
- 社会科(110364)
- 社会科学(110338)
- 省(99093)
- 基金项目(98346)
- 自然(90868)
- 自然科(88860)
- 自然科学(88837)
- 自然科学基金(87242)
- 教育(85332)
- 划(83232)
- 资助(74627)
- 编号(74326)
- 成果(58693)
- 重点(55940)
- 创(55911)
- 部(55458)
- 发(52908)
- 创新(51592)
- 课题(50464)
- 科研(48551)
- 教育部(48017)
- 国家社会(47922)
- 期刊
- 济(138354)
- 经济(138354)
- 研究(97114)
- 中国(62269)
- 学报(55283)
- 管理(52142)
- 科学(51052)
- 农(47518)
- 财(46894)
- 大学(42607)
- 教育(40716)
- 学学(40136)
- 农业(33413)
- 技术(31560)
- 融(26418)
- 金融(26418)
- 业经(24022)
- 财经(23725)
- 经济研究(22799)
- 经(20303)
- 科技(18649)
- 图书(17922)
- 问题(17689)
- 业(17577)
- 技术经济(16826)
- 版(16342)
- 理论(16216)
- 商业(15447)
- 现代(15073)
- 实践(14969)
共检索到484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孟源 张文红 刘新 赵亚普
新兴市场下,创新的市场溢出效应是影响企业能否从创新中获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创新的可占有理论,识别出两种有关市场溢出的风险,即被本地市场竞争者窃取和在合作中被合作伙伴窃取。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270家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市场焦点(以出口还是本地市场为主)和企业组织形式(独资还是合资)如何影响新兴市场上高、低科技企业创新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利用层级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独资的低科技企业比合资企业更能从创新中获利,在高科技企业中两种组织形式不存在明显差别;无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低科技企业,聚焦于出口市场都能增强创新与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新兴市场上企业如何从创新中获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俊岑 银路 王敏
结合互联网和服务经济的特点,分析了互补性资产的内涵和概念边界,并将之划分为3类——生产类、销售类和服务类。根据创新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特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3类互补性资产对创新获利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创新成果的商业化速度、用户体验、壁垒构筑是互联网时代互补性资产对创新获利的主要影响,而价值创造、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是互补性资产影响创新获利的主要环节。最后,对当前中国企业如何通过互补性资产增强创新获利能力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辉凡 许治
多数服务行业属于"快速模仿"行业,其服务创新很难得到有效保护。竞争对手的模仿,将极大损害创新者的积极性。本文对西方学者关于服务企业如何保护其创新的相关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产业经济学中的市场进入次序优势理论和创新经济学中的独占性理论,分别做了简单综述,以期抛砖引玉,推动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服务创新 获利机制 先行者优势 独占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晨 高山行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原始性创新、管理创新、企业财务绩效以及制度支持之间的研究框架,探讨企业如何充分利用管理创新和制度支持,在原始性创新中获利。来自303套双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支持文中假设,分析显示,原始性创新通过刺激管理创新的展开,从而间接作用于财务绩效的提升;管理创新是原始性创新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完全中介,且原始性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受到制度支持的正向调节。
关键词:
原始性创新 管理创新 财务绩效 制度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婧 杜义飞 杨振华
从产业架构层面,结合WiMAX创新联盟及其获利决策过程,对创新者的获利决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结构图和划分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刻画不同产业架构下的价值创造特征函数,得出不同产业架构如何影响互补性和移动性的命题,进而给出不同产业架构下创新者的价值创造与获利的统一决策模型和命题。研究发现:互补性紧密联系价值创造的一面,移动性刻画了价值获取的另一面;创新者在高度集中的产业结构下倾向于与垄断互补资产企业合作,在分散的产业结构下倾向于限制许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均强 杜义飞
探索性地基于产业结构二维度划分和成本视角,在合作博弈框架下研究TD-SCDMA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合作"摩擦"与获利决策。结果表明:(核心)技术创新者从成本角度可以选择部分较为清晰的事项作为其决策目标,如确定合作互补性资产企业、合作伙伴数量及合作顺序等;这些决策目标既会影响创新价值的创造,也会影响互补性资产企业的竞争替代,进而影响技术创新者的价值获取以及产业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冬梅 刘维奇 宋志红
基于企业层面和技术层面双重视角,以激光光盘行业BD、HD DVD和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iOS的标准竞争作为比较案例,考察了技术发起者可占有性战略如何影响主导设计形成。研究发现:①技术发起者对技术标准采取更加开放的战略,一方面有助于吸引更多组件生产商,扩大标准联盟规模并提高标准联盟多元性,另一方面,技术发起者鼓励组件生产商参与技术标准开发与商业化,有助于改进技术标准,而技术标准性能改善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组件生产商。标准联盟规模与标准联盟多元性之间的自我强化效应最终促进主导设计形成;②技术柔性不仅受到可占有性战略的影响,也受到技术发起者在标准开发过程中所确立的技术规范内在特征的影响。柔性程度较高的技术标准往往能够得到更多改进,从而有助于弥补特定技术标准存在的初始设计缺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世宏 向国成
服务行业相对制造行业具有更高的平均获利能力。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两阶段成本节约型创新博弈模型,得出技术型服务企业高获利能力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研发创新,而不是其市场势力的理论假说。通过运用60家技术型服务上市公司截面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研发创新与技术型服务上市公司的高获利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市场势力与技术型服务上市公司的高获利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服务企业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市场势力,企业在位时长、企业规模并不是服务企业市场势力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因此,技术型服务企业应该走创新发展战略,不要盲目追求市场垄断势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东 罗倩
