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5)
2023(14906)
2022(12524)
2021(11337)
2020(9865)
2019(22408)
2018(22082)
2017(42465)
2016(22654)
2015(25166)
2014(24683)
2013(24563)
2012(22386)
2011(19882)
2010(20294)
2009(19192)
2008(19399)
2007(17780)
2006(15573)
2005(14230)
作者
(64628)
(54303)
(54195)
(51344)
(34503)
(25899)
(24500)
(21014)
(20179)
(19402)
(18276)
(18117)
(17356)
(17081)
(16808)
(16735)
(16212)
(16108)
(15691)
(15523)
(13441)
(13271)
(13103)
(12404)
(12162)
(12098)
(12052)
(11989)
(10879)
(10756)
学科
(97831)
经济(97725)
(92627)
(83758)
企业(83758)
管理(82285)
方法(41920)
数学(32398)
数学方法(32073)
业经(31576)
(31084)
(31030)
中国(24415)
(22558)
财务(22525)
财务管理(22492)
农业(21878)
技术(21867)
企业财务(21273)
(20085)
理论(18549)
(18216)
地方(18098)
(18079)
(18066)
(17178)
贸易(17164)
(16682)
环境(16646)
(16634)
机构
学院(325185)
大学(320473)
(136438)
经济(133783)
管理(130241)
理学(111319)
理学院(110176)
管理学(108551)
管理学院(107937)
研究(104875)
中国(83191)
(67570)
(64533)
科学(63319)
(56415)
(52741)
(51650)
财经(50599)
中心(49340)
业大(47717)
研究所(47367)
(45742)
农业(44182)
北京(42395)
经济学(41008)
(40566)
(39603)
师范(39203)
(37807)
经济学院(37135)
基金
项目(211189)
科学(168148)
研究(156426)
基金(153613)
(133023)
国家(131840)
科学基金(114692)
社会(100711)
社会科(95523)
社会科学(95495)
(84851)
基金项目(81722)
自然(73312)
自然科(71612)
自然科学(71588)
教育(70702)
自然科学基金(70367)
(69735)
编号(62821)
资助(60744)
成果(49712)
(49522)
重点(47572)
(46617)
(46176)
创新(45365)
(44166)
课题(42851)
国家社会(41776)
(40541)
期刊
(156881)
经济(156881)
研究(93721)
中国(66649)
(54798)
管理(53485)
(51963)
学报(47154)
科学(45498)
大学(36328)
农业(35160)
学学(34201)
教育(32227)
技术(31485)
(30069)
金融(30069)
业经(28063)
财经(25488)
经济研究(24164)
(22384)
(22126)
问题(20279)
技术经济(19498)
科技(16287)
(16261)
财会(16111)
商业(15993)
现代(15978)
(15498)
世界(14652)
共检索到493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曲霏  张慧颖  
近年来,微创新是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如何驱动企业微创新是相关研究亟需回答的问题。整合创新生态系统3个层面六大要素,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18个微创新案例为样本,探讨创新生态系统驱动企业微创新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第一,单个创新生态系统要素并不构成企业高微创新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3条高微创新驱动路径,即机会识别主导下的用户驱动型、机会识别主导下的环境与用户参与驱动型,以及机会识别主导下的环境、组织学习与领先用户驱动型。此外,非高微创新驱动路径仅有一条,且与高微创新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第三,机会识别能力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高微创新的3个组态及非高微创新一个组态中,说明机会识别能力对企业微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丹丽  付益鹏  高琨  
以创新生态系统为视角,引入创新资源互动与生态系统规范机制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探究价值共创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基于307家企业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和层级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不完全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创新资源互动部分中介价值共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生态系统规范机制部分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对创新资源互动的影响。最后提出,创新生态系统调控方与企业要差异化地制定提升创新绩效的实施方案,营造活跃的创新资源互动氛围,形成并完善系统内生态规范机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寅  贾翠雪  张明明  张建宇  蔡双立  
依据现有系统创新分类,以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系统双元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构建“资源基础—共生网络—制度环境”前因条件组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上述组态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不存在必要条件,但共生网络包含于各简约解;(2)4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开发性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3)3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探索性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知识产权保护;(4)2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水平双元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和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寅  贾翠雪  张明明  张建宇  蔡双立  
依据现有系统创新分类,以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系统双元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构建“资源基础—共生网络—制度环境”前因条件组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上述组态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不存在必要条件,但共生网络包含于各简约解;(2)4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开发性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3)3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探索性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知识产权保护;(4)2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水平双元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和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包宇航  于丽英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在创新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竞合机制等六种机制是企业生存与进化的根基。深入探究在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资源整合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集成机制推动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推动协同进化能力的提升。最后以阿里巴巴建立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政  马静  张勇  
关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和创新生态的研究多关注大型企业及复杂产品系统,而对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缺乏探讨。本研究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研究了国内外新兴经济体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赶超机制。结果表明:高赶超绩效企业的追赶过程普遍存在“两跨越一壁垒五阶段”的特征;存在驱动高赶超绩效的四条路径:壁垒保护型路径、迂回竞争型路径、细分立足型路径和合作研发型路径;存在技术锁定型、需求阻碍型、竞争阻碍型和渠道依附型四类抑制科技型企业赶超绩效的路径。本研究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视角,为技术赶超绩效的研究提供了中小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对于从创新生态治理视角认识中小型科技企业赶超跨越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国富   李露露  
