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0)
- 2023(7759)
- 2022(6494)
- 2021(6256)
- 2020(5175)
- 2019(11570)
- 2018(11318)
- 2017(20605)
- 2016(10395)
- 2015(11681)
- 2014(10732)
- 2013(10556)
- 2012(9903)
- 2011(9197)
- 2010(9010)
- 2009(8451)
- 2008(8206)
- 2007(7172)
- 2006(6280)
- 2005(5686)
- 学科
- 济(45084)
- 经济(45050)
- 管理(36762)
- 业(35045)
- 企(29711)
- 企业(29711)
- 方法(18570)
- 中国(17192)
- 技术(16902)
- 数学(16182)
- 数学方法(16098)
- 技术管理(12280)
- 环境(11868)
- 农(11191)
- 贸(11102)
- 贸易(11092)
- 易(10942)
- 财(10204)
- 业经(9745)
- 划(9300)
- 制(8609)
- 银(8522)
- 银行(8517)
- 行(8322)
- 融(7897)
- 金融(7897)
- 学(7454)
- 农业(7412)
- 和(7021)
- 地方(6949)
- 机构
- 大学(149153)
- 学院(147000)
- 济(73435)
- 经济(72495)
- 管理(59563)
- 研究(54794)
- 理学(51514)
- 理学院(51002)
- 管理学(50537)
- 管理学院(50244)
- 中国(43675)
- 京(31760)
- 财(30589)
- 科学(29495)
- 所(26023)
- 财经(24730)
- 中心(24052)
- 经济学(23998)
- 研究所(23735)
- 经(22856)
- 经济学院(21586)
- 北京(20782)
- 江(19871)
- 院(19869)
- 财经大学(18598)
- 农(17977)
- 范(17678)
- 师范(17564)
- 商学(17239)
- 商学院(17067)
- 基金
- 项目(100497)
- 科学(82629)
- 研究(76710)
- 基金(76323)
- 家(66382)
- 国家(65903)
- 科学基金(57544)
- 社会(53291)
- 社会科(50811)
- 社会科学(50800)
- 基金项目(39817)
- 省(36620)
- 自然(34168)
- 教育(33537)
- 自然科(33472)
- 自然科学(33461)
- 自然科学基金(32955)
- 划(31298)
- 资助(29903)
- 创(28055)
- 编号(27552)
- 创新(25251)
- 国家社会(24056)
- 部(23774)
- 重点(22708)
- 发(22529)
- 成果(22131)
- 中国(22060)
- 教育部(20984)
- 制(20547)
共检索到225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在庆在《民主与科学》2008年第4期撰文认为,现代科学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科学绝不是一个孤立系统。任何科学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它与背景相互依存。科技创新除了重大的发现发明外,更应该包括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科研资助体系的与时俱进等诸多与社会文化
关键词:
现代科学 资助体系 后发国家 硬件设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海英 尚晶
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中国工业行业环境规制成本,发现工业环境规制成本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但其污染偏好性不显著。工业科技创新指标对其环境规制成本的面板回归结果表明,工业环境规制成本对科技创新的敏感性较强,但是对不同科技创新指标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企业科技活动增加、科技从业人员比重提高、企业专利数量增加都对降低环境规制成本起到积极作用;而新产品收入比重和研发经费投入比重对降低环境规制成本的作用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伯云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已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是对我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和推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把握。十七大报告还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处于培养创新人才、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文化前沿的高等学校,理应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发挥好"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娄金华 黄秉杰 张继成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人类农业(这是指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整个大农业,下同)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少国家都相继走上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我国也不例外。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效生态农业正面临着降低成本、改良环境的双重使命。面对加入WTO后的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必须科学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不遗余力地推进技术创新与生态建设,农业成本的降低、效益的提高及其生态环境的改良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才有新的希望与出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庆修
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位居首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健全市场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发挥好人才和"互联网+"的作用,培育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塑造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让发展更有品位和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庆修
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位居首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健全市场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发挥好人才和"互联网+"的作用,培育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塑造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让发展更有品位和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兰剑 李瑞婷
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依据2006-2015年中国ICT产业数据,分析了内部创新和外源创新两类创新对产业绩效的影响差异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内部创新是ICT产业最重要的创新动力,内部R&D经费支出显著性水平高于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但前者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程度小于后者;外源创新总体绩效不佳,多种创新模式正向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
关键词:
ICT产业 内部创新 外源创新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向丽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整体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且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所有省份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且变化平稳,但考察期内不同省份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并呈现出显著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时空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静惠 张向前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人才的成长环境关系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成效。通过回顾生态管理理论的内涵与原则,找出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存在科研环境有待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企业内部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创新驱动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包括内部环境生态系与外部环境生态系二重影响因子;提出营造良好创新驱动科技人才环境需通过生态型政府、生态型企业、生态型教育、生态型制度以及国内外生态体五力共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静惠 张向前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人才的成长环境关系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成效。通过回顾生态管理理论的内涵与原则,找出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存在科研环境有待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企业内部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创新驱动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包括内部环境生态系与外部环境生态系二重影响因子;提出营造良好创新驱动科技人才环境需通过生态型政府、生态型企业、生态型教育、生态型制度以及国内外生态体五力共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志康 赵旭杰 童恒庆
本文利用"欧洲创新记分牌"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比较。首先建立国家科技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给出可行的评价程序。计算结果表明,在总体上,中国科技创新指数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参加"欧洲创新记分牌"比较的33个国家相比,排名第22位,仅强于大多数东欧国家。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科技创新指数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翌琳 吴洁琼
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万方知识平台的科技论文大数据进行抓取,基于社会网络方法构建了作者合作网络、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和地区合作网络,对网络的基本属性、关键节点进行了个性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技创新论文稳步上升并呈现空间集聚性,"农业"、"大学生"等关键词成为研究热点,产学研合作不断加深,但从区域看,由东向西区域协同创新能力逐渐减弱,核心作者间的信息分享与协同创新较少,处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经营范围或研究方向的机构单位之间更容易展开合作。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网络爬虫 文本挖掘 合作网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群
<正>“中国碳谷”这一概念,以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为目标提出,主要围绕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四个着力点,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构建一个以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为核心,集气候韧性安全、绿色低碳发展、碳数智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加速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聚集城市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