和单纯的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不同,由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共同组建的合作创新载体,其产出成果的创新性必须以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即其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盈利来衡量。当合作创新载体的起点技术、产出应用环境不同时,其创新获利条件也不同。本文提出,作为一种非完全共同利益联盟,控制权在管理和研发这两类不同角色间的分配,将影响载体产出对创新获利条件的满足水平,以及载体本身的发展轨迹。针对理论与政策设计上的认识空白,根据合作博弈理论中Shapley分配模型,提出了面向创新获利条件的合作控制权配置C-P-C逻辑和相应的多层次效应分析框架,以支持控制权合理配置。对比发现,目前有关合作创新载体的组建实施办法中,在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军 林钟高 贺建刚
披露创新活动信息是企业彰显研发技术优势和获取投资者认同的重要方式,但同时也会因为泄露研发知识和技术细节而引致专有成本,这使得企业在有效揭示和传递创新专有性信息时遭遇两难抉择。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企业是否会通过审计师选聘来纾解创新专有性信息传递的困境。研究发现,创新产出越多和创新效率越高的企业,越偏好选聘研发审计专长水平更高的本地审计师。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企业创新产出的独特性强、可验证性弱、创新价值被低估以及创新披露专有成本大时,这种偏好表现得更加明显。此外本文还发现,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偏好选聘具有研发审计专长的本地审计师并非缘于降低代理成本和获取外部融资的需求所致,也并非由审计合谋动机所驱使,反而是本地审计师能有效遏制管理层研发费用操纵行为,并收取了更低的审计费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活动信息传递与审计师选聘策略方面的研究,增补了审计师专长作用方面的文献,同时也为投资者有效评判企业创新信息和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百灵
在资本套利动机的驱使下,许多跨境电商企业纷纷开始配置金融资产,金融化虽然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从金融市场获利,但也导致脱实向虚问题逐渐显露。然而跨境电商企业同时也是服务创新的主力,如何借助金融化推动服务创新,对于提升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跨境电商企业金融化对于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还较为模糊。因此,本文实证分析了金融化适度性对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跨境电商企业寻找适度的金融化路径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使其能够借助金融化实现创新发展。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化适度性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起到促进作用;金融投资过度化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起到抑制作用;金融化适度性对于跨境电商企业融资约束起到抑制作用;融资约束在金融化适度性与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金融投资过度化对于跨境电商企业金融获利起到促进作用;金融获利在金融投资过度化与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艾明晔
外部技术获取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之一,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将外部技术获取分为技术引进和技术溢出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0年我国29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研究了外部技术获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和FDI技术溢出具有不利的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影响,而FDI技术溢出具有负向的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在国内技术购买影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在FDI技术溢出影响我国制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雷 顾晓敏 高攀
基于内部人交易相关理论,笔者以2010年~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的高管减持交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高管减持所获超额收益与公司治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减持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并且高管减持的超额收益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与地区法制环境、政府干预和市场化进程的关系不显著,这表明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环境能够有效遏制公司高管减持过程中的信息获利行为,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差异对高管通过交易获取超额收益的影响不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江雁 邹立凯
本文基于权威媒体为企业CEO颁发的“最佳CEO”等奖项,以探究CEO获奖对其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2006—201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DID)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获奖前,CEO获奖后其所在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同时,CEO获奖后薪酬绩效敏感度降低,担任董事长职位的概率提高。进一步分析这一治理变化的调节作用,发现当CEO获奖后的薪酬绩效敏感度较低时或担任董事长职位后,CEO获奖与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关系更强,获得股东更高程度的信任和更宽松的治理环境能够促进CEO获奖后更愿意进行创新投入。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媒体授予的社会奖项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对如何提高以CEO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江雁 邹立凯
本文基于权威媒体为企业CEO颁发的“最佳CEO”等奖项,以探究CEO获奖对其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2006—201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DID)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获奖前,CEO获奖后其所在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同时,CEO获奖后薪酬绩效敏感度降低,担任董事长职位的概率提高。进一步分析这一治理变化的调节作用,发现当CEO获奖后的薪酬绩效敏感度较低时或担任董事长职位后,CEO获奖与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关系更强,获得股东更高程度的信任和更宽松的治理环境能够促进CEO获奖后更愿意进行创新投入。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媒体授予的社会奖项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对如何提高以CEO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创新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