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2)
- 2023(12953)
- 2022(10512)
- 2021(9642)
- 2020(7836)
- 2019(16967)
- 2018(16618)
- 2017(31090)
- 2016(16469)
- 2015(17867)
- 2014(16834)
- 2013(16298)
- 2012(14237)
- 2011(12469)
- 2010(12778)
- 2009(12339)
- 2008(11860)
- 2007(10861)
- 2006(9602)
- 2005(8737)
- 学科
- 业(82535)
- 企(77905)
- 企业(77905)
- 管理(70710)
- 济(66883)
- 经济(66811)
- 业经(29138)
- 方法(25318)
- 农(24281)
- 财(24110)
- 技术(20932)
- 务(19349)
- 财务(19329)
- 财务管理(19317)
- 企业财务(18270)
- 农业(17751)
- 中国(17083)
- 数学(16902)
- 数学方法(16705)
- 划(16388)
- 理论(15359)
- 制(14870)
- 策(14594)
- 技术管理(14420)
- 和(14394)
- 环境(14306)
- 企业经济(12568)
- 经营(12305)
- 体(11920)
- 地方(11853)
- 机构
- 学院(229132)
- 大学(218180)
- 管理(96234)
- 济(94817)
- 经济(93030)
- 理学(82326)
- 理学院(81631)
- 管理学(80660)
- 管理学院(80232)
- 研究(66301)
- 中国(53724)
- 财(44836)
- 京(44286)
- 科学(37966)
- 江(36057)
- 财经(35064)
- 农(32721)
- 经(31686)
- 中心(31202)
- 所(31064)
- 业大(29421)
- 州(28591)
- 研究所(27639)
- 商学(27470)
- 经济学(27331)
- 商学院(27197)
- 北京(27058)
- 范(26920)
- 师范(26694)
- 财经大学(25403)
- 基金
- 项目(149324)
- 科学(121290)
- 研究(116958)
- 基金(107872)
- 家(91261)
- 国家(90354)
- 科学基金(81248)
- 社会(76465)
- 社会科(72586)
- 社会科学(72569)
- 省(62162)
- 基金项目(57047)
- 教育(52675)
- 自然(49707)
- 划(49079)
- 编号(48653)
- 自然科(48605)
- 自然科学(48597)
- 自然科学基金(47814)
- 资助(40818)
- 创(38678)
- 成果(37747)
- 业(35440)
- 创新(34958)
- 发(33644)
- 重点(33024)
- 课题(32634)
- 制(31813)
- 部(31766)
- 国家社会(31480)
- 期刊
- 济(112411)
- 经济(112411)
- 研究(64760)
- 中国(46957)
- 管理(43057)
- 财(39133)
- 农(32545)
- 科学(27917)
- 教育(26168)
- 学报(25365)
- 技术(23900)
- 业经(22833)
- 农业(22628)
- 大学(20702)
- 融(19948)
- 金融(19948)
- 学学(19609)
- 财经(17411)
- 经济研究(17407)
- 经(15218)
- 业(14443)
- 技术经济(14195)
- 问题(13662)
- 财会(12774)
- 科技(12737)
- 现代(12518)
- 商业(12212)
- 贸(10919)
- 会计(10830)
- 经济管理(10179)
共检索到344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翠花 李慧 王玫
从理论上概述了工作环境因素、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与创新绩效三组变量的内涵、类型及其理论联系,构建了工作环境因素、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整体概念模型,提出了三组变量间关系的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00家建立合作关系企业的自主知识创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三组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和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工作环境与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之间、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组织学习在自主知识创造能力之间发挥着明显的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淑娟
利用探索性案例,从时间纵向发展角度探讨了万向集团从OEM代工厂商向IBM国际品牌服务商升级的创新驱动过程以及相应的核心能力构建的SECI过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代工企业进行价值链升级依赖自主创新驱动,但价值链不同阶段存在创新能力差异,探究其本质在于各阶段核心知识差异。知识通过SECI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创造出来,即代工企业获得发包企业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知识交换和知识转化创造出新知识,重新构建现有知识,为不同价值链环节积累内部创新能力,依靠内生创新驱动价值链升级。
关键词:
代工企业 知识创造 价值链升级 自主创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晶
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得以运行和发展的动力之源,构建全面、可比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创新能力的起点。利用2010~2014年沪深A股创新型上市公司有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耦合协调度分析方法,研究创新能力对创新型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进一步测度和检验我国目前创新型企业创新子能力的作用和质量发现,人力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价值贡献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厘清创新能力与创新型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更可为进一步完善与推行全面创新引导工程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素琴 李丹 韦靖靖 胡倩莹
立足于数字经济背景,研究采用fs QCA方法,以236家高技术企业为对象,探讨多维度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内部动态能力联动实现创新双元性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大数据人员能力是创新双元性的核心条件。(2)存在两类驱动路径,即基础决策型、管理优化型的时间双元模式与分析协同型的结构双元模式。(3)知识协同辅助下,大数据管理及人员能力是实现创新双元性的关键;大数据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存在驱动与抑制效应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整合利用不同类型数字能力,帮助高技术企业兼顾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党兴华 李莉 薛伟贤
在单一企业知识创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与社会资本将单一企业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相连接,对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中的知识创造进行描述,改进与拓展了基本的知识创造研究,并建立相应的认知合作知识创造模式。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技术创新合作 知识创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慕静 李爽 王仙雅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引入表征企业内生力的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沟通质量两个中介变量,分析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形成路径,通过SPSS19.0和AMOS19.0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就总效应而言,制造企业内生力以及科技服务业的知识转移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显著,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知识深度距离负向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能力;就中介效应而言,知识吸收能力不能在知识保护程度与服务创新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自身内生力的建设,选择知识转移能力较强以及与其有较低知识深度距离的科技服务业,以促进其服务创新能力提高。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服务创新能力 内生力 知识转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力钢 刘建基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大数据应用为企业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提升提供了新路径。通过相关理论回顾,本文阐述了大数据的资源属性,从价值链和知识管理双重视角分析了企业基于大数据进行价值创造的路径,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评估模型,得出如下结论:大数据是具有VRIN属性的战略性资源;基于大数据的价值创造是企业动态整合虚实价值链以构建价值创造系统的过程,是对外部知识搜寻以实现企业知识耦合和创新的螺旋式升级过程。因此,建议企业重视大数据资源,尝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价值创造系统,利用大数据加强知识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竞
