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17.168.13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1)
2023(12891)
2022(11244)
2021(10644)
2020(8734)
2019(20230)
2018(20241)
2017(38537)
2016(20832)
2015(23303)
2014(23311)
2013(22721)
2012(20630)
2011(18558)
2010(18595)
2009(16973)
2008(16389)
2007(14464)
2006(12626)
2005(10893)
作者
(58955)
(48900)
(48594)
(46036)
(31097)
(23427)
(21975)
(19128)
(18456)
(17362)
(16785)
(16289)
(15409)
(15255)
(15098)
(14818)
(14528)
(14395)
(13906)
(13782)
(11992)
(11963)
(11721)
(11141)
(10856)
(10845)
(10844)
(10762)
(9779)
(9557)
学科
(78656)
经济(78568)
管理(66551)
(61160)
(53631)
企业(53631)
方法(36802)
数学(30276)
数学方法(29902)
中国(20980)
(20594)
业经(19501)
(19447)
(19394)
技术(19262)
理论(17142)
地方(16244)
环境(15925)
(14912)
农业(13945)
(13842)
(13445)
技术管理(13061)
(12687)
贸易(12677)
(12526)
财务(12460)
(12459)
财务管理(12434)
银行(12424)
机构
大学(291944)
学院(291052)
管理(120008)
(109610)
经济(107004)
理学(104616)
理学院(103481)
管理学(101709)
管理学院(101189)
研究(92340)
中国(68129)
(62536)
科学(59250)
(49844)
(44966)
业大(43367)
(42384)
中心(42325)
(41518)
研究所(41327)
财经(40432)
(39428)
北京(39407)
师范(39068)
(36670)
(34658)
(34174)
农业(33013)
技术(31914)
经济学(31751)
基金
项目(204809)
科学(161459)
研究(152149)
基金(146964)
(127227)
国家(126133)
科学基金(109383)
社会(94285)
社会科(89196)
社会科学(89173)
(81586)
基金项目(78994)
自然(71184)
教育(69932)
自然科(69439)
自然科学(69425)
自然科学基金(68177)
(68148)
编号(62722)
资助(59101)
成果(50620)
(46242)
重点(45485)
(44049)
课题(43270)
(43176)
创新(42355)
项目编号(39068)
科研(38515)
大学(38221)
期刊
(118386)
经济(118386)
研究(82477)
中国(54813)
管理(44720)
学报(44653)
科学(41671)
(37713)
教育(37507)
(37217)
大学(33839)
学学(31517)
技术(27045)
农业(26801)
(21273)
金融(21273)
业经(20184)
财经(18697)
经济研究(17884)
图书(17280)
科技(16795)
(15907)
问题(14854)
理论(14491)
技术经济(14335)
(14077)
实践(13479)
(13479)
现代(13220)
资源(13077)
共检索到41320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省  
文章在对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脉络梳理的基础上,从定义、特征和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将边界维度解析为组织差异化、价值差异化和功能差异化;将要素维度解析为产学研协同、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平台资源;将动力维度解析为制度导向、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据此构建了技术共享网络平台型、终端设备一体化型和开放式跨界整合型三种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并结合Google、Roadtohealth和浙大网新集团三个案例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式;文章最后建议企业不但要明确自身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也要洞察所处创新生态系统的前景;政府不但要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更要着力于培养优良创新文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春发  陶建强  孙雷霆  
基于数据可视化原理,以中国知网"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的60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作者地理位置可视化、期刊文字云可视化、文献可视化、分层交互可视化方法回顾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归纳现在研究热点,总结创新生态系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在此基础上,假设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生命周期,采用项目流程管理理论,分析与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框架,并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各阶段的相互运转机理,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春发  陶建强  孙雷霆  
基于数据可视化原理,以中国知网"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的60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作者地理位置可视化、期刊文字云可视化、文献可视化、分层交互可视化方法回顾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归纳现在研究热点,总结创新生态系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自适应系统,在此基础上,假设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生命周期,采用项目流程管理理论,分析与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框架,并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各阶段的相互运转机理,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芹良  解学芳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创新发展中,突出强调创新发展中联动、开放、协同、共生、演化等生态特征,实现了创新范式的变革;众创空间在主体结构、内在属性、组织等方面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拟合性,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探索得出众创空间四大作用机理:内生竞合是众创空间生成的需求牵引机理;开放协同是众创空间成长的资源集聚机理;系统多样是众创空间共生的功能聚合机理;动态演化是众创空间形成的系统优化机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博旭  柳卸林  吉晓慧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区域创新研究的新范式,但当前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基础和概念框架的研究尚不清晰。系统梳理区域创新相关理论演化过程,对比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区别。基于创新生态理论,指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和政策含义。作为不同创新种群之间实现价值共创的自组织系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邻近性、多样性、自组织和开放性等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政策含义,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知识优势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被竞争对手破解、模仿和追赶。以成都高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高新片区18个行业、278家机构为实证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炼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模型拟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因素、过程能力因素、社会资本、利益因素和外部环境等5个因子15项指标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知识优势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知识优势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被竞争对手破解、模仿和追赶。以成都高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高新片区18个行业、278家机构为实证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炼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模型拟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因素、过程能力因素、社会资本、利益因素和外部环境等5个因子15项指标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知识优势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易加斌  李霄  杨小平  焦晋鹏  
