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9)
- 2023(16739)
- 2022(14563)
- 2021(13621)
- 2020(11479)
- 2019(25783)
- 2018(25938)
- 2017(49606)
- 2016(26772)
- 2015(30052)
- 2014(29713)
- 2013(29202)
- 2012(26586)
- 2011(24067)
- 2010(24231)
- 2009(22623)
- 2008(21742)
- 2007(19275)
- 2006(17131)
- 2005(14902)
- 学科
- 济(106416)
- 经济(106309)
- 管理(82686)
- 业(78297)
- 企(65580)
- 企业(65580)
- 方法(47557)
- 数学(40493)
- 数学方法(40004)
- 中国(30263)
- 农(29849)
- 财(26478)
- 业经(25797)
- 技术(24164)
- 学(22340)
- 地方(21974)
- 制(20821)
- 农业(19792)
- 环境(19390)
- 贸(19311)
- 贸易(19297)
- 理论(18798)
- 易(18750)
- 银(17744)
- 银行(17697)
- 和(17686)
- 行(16890)
- 务(16518)
- 财务(16439)
- 财务管理(16407)
- 机构
- 学院(380672)
- 大学(379699)
- 管理(152444)
- 济(150868)
- 经济(147561)
- 理学(131807)
- 理学院(130412)
- 管理学(128218)
- 管理学院(127542)
- 研究(123684)
- 中国(92204)
- 京(81159)
- 科学(76669)
- 财(69476)
- 所(61078)
- 农(57676)
- 中心(56206)
- 业大(55991)
- 财经(55760)
- 研究所(55517)
- 江(55406)
- 北京(51472)
- 范(50530)
- 经(50516)
- 师范(50076)
- 州(45489)
- 院(45431)
- 农业(45092)
- 经济学(44830)
- 财经大学(41371)
- 基金
- 项目(258317)
- 科学(203403)
- 研究(192039)
- 基金(185109)
- 家(160256)
- 国家(158935)
- 科学基金(136968)
- 社会(120574)
- 社会科(114270)
- 社会科学(114241)
- 省(102806)
- 基金项目(98650)
- 教育(88287)
- 自然(87827)
- 自然科(85693)
- 自然科学(85671)
- 划(85670)
- 自然科学基金(84144)
- 编号(79136)
- 资助(75184)
- 成果(63518)
- 重点(57798)
- 创(56680)
- 部(56330)
- 发(55795)
- 课题(54708)
- 创新(52274)
- 国家社会(48837)
- 项目编号(48701)
- 科研(48427)
- 期刊
- 济(166132)
- 经济(166132)
- 研究(111039)
- 中国(71884)
- 管理(57237)
- 学报(56726)
- 科学(53108)
- 农(51785)
- 财(51384)
- 教育(45702)
- 大学(43138)
- 学学(40359)
- 农业(36755)
- 技术(36439)
- 融(31281)
- 金融(31281)
- 业经(29482)
- 经济研究(26462)
- 财经(26440)
- 经(22694)
- 问题(21682)
- 科技(20528)
- 技术经济(20329)
- 图书(20192)
- 业(19336)
- 理论(18458)
- 商业(17920)
- 现代(17617)
- 实践(16890)
- 践(16890)
共检索到553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洁 刘玥含 李锋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利用生态链理论,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进行生态化重构,将其分为同化、生长和利用3个阶段,将3个阶段的效率乘积视为1个生态层级的创新效率,进而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2008~201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3个阶段和整体的静态与动态创新效率。结果发现:7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高于自然生态效率,各产业因特点不同差异性较大。创新效率提升过程中,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为明显,技术进步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锋 刘玥含 尹洁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利用生态链理论,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进行生态化重构,将其分为同化、生长和利用3个阶段,将3个阶段的效率乘积视为1个生态层级的创新效率,进而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 指数分析2008~201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3个阶段和整体的静态与动态创新效率。结果发现:7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为0.3,高于自然生态效率(0.1),其中同化效率为0.67、生长效率为0.73、利用效率为0.60,各产业因特点不同差异性较大。创新效率提升过程中,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为明显,技术进步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华 陈思洁
基于核心能力的视角,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健康创新生态系统所需具备的系统层次的基础核心能力。参照前人对企业核心能力维度的研究,构造了包括协调能力、知识触达能力以及创新扩散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系统层次核心能力模型,强调这三种能力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涌现性、协同演化以及适应性的基本要求。实证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的协调能力、知识触达能力以及创新扩散能力都会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创新扩散能力还在另外两种能力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由此也进一步表明了创新扩散能力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明 彭甲超 俞艳霞
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对于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方法对2000—201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波动较大;(2)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变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3)技术进步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而规模效率变动的贡献最低;(4)中部地区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动指数方面的波动幅度最为明显,而东北地区在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方面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伟 张长孝 李传云 冯志军
选取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市级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从整体、区域的视角,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解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指数分解,剖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变化率和资源变化率,从而确定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忠 颜鸷
定量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差异对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31个省市区的综合和单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省市区之间的差异,提出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红 左金萍