关键词:
大数据 价值创造 价值链 知识管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力钢 刘建基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大数据应用为企业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提升提供了新路径。通过相关理论回顾,本文阐述了大数据的资源属性,从价值链和知识管理双重视角分析了企业基于大数据进行价值创造的路径,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评估模型,得出如下结论:大数据是具有VRIN属性的战略性资源;基于大数据的价值创造是企业动态整合虚实价值链以构建价值创造系统的过程,是对外部知识搜寻以实现企业知识耦合和创新的螺旋式升级过程。因此,建议企业重视大数据资源,尝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价值创造系统,利用大数据加强知识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
大数据 价值创造 价值链 知识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赵闯 贾筱 梅亮
基于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的思路,重新审视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已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框架(包括点状模型、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面状模型)的特征和不足,提出了由问题驱动、思考未来、多样化知识、创新文化、利益相关者协同、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构成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新框架,并构建了新框架的二级指标,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解、体系框架的构建和评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赵闯 贾筱 梅亮
基于从知识管理到价值创造的思路,重新审视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已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框架(包括点状模型、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面状模型)的特征和不足,提出了由问题驱动、思考未来、多样化知识、创新文化、利益相关者协同、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构成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新框架,并构建了新框架的二级指标,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解、体系框架的构建和评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琪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与日本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举措,分析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现路径。借鉴日本汽车企业的经验,采取相关的措施,如加强官产学研合作创新、形成汽车产业联盟、加强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引导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文章也进一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来实现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政府要给予自主创新的企业财税优惠、鼓励和引导汽车消费和加强官产学研的合作创新;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与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技术联盟和攻克关键技术,完善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和建立汽车产业集群、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产业集群 技术联盟 合作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柳榕
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价值创造并践行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构建“技术进步路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研究框架,通过流通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技术进步介入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理论研究表明,新颖型商业模式中存在技术进步深度介入企业外部合作关系的重构,助力企业价值链增值的逻辑;效率型商业模式中存在技术进步优化企业内外部性技术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企业知识积累并推动价值创造提升的逻辑。实证检验表明,自主研发和外部引进技术进步路径介入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提升显著;相同技术进步路径介入条件下,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提升高于效率型商业模式;自主研发及其滞后期技术路径介入不同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提升效果相当,外部引进及其滞后期技术路径介入新颖型商业模式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提升明显。
关键词:
自主研发 外部引进 商业模式 价值创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向阳 卢艳秋 赵英鑫
构建知识获取、路径依赖、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SPSS和LISREL软件对收集的24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创新路径为知识获取—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对渐进式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突破式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同时路径依赖对知识获取与企业渐进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为我国企业通过获取外部信息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媛媛 梁艳艳
本文对R&D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深入的分析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引入知识转移效果和合作机制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剖析知识转移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提出相应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大样本数据进行路径验证。得出结论:知识转移效果和合作机制作为中介变量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联盟企业通过增强知识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和知识扩散方的传播能力来达到提高知识转移的效果,构建完善的联盟交易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联盟的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蜀新 王翔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相当比例的小微企业需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改造、创新、升级,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以期适应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AbdelkAfi(2013)的商业模式理论,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再造价值主张、建构价值网络和创新价值沟通等途径创新商业模式,激发经营活力,保持竞争能力,延续企业生命。
关键词:
价值创造 小微企业 商业模式 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