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52)
- 2023(21296)
- 2022(18215)
- 2021(17121)
- 2020(14395)
- 2019(33151)
- 2018(33171)
- 2017(62899)
- 2016(34636)
- 2015(38935)
- 2014(39089)
- 2013(38167)
- 2012(35033)
- 2011(31432)
- 2010(31765)
- 2009(29293)
- 2008(28597)
- 2007(25727)
- 2006(21937)
- 2005(19250)
- 学科
- 济(132101)
- 经济(131954)
- 管理(100829)
- 业(95842)
- 企(80389)
- 企业(80389)
- 方法(63880)
- 数学(55306)
- 数学方法(54394)
- 农(36735)
- 中国(35113)
- 财(34322)
- 学(31289)
- 业经(29865)
- 技术(26046)
- 地方(26031)
- 理论(25626)
- 农业(24588)
- 制(24123)
- 贸(23930)
- 贸易(23913)
- 易(23230)
- 务(22282)
- 财务(22175)
- 财务管理(22127)
- 环境(21724)
- 和(21638)
- 企业财务(20928)
- 银(20590)
- 银行(20518)
- 机构
- 学院(486627)
- 大学(485292)
- 管理(187303)
- 济(184520)
- 经济(180165)
- 理学(162345)
- 理学院(160474)
- 研究(159803)
- 管理学(157089)
- 管理学院(156215)
- 中国(118466)
- 科学(103535)
- 京(103208)
- 财(84331)
- 农(83336)
- 所(81381)
- 业大(76356)
- 研究所(74530)
- 中心(73896)
- 江(72715)
- 财经(67755)
- 范(65843)
- 农业(65669)
- 师范(65107)
- 北京(64932)
- 经(61497)
- 州(59138)
- 院(58428)
- 技术(56654)
- 经济学(55070)
- 基金
- 项目(333364)
- 科学(260022)
- 研究(240450)
- 基金(238227)
- 家(209059)
- 国家(207323)
- 科学基金(176963)
- 社会(147722)
- 社会科(139791)
- 社会科学(139754)
- 省(132877)
- 基金项目(125593)
- 自然(117387)
- 自然科(114618)
- 自然科学(114585)
- 教育(113855)
- 自然科学基金(112498)
- 划(111856)
- 资助(99392)
- 编号(99102)
- 成果(80328)
- 重点(75412)
- 部(72464)
- 发(70461)
- 创(70442)
- 课题(69301)
- 创新(65416)
- 科研(64108)
- 大学(62140)
- 教育部(61647)
- 期刊
- 济(197821)
- 经济(197821)
- 研究(134773)
- 中国(95885)
- 学报(82093)
- 农(74801)
- 科学(73475)
- 管理(68399)
- 财(65957)
- 教育(63152)
- 大学(61675)
- 学学(57860)
- 农业(51958)
- 技术(47469)
- 融(38164)
- 金融(38164)
- 业经(33893)
- 财经(32270)
- 经济研究(31763)
- 业(28355)
- 经(27652)
- 图书(25877)
- 问题(25278)
- 版(24559)
- 科技(24508)
- 技术经济(24294)
- 统计(23202)
- 策(21613)
- 理论(21576)
- 商业(21321)
共检索到70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雁宁 赵志远 李艾丹 赵筱媛
本文围绕如何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模式的问题,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和归纳比较的方法,分析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颠覆性技术培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并结合欧洲典型国家以及欧盟对DARPA模式的效仿和本土化,验证、归纳出DARPA模式最为关键的要素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欧美颠覆性技术培育机构或基金在战略目标上存在军事化与非军事化的不同,但是在颠覆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明确的创新战略、高容错度的文化理念和深度参与创新过程的创新参与者起关键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子洋 尹聪慧 张奔
颠覆性技术对现有社会技术体制变革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其所在的创新生态系统,如何通过创新生态系统来实现对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培育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逻辑、空间和时间维度构建多维颠覆性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模型,通过创新生态系统的演进和运作揭示颠覆性技术的实现过程。以新能源汽车这一代表性颠覆性技术为例,基于该理论模型从行为主体(架构者、行动者)和运作机制(网络化)两个层面进行实践研究,主要分析以下问题:(1)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架构者”变迁及其战略行为,揭示不同的生态位阶段,主导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架构者特征;(2)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网络演化,探究随着生态位跃迁,创新生态系统的网络结构、行动者及其之间学习过程呈现的演化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侯珂 李鑫浩 阮添舜
