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37)
2023(17691)
2022(15177)
2021(14037)
2020(11742)
2019(26329)
2018(26294)
2017(50558)
2016(27124)
2015(30185)
2014(29743)
2013(29592)
2012(26656)
2011(23942)
2010(24114)
2009(22837)
2008(22240)
2007(20085)
2006(17855)
2005(15600)
作者
(77316)
(64377)
(64065)
(60684)
(40655)
(30799)
(28910)
(25103)
(24238)
(23004)
(21784)
(21517)
(20283)
(20210)
(19604)
(19599)
(19064)
(19041)
(18332)
(18295)
(15962)
(15788)
(15488)
(14870)
(14436)
(14407)
(14285)
(14226)
(12939)
(12710)
学科
(112573)
经济(112444)
(105462)
管理(89884)
(87026)
企业(87026)
(49080)
方法(48021)
数学(37888)
数学方法(37494)
业经(36203)
农业(32839)
(31241)
中国(28782)
技术(23991)
地方(22994)
(22231)
财务(22161)
财务管理(22135)
(22108)
(21080)
企业财务(20928)
理论(20804)
(20166)
环境(19123)
(19108)
贸易(19092)
(18937)
(18516)
(18226)
机构
学院(388416)
大学(380768)
管理(160215)
(157533)
经济(154291)
理学(138527)
理学院(137157)
管理学(135033)
管理学院(134340)
研究(122931)
中国(95146)
(80621)
科学(75941)
(72889)
(69765)
业大(61288)
(60397)
(58695)
中心(57299)
农业(55887)
财经(55786)
研究所(54762)
(50580)
北京(50114)
(48698)
师范(48278)
(47161)
经济学(45380)
(44347)
经济管理(43576)
基金
项目(263395)
科学(208885)
研究(196571)
基金(190650)
(164364)
国家(162858)
科学基金(142069)
社会(125309)
社会科(118530)
社会科学(118501)
(105811)
基金项目(101878)
自然(91026)
自然科(88863)
自然科学(88845)
教育(87867)
自然科学基金(87283)
(86198)
编号(81569)
资助(76293)
成果(64038)
(58323)
重点(57967)
(57730)
(56973)
课题(54495)
创新(53754)
国家社会(51033)
(49714)
(49481)
期刊
(182070)
经济(182070)
研究(109394)
中国(74412)
(71976)
管理(61372)
学报(56966)
科学(54922)
(54231)
农业(48978)
大学(44234)
学学(42003)
教育(39237)
业经(36684)
技术(35766)
(33855)
金融(33855)
财经(26509)
经济研究(26355)
(25864)
问题(23964)
(22796)
技术经济(21278)
科技(20441)
现代(19176)
(18891)
商业(18679)
图书(17888)
理论(17552)
资源(16984)
共检索到569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施荣连   施建林  
农业产业集聚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完善农村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并探讨如何通过重构农业产业链条来实现农业产业集聚,以期望能开创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胜   艾静静   袁威   朱胜  
碳足迹可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影响效应对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2000—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9年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从推动农业产业合理集聚、加强区域之间农业碳减排合作以及因地制宜施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石璋铭  徐道宣  
集聚作为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能够促进创新所需的知识生产与汇集,进而带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以2011—2016年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集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集聚对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等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网络、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为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却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海艳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实施路径。首先基于架构者理论,研究发现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内部架构者能量群、外部架构者调节群和数字农业创新生境三个方面。其次数字赋能下的能量群内部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群和调节群之间相互作用促进数字农业创新主体的集聚,进而逐渐形成复杂的数字农业创新链,包括数字农业企业创新链、产学研创新链和辅助创新链,多元化的链条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创新生态网络。最后提出“环境—主体—链条—网络”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实施路径,包括营造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环境、打造数字农业创新生态“命运共同体”、优化数字农业多层次创新生态链、构建数字农业热带雨林式创新网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包宇航  于丽英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在创新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源整合机制、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能力集成机制、耦合机制、竞合机制等六种机制是企业生存与进化的根基。深入探究在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资源整合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基础组织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集成机制推动协调控制能力的提升,耦合机制和竞合机制推动协同进化能力的提升。最后以阿里巴巴建立的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证分析,验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廖民超  蒋玉石  金佳敏  高增安  
本文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在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聚焦数字创新的组织属性,重构了企业数字创新能力的内涵、结构并进行量表开发与检验:(1)基于国内外文献,对跨行业、跨层级、跨职能的51名企业管理者进行访谈并编码;(2)探索性因子分析(N=226)净化量表,确定“数字技术基础能力、数字技术融合能力、创新需求捕捉能力、创新系统协同能力”4个子能力维度共22个题项;(3)验证性因子分析(N=245)等方法检验量表,验证了数字创新能力的有效性。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方法来衡量数字创新能力,为后续数字化情景下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测量工具,也为指导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全面的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艳荣  
笔者从农业产业集聚的视角,探索了集聚区网络结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砀山县酥梨产业集聚区300家农户的调研结果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结构性检验,验证了这三个因素对农业产业集聚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研究表明,网络结构密集会促进区域内知识溢出和集聚成员的吸收能力加强,吸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知识的溢出,而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农业技术创新直接正相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滨铜  王志刚  