科学有效的价值获取机制是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通过对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主导的比利时微电子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案例的探索性和解释性研究,详细阐述其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独特价值获取机制,据此提出"协调者"知识产权价值获取概念模型,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获取理论研究和实践拓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洪庆 郝雯雯
为了探索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集群模式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ML指数测算包含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绿色创新效率间的面板回归及门槛计量模型,考察高新技术产业不同集聚模式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绿色创新效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专业化集聚与绿色创新效率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多样化集聚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意味着科学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模式和适当的集聚程度能有效提高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淑红 花均南 吕涛
本文以申请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因变量,以科技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LNpeo)、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LNrd)、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数(LNjg)、产业总产值(LNcz)、高技术产业利润额(LNLre)为自变量,进行加权最小二乘(WLS)回归估计,实证研究得出:申请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与其影响因素,即科技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LNpeo)、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LNrd)、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数(LNjg)、产业总产值(LNcz)、高技术产业利润额(LNLre)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科技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LNpeo)、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LNrd)是影响我国高新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凌 苏玉同 欧春尧
通过梳理三螺旋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解构为“技术基础联结—技术组织创新—技术应用转化”的螺旋过程,进而构建指标体系,并借助2012—2019年相关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分析我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静态和动态效率。研究发现,7年间我国11个省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创新传递效率为0.372,并且各沿海省份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在创新效率提升过程中,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为明显,技术进步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巧芝 刘倬璇 崔和瑞
文章选取我国29个省份为样本,构建网络SBM模型测度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分析技术创新效率2009—2018年分阶段与分区域动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马尔科夫链法识别其空间收敛趋势。结果表明:(1)互联网普及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且2016年以来有所增强。(2)研究期内技术创新效率大致呈“W”型变化,仍处于中等水平。分阶段看,知识生产高于成果转化阶段,总效率低于分阶段效率水平;成果转化是短板,二者协同是重要方向。分区域对比来看,2014年之前东、中、西部地区均处于剧烈调整时期,西部最快、中部次之、东部较不明显;2014年开始,均表现出持续上升态势,中部高、东西部较低的空间格局显现,东西部效率差距在缩小。(3)根据马尔科夫链测度结果,低水平、中低水平两种类型省份的“状态锁定”概率较高,不利于国家整体效率提升;高水平状态省份是创新效率提升的有利条件。状态跃迁与状态退化主要发生在相邻状态间。空间分布状态在2030年开始收敛,知识生产效率2025年开始收敛。中国高新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东部是“头雁”,中部是枢纽,西部则是重要的补短板区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世信
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每年投入数千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通过国有银行调配巨大资金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但遗憾的是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差强人意,创新效率低下,资金浪费严重。通过利用2001-2001-201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数据,研究国有资金和民间资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它们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创新效率差异。研究表明:在技术研发阶段,国有资金在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远低于民间资金,而在民营企业则相差不大;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民间资金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都远远高于国有资金,国有资金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叔莲 王伟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煜华 张云飞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为案例样本,结合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多元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核心主体投入、研发主体投入、创新人力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和地区市场化水平均非构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无法单独实现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2)存在3条高创新质量路径,概括为多元联动型和双轮驱动型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两条非高创新质量路径,总结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条件缺失型和“创新资源—创新环境”条件不足型两种模式;(3)在特定客观禀赋条件下,研发主体投入和技术创新水平通过等效替代效应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研究结论不仅能够丰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范畴,还能为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策略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利军,李艳丽
研发水平低是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创新管理协调部门,改革高新技术项目运行体制,实现官、产、学、研的密切结合,改过去的市场末端机制为源头机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研究与开发 体制 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