本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自上而下分析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进而解析并构建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包含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制度支持、农业产业层面的价值驱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技企业层面的发展推动以及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拉动四个方面,形成了从宏观制度→中观产业→微观企业和消费者需求有机统一的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基于农业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链构成要素和数字化农业经济循环系统与价值链主体的协同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框架由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消费数字化构成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围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农业配套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农业价值链延伸产业数字化发展三大战略模块构成。农业数字化转型要构建"环境—网络—主体—要素"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包括营造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创新环境,优化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产业价值创新网络,增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主体间协同创新能力,强化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创新要素支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烨   闫晓勇  
协同演化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本质,是推动创新持续发展的系统力量。现有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基本停留在现象分析层面,对其背后的协同演化机制挖掘不足。通过检索国内外高质量期刊文献,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主题,如创新生态系统及其协同演化内涵和特征、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演化过程,以及多主体协同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研究框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方法、路径和关键情境。研究结果可为揭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提供多学科交叉理论基础,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战睿  王海军  孟翔飞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是企业赢得长期竞争的重要途径。如何破解领先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成功的密码获得创新绩效?本文从核心能力视角切入,并聚焦中集集团的案例分析来诠释这一问题。首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形成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模型。其次,从核心能力视角解析主导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机、构建过程,并剖析嵌入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具有技术引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在创新动力和创新意愿的驱动下,形成构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机;(2)培养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并通过模块化思维实现系统参与者协同共生;(3)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是推动企业取得创新绩效的关键路径,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借鉴。研究结论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未来的持续研究提供了机会窗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建平  郭明敏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赖于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当前,山西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及运行机制,提出了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中提升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梁  高雅  
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既要激发创新主体的供给推动力,也要注意创新客体的需求拉动力。破除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的阻碍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投资主体和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供需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是涵盖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的一个整体,包括最终消费者的产业外部需求拉动、组织消费者的产业内部需求拉动、政府制度的产业外部供给推动和技术开发者的产业内部供给推动等四个子系统。只有各类主体不断竞争合作完善供需协同机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稳步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燕青  
创新发展无疑是经济转型的原动力,其中,企业家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关键。研究表明,企业家的市场主体功能主要决定于企业家精神,但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生与提升主要依赖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本文梳理总结了有关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状况,分别从企业家精神、创新生态系统以及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从中廓清了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确立了有关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最后,根据前述理论思路,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试图构建一个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框架,本着企业家精神、创新生态系统、商业模式价值体系创新的基本路线,指出实现中国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向目标和系统任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一博  韩少杰  苏敬勤  王淑娟  
随着开放式创新范式的兴起,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开放式特征。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承担者和原始性创新的源头,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显现出更强主导性与推动性,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成为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主导的靶向功能性食品及药物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基于系统构建的阶段性特征识别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主体、构建要素、构建机制与边界拓展特征。研究发现:(1)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经历了核心成员聚集、基本框架搭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庆国  
基于四螺旋结构的开放式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利用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加以评价。主要结论为: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日渐完善,但企业与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仍然偏低;从区域层面来看,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协调发展,创新生态系统较为完善;从各省份来看,北京、江苏、广东和上海创新生态系统较为完善,而内蒙古、海南、宁夏和青海距离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差距较远。以上结论表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各级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独具特色、相对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