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9)
- 2023(13433)
- 2022(11210)
- 2021(10799)
- 2020(8875)
- 2019(20300)
- 2018(20347)
- 2017(36712)
- 2016(20597)
- 2015(23081)
- 2014(22612)
- 2013(21353)
- 2012(19829)
- 2011(18252)
- 2010(18481)
- 2009(17395)
- 2008(17442)
- 2007(15790)
- 2006(14261)
- 2005(13317)
- 学科
- 济(73314)
- 经济(73211)
- 管理(65581)
- 业(59001)
- 企(52630)
- 企业(52630)
- 中国(29601)
- 方法(28750)
- 财(24147)
- 数学(23680)
- 数学方法(23393)
- 教育(22344)
- 制(21646)
- 技术(19458)
- 业经(19088)
- 农(18287)
- 理论(17397)
- 学(16246)
- 体(15247)
- 贸(15146)
- 贸易(15133)
- 银(14955)
- 银行(14943)
- 易(14853)
- 务(14380)
- 行(14364)
- 财务(14347)
- 财务管理(14316)
- 融(13710)
- 金融(13707)
- 机构
- 大学(290079)
- 学院(281303)
- 济(117840)
- 经济(115552)
- 管理(104306)
- 研究(100809)
- 理学(88197)
- 理学院(87157)
- 管理学(85956)
- 管理学院(85352)
- 中国(74604)
- 京(62968)
- 财(60067)
- 科学(54291)
- 所(48829)
- 财经(46125)
- 范(45576)
- 师范(45318)
- 中心(44196)
- 江(43577)
- 研究所(43533)
- 经(41950)
- 北京(41338)
- 经济学(37430)
- 师范大学(37256)
- 教育(37122)
- 院(35908)
- 州(34267)
- 财经大学(34158)
- 农(34120)
- 基金
- 项目(176218)
- 科学(142954)
- 研究(141098)
- 基金(128191)
- 家(109702)
- 国家(108658)
- 科学基金(93735)
- 社会(91511)
- 社会科(86582)
- 社会科学(86565)
- 教育(71625)
- 省(66219)
- 基金项目(65917)
- 划(58143)
- 编号(58040)
- 自然(55181)
- 自然科(53952)
- 自然科学(53939)
- 自然科学基金(53096)
- 成果(52059)
- 资助(50716)
- 课题(43077)
- 部(42607)
- 创(41349)
- 重点(41004)
- 制(39330)
- 国家社会(38523)
- 教育部(38401)
- 发(38147)
- 创新(37745)
- 期刊
- 济(133958)
- 经济(133958)
- 研究(102190)
- 中国(71675)
- 教育(63394)
- 财(49839)
- 管理(42933)
- 学报(37158)
- 科学(36233)
- 农(30681)
- 大学(30358)
- 技术(27426)
- 融(27422)
- 金融(27422)
- 学学(26420)
- 财经(25368)
- 经济研究(22231)
- 经(22021)
- 农业(20365)
- 业经(18658)
- 问题(16978)
- 图书(16797)
- 职业(16083)
- 贸(16063)
- 坛(15306)
- 论坛(15306)
- 世界(14302)
- 国际(14038)
- 技术经济(13700)
- 科技(13061)
共检索到455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本文将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视为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鼓励重大创新的一种合同安排。我们证明,当科研人员的能力与努力同时不可观察时,“非升即走”的终身教职合同能够替委托人节约信息租金,因而在一定条件下是一种更具有效率优势的制度安排。我们发现,终身教职制度的产生与知识价值的提高、科研活动复杂程度的增加、科研成果反映个人能力的客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地,本文还比较了终身教职制度的不同实施,发现当重大科研创新的价值与难度同时提高的话,只提供终身教职的合同而不是双轨并行将会变得更优。本文的研究提示,在中国的高校中是不是实行终身教职制度且如何实施取决于高校中知识创新的价值、科研工作的复杂程度和科研评价体系等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建强
近年来,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社会得到广泛认可,以成人教育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模式已逐步发展并初具规模。终身教育理念的诞生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实现教育为人类终身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利用高等教育的丰富资源与发展经验,能有效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因此,基于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特殊关系,应从教学与课程两个方向入手,从而促进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高等教育实现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晶 胡艳 杨玉宝
美国终身教职制度(tenure system)自确立之初就备受争议,至20世纪90年代,争议变得愈加激烈。进入21世纪,有关该制度的争议更多聚焦在美国高校运行中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晋升标准模糊导致教学与科研难以平衡、“非升即走”的晋升规则使教师面临巨大职业压力、女性和少数族裔遭受不平等待遇。我国高校正在推行的“预聘-长聘制”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有一定的渊源,该制度在美国高校运行中所衍生出的一些问题也正在我国高校上演。因此,梳理美国终身教职制度自确立以来的一些主要争议以及学者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对我国“预聘-长聘”制度改革有参考价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金花
美国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教师职业的作用,但又因不利于解聘不合格教师而备受责难。近年来,美国掀起了改革教师终身教职制度的热潮,形成了取消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和完善教师终身教职制度两种改革动向,但后一种动向居于主导地位。为完善教师终身教职制度,研究者建议:要避免不合格教师取得终身教职资格;简化和完善教师解聘程序;为续聘教师提供多年合同;为无过错的低效能教师提供离职补偿。
关键词:
美国 教师终身教职制度 改革动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顾建民
面对来自各方的改革压力,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存在多种改革方案,并且一些改革方案在多样化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得到部分施行。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终身教职制度的主导地位。终身教职制度仍然是美国大学选拔和激励教师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大学 终身教职制度 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建民