农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鲜有文献关注治理机制对其发展演进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ocial Ecological System,SES)分析框架,构建了农业产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行动主体跨期博弈模型,剖析了关系和契约治理机制在系统发展不同阶段治理绩效的相对变化及其对系统演进的影响,并基于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开原胜利牧业主导下的农业产业生态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理论结合案例分析表明:农业产业生态系统演进路径呈现关系治理不断减弱、契约治理不断增强的绩效特征;发展初期,关系治理对促进农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合作化建立起到主要作用;发展中期,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优势互补、纵向嵌合形成协同治理效应,对促进产业化快速深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发展成熟期,契约治理基于系统演进情境不断优化设计,拓展有限理性,对促进产业化稳固可持续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本文研究发现丰富了农业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内涵,揭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治理机制动态调适的优化规律,拓宽了产业化集体行动研究的理论边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芹良  解学芳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创新发展中,突出强调创新发展中联动、开放、协同、共生、演化等生态特征,实现了创新范式的变革;众创空间在主体结构、内在属性、组织等方面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拟合性,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探索得出众创空间四大作用机理:内生竞合是众创空间生成的需求牵引机理;开放协同是众创空间成长的资源集聚机理;系统多样是众创空间共生的功能聚合机理;动态演化是众创空间形成的系统优化机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妍  
制造业产业安全事关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论文在对国内外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体系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梳理基础上,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运用系统思维方法,从"产业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产业发展能力、产业恢复能力、产业控制力"提出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五因素模型"。采取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设置权重,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2006—2016年评价数据。实证显示中国制造业安全状态有所改善,且总体呈现好转趋势,但处于"安全"的边沿状态。需要从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战略角度维护制造业安全,引导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确保制造业的自我恢复力和对产业的控制力,从制造大国迈进制造强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宏起   赵天一   李玥  
产业生态化与数字化趋势同步深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基于政策组合理论和动态组态视角,分析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的构成要素,并以30个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探索系统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前因政策组态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由“政策战略—政策工具—实施情境”构成,其中政策工具根据系统不同的“转型失灵”划分为9种类型;在系统数字化转型启动、扩张和深入期,政策工具的有效组态皆不唯一,在政策战略指导下形成适用不同省域情境的多样化支持机制;在时间情境维度,核心政策工具既存在3个阶段的主导轨迹,也有某一或两个阶段的转折轨迹,政策工具的互补和替代机制分别呈现混合轨迹和转折轨迹。研究结果拓展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视域,丰富了政策组合理论应用情境及实证方法,并为产业数字化实践和政策优化提供了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梁  高雅  
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既要激发创新主体的供给推动力,也要注意创新客体的需求拉动力。破除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的阻碍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投资主体和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供需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是涵盖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的一个整体,包括最终消费者的产业外部需求拉动、组织消费者的产业内部需求拉动、政府制度的产业外部供给推动和技术开发者的产业内部供给推动等四个子系统。只有各类主体不断竞争合作完善供需协同机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稳步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帅  吕荣胜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是业界和学者非常关注的重要内容。检索国内有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文献,回顾和梳理了围绕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开展研究的8个核心关注点,即产业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产业情景、结构要素、模型构建、运行机制、对策建议和研究方法等,对国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向,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帅  吕荣胜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是业界和学者非常关注的重要内容。检索国内有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文献,回顾和梳理了围绕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开展研究的8个核心关注点,即产业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产业情景、结构要素、模型构建、运行机制、对策建议和研究方法等,对国内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向,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珂  乔钰容  
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理论和生态学理论提出的概念,其进化过程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对进化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其进化过程,更好发挥系统各要素的功能,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生态学思考引入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对概念给予界定,并从创新、生态、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特征分析,探索性提出由自组织进化机制、遗传变异进化机制、竞争共生进化机制构成的内部机制和由市场选择机制与政府支持机制构成的外部机制共同作用的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进化机制。自组织进化机制是系统结构化、有序化的重要推手,遗传变异机制是系统复制优良"基因"和增加多样性的基本保障,竞争共生机制是系统健康、协同发展前提。市场选择机制是系统的优化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支持机制则为系统提供了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及服务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