“双碳”背景下,如何驱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文章从内外部视角整体切入,利用108家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化转型、产权性质、ESG信息披露、政府环保补助、环境规制、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协同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个因素不构成企业绿色创新驱动模式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存在非对称性影响,要素之间以组态形式联合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研究结果揭示了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背后的复杂成因,以期为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提供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微微  蔡玉胜  陈阳阳  
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生态系统构成主体之间呈现复杂的动态竞合关系,政府补贴与监管对创新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包含核心企业、合作企业与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型,利用MATLAB模拟不同参数变化下三方博弈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开创性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系数、投机系数、违约惩罚、政府补贴等因素对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行为具有影响。为实现创新生态系统不同主体博弈的演化稳定均衡,企业要加强开创性创新资源建设,增强对外合作主动性;建立企业间良好的信任机制,强化创新资源安全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激励作用,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士健  张翼彤  周忠宝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阈,将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两个子系统,在充分考虑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超效率网络DEA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年~2016年间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整体创新效率和子系统创新效率均较高,且转化应用效率略高于技术研发效率,但各地区的创新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高技术企业传统发展格局面临重整,东部地区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地区后发效应渐显,中部凹陷问题依然严重;一些资源大省、传统产业强省发展不足,而部分西部省区开始崛起。耦合协调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水平不同,其中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协调度较高,四川、湖北等地基本协调,内蒙古、青海等则存在系统失调问题。我国创新系统失衡问题将长期存在,但预计四川、贵州、陕西、重庆等地将有明显改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铁鑫  杜静然  伊茹罕  
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以小米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占位视角,探究核心企业数据驱动能力对创新质量的提升过程与机理,试图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占位视角下数据驱动能力对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企业数据驱动能力是动态发展的,数据驱动能力通过适配的创新生态系统占位提升创新质量。在数据驱动能力偏弱时,应适配创新生态体系“核心生态层”占位,有利于核心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前的原始积淀;在数据驱动能力偏强时,应适配“核心生态层+底层生态层”的创新生态系统占位,有益于核心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提升。最终搭建出创新生态系统占位视角下数据驱动能力对核心企业创新质量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并明确提出应根据数据驱动能力选择创新生态系统占位,积极推动核心企业创新质量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伟  
本文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视角出发,在吸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包括基于技术平台的共生式创新机制,基于专利交叉许可的定价机制,基于"生态位"的决策机制,基于"谈判力"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基于专用性资产的投资锁定机制,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分别从政府、核心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目的是有效制约系统内部的投机行为,确保系统繁衍活力和健康运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伟  
本文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视角出发,在吸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包括基于技术平台的共生式创新机制,基于专利交叉许可的定价机制,基于"生态位"的决策机制,基于"谈判力"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基于专用性资产的投资锁定机制,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分别从政府、核心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目的是有效制约系统内部的投机行为,确保系统繁衍活力和健康运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君  任腾飞  戈兴成  贾倩  
为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思路,从生态学视角考察资源型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从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资源、创新环境4个层面明确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驱动因子,构建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的关键驱动因子识别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并类比资源型城市的演化过程,将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化期4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内关键驱动因子和集聚机制、扩散机制的作用机理,揭示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金对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企业容易受到其他驱动因子的影响,创新体制及政策对其他驱动因子的影响度最大,企业和技术创新的中心度最大;资源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随着演化状态的提升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扩散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基础。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正银   郝雅辉   包凤耐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区别于单一视角实证检验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基于整体观视角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三个层面构建制造企业衍生平台创新生态价值创造的分析框架,以35家制造企业衍生平台为案例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六个前因条件对衍生平台创新生态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1)单个前因条件不构成引致高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2)存在四条产生高价值创造的组态,可归为企业主导型(H1)、政府-企业推动型(H2)和政府-市场-企业联合驱动型(H3a、H3b);(3)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高价值创造的平台创新生态系统要素组合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舒扬  朱強  王兴元  
绿色创新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已成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本文构建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导向机制模型,并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多元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顾客导向、市场竞争导向、技术进步导向、企业环境责任导向和政策法规导向均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导向和企业环境责任导向对绿色工业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均有正向影响;顾客导向和市场竞争导向仅对绿色产品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政策法规导向仅对绿色工艺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创新,首先要准确识别影响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关键导向因素,其次要有效发挥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多元导向协调作用,再次要充分发挥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关键成员作用,最后要循序渐进构建中小企业绿色创新导向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