长期以来,终身教职制度被公认为西方大学选拔和激励教师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如今,这项制度面临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挑战,但其合法存在的价值基础依然难以撼动。保护学术自由、提供职业安全、吸引优秀人才和培育组织文化,是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基本价值所在;它们相互联系使终身教职制度具有体现大学治理特质的综合优势,从而为终身教职制度的合法存在提供了坚实的根基。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终身教职 价值分析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谭英 周建芳 曹成建
以“文献检索”或者“信息检索”为核心的传统信息素质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数智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的信息素质类课程举步维艰,部分高校已经停止开设信息素质类课程。四川师范大学以终身学习为导向改革传统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课程名称、转变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方式、建设教学团队等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得了包括两门国家一流课程、一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内的诸多成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谭英 周建芳 曹成建
以“文献检索”或者“信息检索”为核心的传统信息素质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数智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的信息素质类课程举步维艰,部分高校已经停止开设信息素质类课程。四川师范大学以终身学习为导向改革传统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更新教学理念、调整课程名称、转变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方式、建设教学团队等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得了包括两门国家一流课程、一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内的诸多成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孟倩 许晓东 林静
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对于美国大学学术繁荣和高等教育发展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有其局限性,因此目前很多学者呼吁改革终身教职制度。终身教职的产生、发展及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背景下,终身教职制度受到多方面的批评,美国大学在各种内外力量的推动下,纷纷推出了终身教职制度改革的措施或替代方案,这也许预示着未来终身教职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美国 大学终身教职 改革路径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传勇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借鉴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开展长聘教职制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重要趋势。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以职业安全保障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其制度设计契合高校作为学术创新型组织对于教师激励的内在要求,为吸引、遴选和激励优秀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该制度有其内在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面对社会各界批评与质疑,美国高校开始采取多种举措对该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中国高校应准确把握终身教职制度内在逻辑,客观认识其制度优势和内在局限,从中国高校发展和改革现实出发,合理借鉴其制度内核,突破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难点,逐步建立与中国高校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教师聘任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贾永堂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历史传统、市场逻辑和政治诉求等多重力量博弈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适应学术职业的特殊要求,强调以终身教职制度维护学术自由,同时重视聘任程序的法制化。面对日益增强的外部压力,多数高校不得不适度弱化对教师的终身聘任并推行终身教职聘后评议制度,但即使是这些以保留终身教职制度为前提的改革依然引发了广泛争议。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聘任制 终身教职 学术职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中国教育的文化复兴事业不仅关系到中国教育究竟能以什么样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更关系到下一代学子将来能创造怎样的中国文化与社会。为此,既需要中国教育界形成文化复兴的"集体认同",并有中心人物以其真挚的人格力量与文化复兴行动,引领教育界的文化复兴追求;又需要创新核心的教育制度即高考,使之成为文化复兴与社会重心重建的强力制度工具。在这两点上,宋代以来的经验可以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教育改革因此更应该能续写未尽的文化复兴理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维迎
随着教育创新实践和理论探索的逐步推进,创新现代大学制度的呼声日趋高涨,业界探讨大学制度创新的论述开始现于媒体。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氛围下,创新大学制度既需要科学态度,更需要勇气,包括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以理论为先导,实践才可能避免或减少失误;以实践为源泉和检验,理论才可能走向和接近真理。本着“学术无禁区,理论可争鸣”的原则,本刊约请四位专家学者就如何进行大学制度创新问题,从不同侧面谈各自的认识和思考,希望能对关注相关话题的人们有所启迪,以引领广泛深入的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德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是我们党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教育领域作出的重要部署,明确了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也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第八战略专题调研组 谈松华 谢维和
本报告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主线,在总结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展,系统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教育发展与体制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探讨深化教育改革开放的制度设计思路及其推进策略,完善与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