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3)
- 2023(15906)
- 2022(13700)
- 2021(12890)
- 2020(10736)
- 2019(24557)
- 2018(24312)
- 2017(46758)
- 2016(24898)
- 2015(27715)
- 2014(27374)
- 2013(26538)
- 2012(23888)
- 2011(21287)
- 2010(20905)
- 2009(18892)
- 2008(17857)
- 2007(15254)
- 2006(13008)
- 2005(10726)
- 学科
- 济(94262)
- 经济(94166)
- 管理(76955)
- 业(71783)
- 企(61282)
- 企业(61282)
- 方法(46351)
- 数学(39961)
- 数学方法(39397)
- 农(25778)
- 中国(24590)
- 财(23848)
- 业经(22444)
- 学(20934)
- 技术(20833)
- 地方(19154)
- 环境(17997)
- 理论(17439)
- 农业(17434)
- 和(16049)
- 贸(15931)
- 贸易(15919)
- 制(15615)
- 务(15576)
- 财务(15502)
- 财务管理(15470)
- 易(15449)
- 划(15182)
- 企业财务(14640)
- 银(13726)
- 机构
- 大学(340890)
- 学院(340367)
- 管理(141408)
- 济(131596)
- 经济(128746)
- 理学(124555)
- 理学院(123196)
- 管理学(120886)
- 管理学院(120267)
- 研究(106188)
- 中国(77873)
- 京(70949)
- 科学(67737)
- 财(58112)
- 业大(51906)
- 农(51120)
- 所(50388)
- 中心(49679)
- 财经(47906)
- 江(47290)
- 研究所(46629)
- 范(45139)
- 师范(44709)
- 北京(43828)
- 经(43801)
- 农业(39875)
- 院(39543)
- 经济学(39109)
- 州(38907)
- 商学(36701)
- 基金
- 项目(247871)
- 科学(196938)
- 研究(181210)
- 基金(181020)
- 家(157413)
- 国家(156088)
- 科学基金(136248)
- 社会(114965)
- 社会科(108911)
- 社会科学(108886)
- 省(97673)
- 基金项目(97089)
- 自然(89652)
- 自然科(87615)
- 自然科学(87595)
- 自然科学基金(86016)
- 教育(83919)
- 划(81906)
- 编号(73505)
- 资助(72927)
- 成果(57331)
- 重点(55177)
- 创(54861)
- 部(54176)
- 发(52402)
- 创新(50560)
- 课题(49782)
- 科研(47342)
- 国家社会(47177)
- 教育部(46921)
- 期刊
- 济(135259)
- 经济(135259)
- 研究(92775)
- 中国(60204)
- 学报(53021)
- 管理(51401)
- 科学(49543)
- 农(45406)
- 财(43325)
- 大学(41190)
- 教育(38954)
- 学学(38720)
- 农业(32242)
- 技术(31542)
- 业经(24184)
- 融(23756)
- 金融(23756)
- 财经(22130)
- 经济研究(21346)
- 经(18896)
- 科技(18720)
- 图书(17834)
- 问题(17226)
- 技术经济(16671)
- 业(16538)
- 版(15838)
- 理论(15796)
- 资源(15592)
- 商业(15137)
- 现代(14953)
共检索到468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贵 刘雪芹
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场理论,以生态场视角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作用机理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创新生态场"活化"了创新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场内追赶竞争力、合作外溢力、环境根植力及外力以正向动力或负向阻力形式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内部网络,推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不断螺旋上升和演化。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场 作用机理 演化过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镒 刘人怀 陈海权
平台理论已经成为战略管理领域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但平台领导的演化过程及机理尚未得到理论解释。文章基于平台生命周期剖析平台领导演化过程及机理,研究发现,平台领导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初创期的捕获猎取机制、发展期的连接整合机制及成熟期的赋能共创机制;平台架构、组件、用户基础、互补性系统是平台领导演化的资源基础;创业文化、扩张文化和共赢文化是平台领导演化的文化因素;技术标准环境、集成聚合环境、协同共创环境是平台领导演化的系统环境;平台架构创新和平台模块创新是平台领导演化的主要创新模式;网络效应推动平台用户基础的安装;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共享是平台领导演化的价值驱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莹 韩立民 徐杰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发展历程的调查,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动力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核心企业在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经历了学研主导型"点对点"合作创新、市场驱动型多领域合作创新与企业主导型平台化合作创新三个阶段,核心企业在系统中的主导能力不断增强,要素整合效率不断提升,创新领域由单一品种创新逐渐发展为全链条、跨产业的多元化创新;第三,在利益驱动力、政策引导力、市场拉动力和技术支持力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协同演化推动了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性演化和升级。基于此,本文认为,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本质是核心企业推动下的创新主体与要素协同进化的过程,依托龙头企业构建海水养殖创新生态系统是促进中国海水养殖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莉 游竹君
本文从知识流动角度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问题,为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探讨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知识流动效率、网络联系紧密程度随价值网络演化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价值网络演化,知识流动效率呈现U型变化规律,网络联系紧密程度与知识流动效率变化基本同步且同时上升或下降;②价值网络演化前期,知识流动效率不会随着价值网络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网络进入成熟期后,增加获取新的合作伙伴的概率可有效提升知识流动效率。最后指出了对创新企业的启示与政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价值演化 知识流动 仿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曦 刘鑫
试图建构一种基于专利的数智低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框架,运用专利信息这一客观技术创新资源,识别出系统中的数智创新主体,并对系统的动态演化与交互联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Y02P(货物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和Y02E(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发电、输电、配电有关)一直是数智低碳产业的热点专利技术领域;中国是数智低碳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市场,其他重要的市场还包括美国、韩国、日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外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以大型企业为主,我国则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是该产业中重要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因此,根据结论提出我国数智低碳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一是从政府层面出台针对数智低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政策,并搭建校企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二是从产业层面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培育,组建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联合体;三是从创新主体层面开展数智低碳专利的海外专利布局,并挖掘热点与前沿技术领域中的技术机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学梅 韩宇航 代梦鑫
