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1)
- 2023(12643)
- 2022(10729)
- 2021(9678)
- 2020(8494)
- 2019(19226)
- 2018(18976)
- 2017(36794)
- 2016(19963)
- 2015(22508)
- 2014(22053)
- 2013(21938)
- 2012(20446)
- 2011(18331)
- 2010(18495)
- 2009(17687)
- 2008(18027)
- 2007(16510)
- 2006(14278)
- 2005(12868)
- 学科
- 济(90767)
- 经济(90665)
- 业(85839)
- 企(84209)
- 企业(84209)
- 管理(79672)
- 方法(46007)
- 数学(37018)
- 数学方法(36768)
- 财(31203)
- 业经(26101)
- 务(23496)
- 财务(23477)
- 财务管理(23437)
- 企业财务(22320)
- 中国(20333)
- 技术(20312)
- 农(19462)
- 制(17531)
- 划(17162)
- 和(16781)
- 贸(16586)
- 贸易(16577)
- 理论(16420)
- 易(16104)
- 地方(15641)
- 环境(15125)
- 学(14583)
- 策(14303)
- 技术管理(14054)
- 机构
- 学院(293047)
- 大学(291055)
- 济(125401)
- 经济(123007)
- 管理(122212)
- 理学(105603)
- 理学院(104590)
- 管理学(103241)
- 管理学院(102687)
- 研究(88373)
- 中国(70125)
- 财(60000)
- 京(59320)
- 科学(51592)
- 财经(47857)
- 江(45223)
- 所(43457)
- 经(43323)
- 中心(41975)
- 农(41766)
- 业大(39720)
- 研究所(38927)
- 经济学(38583)
- 北京(36924)
- 州(35449)
- 财经大学(35418)
- 经济学院(35093)
- 商学(34963)
- 商学院(34679)
- 范(33934)
- 基金
- 项目(190017)
- 科学(152603)
- 基金(140479)
- 研究(139877)
- 家(120217)
- 国家(119149)
- 科学基金(105259)
- 社会(91922)
- 社会科(87281)
- 社会科学(87254)
- 省(75570)
- 基金项目(74613)
- 自然(67692)
- 自然科(66239)
- 自然科学(66219)
- 自然科学基金(65152)
- 教育(65076)
- 划(62241)
- 资助(57068)
- 编号(55548)
- 创(45358)
- 成果(44073)
- 部(42948)
- 重点(42181)
- 创新(41470)
- 发(40147)
- 业(38185)
- 国家社会(37907)
- 课题(37787)
- 教育部(37768)
- 期刊
- 济(136979)
- 经济(136979)
- 研究(82171)
- 中国(55992)
- 财(52116)
- 管理(50048)
- 学报(39789)
- 科学(39119)
- 农(35555)
- 大学(30790)
- 学学(29148)
- 技术(27698)
- 教育(26983)
- 融(26690)
- 金融(26690)
- 财经(25110)
- 农业(23396)
- 业经(22563)
- 经济研究(21933)
- 经(21566)
- 技术经济(18167)
- 问题(17720)
- 财会(15645)
- 业(15210)
- 贸(15209)
- 商业(15038)
- 策(14474)
- 统计(14371)
- 会计(14244)
- 科技(14209)
共检索到431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艳民 张言彩
利用1991—2010年中国创新活动的数据,以校企联合申请专利数表征校企协同创新产出,以政府支持力度、产业结构特征、人力资本条件和市场制度4个间接指标反映创新环境,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创新环境对校企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新环境的4个要素对校企协同创新产出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总体来看,校企协同创新能力受外界创新环境要素的影响,国家创新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校企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协同创新 创新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保全 罗承选 潘利梅
协同创新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大科学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推动和实施的重大战略工程,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协同创新不仅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客体的创新,更需要本质意义上的精神发展——以人为主体的创新;不仅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科学研究的实践互动与密切合作,更是精神和文化层面上的深入交流和高度认同。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有着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特性以及特殊的研究视角。原创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程中华
本文采用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多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协同创新效率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而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提高本地区的协同创新效率。提高研发强度对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军 王佳玮 程中华
本文采用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多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协同创新效率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产业聚集显著促进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而且协同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提高本地区的协同创新效率。提高研发强度对地区协同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飞雁
竞争全球化和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已由相对静态的模式转换为动态的超竞争,而动态的竞争需要企业具有动态能力予以应对。当前,企业仅靠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来抢夺市场很难成功,企业开始逐步向外延伸自己的资源获取范围,企业有必要通过供应链协同创新来实现动态能力的提升。因此,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供应链协同创新与绩效实证分析,得到结论为:动态能力对于供应链绩效的作用是通过供应链协同创新表现出来的,即动态能力能够促进供应链协同创新,进而通过供应链协同创新提高整体的供应链绩效。
关键词:
动态能力 供应链绩效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嘉琳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和原始创新的主力军。运用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江西省代表性高校2012-2017年科技创新效率,发现大部分高校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都不高,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通过和中东部同类高校的比较进一步发现,江西省高校突出的问题表现为科技创新研发人员投入和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以及鉴定成果数和产学研实际收入较低。基于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江西省 高校 协同创新效率 DEA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任南 鲁丽军 何梦娇