创新生态系统被视为培养颠覆性创新的沃土,其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为后发企业提供了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机会窗口。将动态能力细分为认知性动态能力与非认知性动态能力两个维度,利用SOR模型构建“条件刺激—能力构建—颠覆行为”的理论框架,试图打开创新生态系统不确定性条件下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黑箱”。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中376份后发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1)创新生态系统不确定性不仅对颠覆性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对认知性动态能力和非认知性动态能力也有显著正向影响;(2)认知性动态能力与非认知性动态能力对颠覆性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分别在创新生态系统不确定性与颠覆性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度能够正向调节创新生态系统不确定性与认知性动态能力关系。研究有助于指导面对不确定性的后发企业实现“弯道超车”,并且为创新生态系统突破创新迟滞困境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建龙 鲍萌萌 杨仲基
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揭示新兴产业颠覆性创新政策组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组合通过创新政策战略与创新政策工具组合发挥驱动作用;创新政策战略通过明确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方向、规划演进路线形成颠覆性创新轨迹;创新政策工具组合则逐层驱动创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协同演进,促进新兴产业颠覆性创新全过程实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字理 刘贻新 张光宇 欧春尧
选取比亚迪、特斯拉与丰田三家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NEV)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价值主张”与“价值实现”两个维度,分析凝练三个案例企业的颠覆性创新模式;基于机会窗口视角,阐释“NEV企业面对不同类型的机会窗口时,是如何设计有效的颠覆性创新模式以帮助企业建立不同类型价值优势”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在同一行业当中,可以同时出现环境支持型、跨界融合型以及协同创新型三种不同的颠覆性创新模式。以制度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环境支持型模式能助其获取经济价值优势;以需求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借助跨界融合型模式能获取顾客价值优势;以技术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实施协同创新型模式能获取系统价值优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蕙馨 张金艳
应用颠覆性技术进行创新是企业获取价值优势的有效方式。本文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分析颠覆性技术在酷特智能有限公司不同定制期的应用与价值优势的产生,结合颠覆性技术理论、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和价值优势理论,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出发,探索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创造价值优势的过程以及价值优势的演化。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获取价值优势的关键;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关键维度共同作用促进颠覆性技术价值潜力的释放并创造价值优势;颠覆性技术应用促进价值优势改变,且价值优势由经济价值优势向顾客价值优势、伙伴价值优势演变。本文揭示了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创造价值优势的过程机理,对我国其他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获得竞争优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德力
颠覆性创新是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市场突破、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时理想的选择,关于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颠覆性创新实例蕴涵的规律性东西的提炼和发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淘宝网以免费的商业模式打破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格局,成功地培育了中国网络购物的大市场。本文以淘宝网为例分析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占领市场份额,并探讨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颠覆性的创新条件、路径及其后续持续性的创新策略,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许海云 王超 陈亮 徐硕 杨冠灿 朱礼军
颠覆性技术是“从0到1”的技术研发,可对主流技术和现有产业产生变革性效果,形成阶跃式创新轨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突变式进步。探索颠覆性技术的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互动模式,对探索颠覆性技术内在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前瞻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以公认度高的颠覆性技术领域为研究对象,选取领域相近的渐进性技术领域作为对比对象,以知识网络结构作为分析视角,分别构建颠覆性技术的科学、技术、产业三层知识网络;利用整体网络属性关联和网络社区相似度算法来实现知识子网间的关联测度,以此实现科学-技术-产业互动模式的识别。实证分析发现,颠覆性技术与渐进性技术在科学、技术、产业三者的关联与互动模式中存在共性特征,也存在诸多显著的差异特征。最后,提出互动模式识别对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和科技-产业管理的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尚甜甜 缪小明 鲁迪 辛晓华