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已有文献主要聚焦创新生态或开放式创新,将两者结合探讨其演化机理的研究较少。基于国内外开放式创新相关研究,结合种群生态学理论,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并运用MATLAB仿真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挖掘。结果表明: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包括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且演化的4个序参量呈现如下态势:生态网络规模在3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生态网络密度在3个阶段呈现缓慢增长的S型趋势;生态网络平均聚类系数在初创期和成熟期增长缓慢,在成长期增长迅速;核心企业在3个阶段均占据优势生态位,并在成熟期达到最高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学梅 韩宇航 代梦鑫
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已有文献主要聚焦创新生态或开放式创新,将两者结合探讨其演化机理的研究较少。基于国内外开放式创新相关研究,结合种群生态学理论,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并运用MATLAB仿真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挖掘。结果表明: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包括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且演化的4个序参量呈现如下态势:生态网络规模在3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生态网络密度在3个阶段呈现缓慢增长的S型趋势;生态网络平均聚类系数在初创期和成熟期增长缓慢,在成长期增长迅速;核心企业在3个阶段均占据优势生态位,并在成熟期达到最高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石梅 张玉瑶 王自媛 闫娜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二元交互”转向“网络系统”。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和顾客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可能损失小于不参与时的潜在损失、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成本时,系统最终演化至三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理想演化稳定状态。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平台潜在收益、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核心企业为激励顾客创新给予的奖励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明显影响。其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
关键词:
数字创新 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演化博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二元交互”转向“网络系统”。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和顾客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可能损失小于不参与时的潜在损失、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成本时,系统最终演化至三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理想演化稳定状态。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平台潜在收益、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核心企业为激励顾客创新给予的奖励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明显影响。其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
关键词:
数字创新 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演化博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芹良 解学芳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创新发展中,突出强调创新发展中联动、开放、协同、共生、演化等生态特征,实现了创新范式的变革;众创空间在主体结构、内在属性、组织等方面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拟合性,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探索得出众创空间四大作用机理:内生竞合是众创空间生成的需求牵引机理;开放协同是众创空间成长的资源集聚机理;系统多样是众创空间共生的功能聚合机理;动态演化是众创空间形成的系统优化机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 饶德坤 游静 何晓敏
结合"创新3.0",基于技术、市场和社会生态位构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框架;采用生物进化理论描述各生态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模型,并通过8家新材料上市公司的演化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演化仿真结果表明:技术生态位与企业发展并非线性相关,企业应根据政策和市场情况确定合适的研发费用率;市场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对以研发费用率为代表的技术生态位影响不大;社会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受限于市场和技术生态位,在其到达一定程度后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小。
关键词: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 演化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平峰 张旺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非线性耗散自组织共生系统,具有类比生态系统递进演化机制,三大栖息者研究群、开发群和应用群交织成相互竞争、协同演化的多边多向交流机制。本文以三大种群为切入点,紧扣生态学特征,引入Logistic增长模型,构建多种群共生演化动力学模型,运用数值仿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不同共生模式下种群共生演化规律,实证预测中国创新生态系统1990—2050年共生演化趋势。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种群共生演化轨迹符合Logistic增长规律,分起步、成长、成熟和饱和4个时期;共生演化均衡态及均衡条件取决于种群之间共生度的强弱;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正处于成熟期后半阶段,演化模式为互利共生,预计2030—2050年为饱和时期。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共生演化 共生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生态进化理论和混沌理论,结合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分析其知识优势(专有性、成本领先和利益领先)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点—链—网"立体演化过程,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演化分为生命周期阶段、生态进化阶段和混沌共生阶段;并以苹果、三星和华为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对上述演化阶段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知识优势的演化体现了酝酿、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过程;知识优势链的演化包括遗传、衍生、变异和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宇婷 易加斌 俞澜天
随着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数字领先企业与数字追随企业围绕关键数字技术突破以及数字化转型展开了合作。针对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对称依赖现象,本文基于不对称依赖视角,构建数字领先企业与数字追随企业合作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市场机制与公共管理者参与机制下双方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与机理,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追随企业的机会成本损失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双方合作起积极影响;(2)数字领先企业机会成本收益对双方合作起消极影响;(3)适度的知识距离有助于促进双方的合作;(4)公共管理者参与机制相对于市场机制更能有效规范合作双方行为,促进双方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