为了探析企业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影响,构建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协同创新能力与协同创新绩效三者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通过217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包括大数据有形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源三个维度,其中,大数据有形资源对人力资源、无形资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通过大数据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对协同创新能力产生间接影响。大数据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均通过协同创新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协同创新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明辉 陈扬
文章将技术知识特征和关系联接强度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构建了纵向协同创新模式分析模型。运用LCA方法实证识别出三类纵向协同创新模式,并总结了不同协同创新模式在技术知识特征和关系联接强度两个维度的特点,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从而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构建计量模型,使用江西省1990—2014年数据实证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协整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0.120 4个百分点,在10%水平上显著,即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期有助于提高江西自主创新能力;ECM模型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0.090 7个百分点,即产学研协同创新短期内也有助于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但短期内促进作用较小。为进一步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 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展祥 魏琳
制造业企业协同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由传统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在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共享对制造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尤为关键。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抽样调查数据,基于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纵向关系,讨论信息共享对制造业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共享不仅能够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协同创新投入概率,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协同创新投入规模,且这种影响不随信息共享主体、信息共享内容以及协同创新类型的改变而变化。这一结论揭示并强调了信息共享在促进制造业企业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国家制定协同创新政策、更好推进《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宏亮
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协同创新耦合作用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进行研究,选取218家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引导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及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披露仅与技术协同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与能力协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未呈显著相关关系;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分别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宏亮
本文对环境规制与协同创新耦合作用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进行研究,选取218家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引导对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及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披露仅与技术协同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与能力协同、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未呈显著相关关系;技术协同、能力协同分别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慧 周丹
根据集群企业参与协同创新所达到的目标,将集群企业协同创新划分为了成本降低型、品质改善型、价值提升型和价值创造型四种模式,并构建了集群企业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模式关系的概念模型。文章通过对浙江省183家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的四模式结构成立,集群企业的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位置嵌入对协同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集群企业的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位置嵌入对四种协同创新模式具有差异化的影响,揭示了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管理的网络构建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董晓宏 郭爱英 宋长生
创新是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核心要素已不再是单一的技术或者人力,多要素协同创新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适应复杂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在多要素协同创新机制创建和运行过程中,企业需要同时创建内部支撑性环境以促进这一机制与企业软环境的融合,维持其良性运转。
关键词:
多要素协同创新 企业内部环境 协同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春艳 马海群
[目的/意义]明晰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影响机理,探究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效能,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方法/过程]借鉴复杂性科学和I-P-O模型的基本思想,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假设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从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产学研参与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各个层面系统提出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效能的建议。[结果/结论]转移意愿、输出能力、渠道丰富性、信任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