以浙江绿源电动自行车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颠覆性技术与商业模式共演过程,归纳了各阶段颠覆性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渐次演化规律,即颠覆性技术经历了技术集成—技术调整—技术升级的演变,商业模式经历了生存导向—低盈利导向—品牌导向的演变,继而分析了各阶段颠覆性技术与商业模式的静态适配及动态协同演化关系,发现两者动态匹配是实现可持续颠覆性效果的重要模式,对后发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施国良 吴静 陈挺 张笑笑
为充分利用专利结构化数据和文本数据,实现准确有效的颠覆性技术识别,以中国专利奖为切入点,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首先以获得中国专利奖的授权发明专利定义颠覆性技术,解决技术定义难的问题;接着使用Neo4j图数据库构建异质有向图,存储专利多重关系数据和方向信息,解决关系数据利用率低的问题;最后使用关系图卷积神经网络(R-GCN)模型进行训练,实现颠覆性技术识别,解决识别效果不佳的问题。研究表明以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技术直接定义颠覆性技术是合理且可靠的;提出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能充分利用专利数据信息和专利异质有向图中空间信息,识别出绝大部分的颠覆性技术,丰富了图神经网络在颠覆性技术识别方面的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孕育,颠覆性创新带来的社会影响效应逐步增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章以中国国家层面的颠覆性创新支撑政策为样本,构建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扎根理论,对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支撑政策文本信息深入挖掘。研究结果指出:三类政策工具中,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最为频繁,而需求面的创新支撑政策相对较少;创新价值链演进过程中,政府更倾向于技术研发阶段的政策支撑建设;在政策工具-创新价值链的关系维度下,技术研发阶段主要应用的是供给面政策工具,环境面和需求面的政策影响效应有限;不同政策工具下,其内部的政策类型结构差异性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政策体系优化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孕育,颠覆性创新带来的社会影响效应逐步增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章以中国国家层面的颠覆性创新支撑政策为样本,构建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扎根理论,对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支撑政策文本信息深入挖掘。研究结果指出:三类政策工具中,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最为频繁,而需求面的创新支撑政策相对较少;创新价值链演进过程中,政府更倾向于技术研发阶段的政策支撑建设;在政策工具-创新价值链的关系维度下,技术研发阶段主要应用的是供给面政策工具,环境面和需求面的政策影响效应有限;不同政策工具下,其内部的政策类型结构差异性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政策体系优化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之瑶 罗军 莎薇 侯小星
为实现我国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精准遴选,促进颠覆性创新产业的培育发展,在分析梳理国内外关于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遴选、立项决策管理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对比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与一般科技计划项目的特征属性差异,借鉴海尔迈耶问题的做法,结合当前政策导向,针对颠覆性技术具有隐蔽性、破坏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属性,提出相应的项目遴选角度和评审标准的思路,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从项目影响力、项目可能性两方面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矩阵模型,为颠覆性创新项目立项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铭 王超 张伟然 许海云 周勇
[目的/意义]将社会网络分析与突变理论相结合,提出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的新方法,帮助企业获得市场、经济的先行优势,同时有助于加强政府对重点技术的前期引导作用。[方法/过程]首先,基于文本三元组结构,构建语义信息层面的技术共现网络。其次,基于社区网络结构和颠覆性技术特征,提出社区网络关系强度和对外资源利用力两个指标,利用突变理论模型识别易突变社区。最后,对易突变社区内节点进行主题词突发性监测和词频异常监测确定技术突发可能性,以此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结果/结论]以造血干细胞领域2001—2018年论文数据作为分析对象,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发现“建立完善的关于免疫缺陷疾病及相关移植治疗手段的临床研究模型”是该领域的潜在颠覆性技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阳春 张光宇 戴海闻 欧春尧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颠覆性技术演进的14个特征范畴,从低端颠覆和高端颠覆视角选取电动自行车等4项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跨案例分析,遵循复制法对特征范畴进行反复修正、补充与融合,分别得到12个低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和13个高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并据此构建全过程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特征模型。通过对两种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创造性、异轨性和迭代性上的特征共性,以及在价值主张、价值路线和价值检验上的特征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