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38)
2023(17233)
2022(14343)
2021(13300)
2020(11497)
2019(25752)
2018(25417)
2017(48720)
2016(26013)
2015(28867)
2014(27954)
2013(27482)
2012(24881)
2011(22056)
2010(22055)
2009(20691)
2008(20444)
2007(18203)
2006(15857)
2005(14466)
作者
(72053)
(60216)
(60122)
(56846)
(38416)
(28621)
(27207)
(23390)
(23046)
(21379)
(20592)
(20423)
(19132)
(19081)
(18912)
(18591)
(17967)
(17571)
(17502)
(17286)
(14653)
(14650)
(14569)
(13947)
(13540)
(13477)
(13425)
(13330)
(11954)
(11900)
学科
(104688)
经济(104532)
(101947)
管理(92289)
(91270)
企业(91270)
方法(48556)
数学(39279)
数学方法(38761)
(36113)
业经(32817)
(31640)
中国(28140)
(26625)
(25335)
财务(25281)
财务管理(25236)
企业财务(23953)
技术(22520)
农业(22106)
理论(19614)
(18932)
银行(18897)
(18762)
(18127)
(17972)
(17914)
(17892)
(17640)
贸易(17628)
机构
学院(360285)
大学(358126)
(151217)
经济(148368)
管理(146583)
理学(125716)
理学院(124503)
管理学(122461)
管理学院(121783)
研究(113756)
中国(93426)
(75771)
(74159)
科学(67265)
(60027)
财经(59110)
(55543)
(55500)
中心(53944)
(53856)
业大(52336)
研究所(49726)
农业(47116)
经济学(46337)
北京(45920)
财经大学(44073)
(43027)
(41838)
经济学院(41702)
(40861)
基金
项目(241364)
科学(193106)
基金(179003)
研究(175203)
(155585)
国家(154277)
科学基金(135308)
社会(114232)
社会科(108435)
社会科学(108407)
(94573)
基金项目(94141)
自然(88470)
自然科(86555)
自然科学(86529)
自然科学基金(85055)
教育(80549)
(78793)
资助(73073)
编号(68359)
(55404)
重点(53896)
(53841)
成果(53797)
创新(51047)
(50620)
(48963)
国家社会(48009)
(47934)
课题(46994)
期刊
(167185)
经济(167185)
研究(107047)
中国(74038)
(63199)
管理(61439)
(55124)
学报(53320)
科学(51290)
大学(42469)
学学(40314)
(38502)
金融(38502)
农业(37355)
技术(34292)
教育(33477)
财经(29943)
业经(28121)
经济研究(26244)
(25775)
(22592)
问题(21085)
技术经济(19884)
财会(18007)
科技(17482)
统计(17200)
现代(17145)
(16987)
会计(16852)
(16827)
共检索到546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鲍宗客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检验了创新活动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微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说,创新强度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呈现非平稳的特征,而不是创新强度越强对企业生存风险的抑制效应就越明显;从动态维度来说,持续创新显著地降低了企业的生存风险,而且这一过程是长期的,动态持续创新要比静态创新强度大约多释放50%的风险,而且动态持续创新的作用效果比静态创新强度要更为平稳和持久。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新明  罗欢  杨赛凡  邱雯韵  舒梅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的双重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家电行业内不同企业规模与规模变化对竞争复杂性的三个维度(行动多样性、行动变化性和行动新奇性)的影响差异,以及这些行动特点是如何进一步影响市场绩效的。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以及规模变化对行动多样性、行动变化和行动新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行动多样性、行动变化和行动新奇对市场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本文既丰富了动态竞争领域的研究成果,又对中国家电行业内不同规模的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竞争策略组合,以及当自身规模发生变化时家电企业应该如何参与竞争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春燕  张玉明  朱磊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卖空对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允许卖空公司的创新投资水平显著提升;在创新投资增加的过程中,降低了企业创新投资不足的可能性,创新投资过度的概率无显著提高,卖空机制发挥了真实的作用。进一步考虑企业内外异质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受卖空机制的影响更加明显,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会提高卖空机制作用的发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的卖空机制引入时间有限,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规制着企业的创新行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瑛  张海涛  廖甍  
本文研究了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基于2005至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七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分析,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动态特征;环境规制会抑制外商资本、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分析,环境规制对装备制造业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仅在全国和东部地区呈现"U"型特征,在中部地区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则对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丘邦翰  毕家豫  
地域特征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的重要因素。利用2004~2009年339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样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考察上市公司所在地与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的异同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审计与审计定价显著负相关,中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低价揽客"的现状。同时还发现,调整成本也是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余博  管超  
国际争端频发及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的外部环境,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内部环境,致使汇率波动变得更加敏感,外汇风险传染危害性提升。基于1999—2018年全球50种主要货币,本文引入复杂网络模型以及静态与动态两类相关系数算法,分析了汇率网络的总体关联性及各货币风险吸收效应和外溢效应。同时,本文采用混合效应面板回归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等政策因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汇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货币波动溢出比收益率溢出更平稳,收益率溢出关系稳定性相对较弱、变动幅度更大,这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有关。全球主要货币总体关联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和区制特征,且波动溢出与收益率溢出存在区制同步性。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是外汇风险传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缓释外汇风险传染,而资本账户开放将扩大外汇风险传染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溪  郑馨  张建琦  
企业陷入业绩困境时是冒险创新还是规避风险,是个尚存争议的重要问题。本文创新性地将期望落差的维度从强度拓展到了持续性和范围性,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期望落差的不同特征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本文发现:(1)期望落差越是长时间持续存在,企业越可能提升创新投入水平;期望落差越是在多个目标上大范围存在,越可能遏制企业创新。(2)CEO的任期长短存在"双刃剑"效应。CEO在位时间越长,期望落差的持续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但期望落差的范围性对企业创新的阻碍作用也会进一步增强。(3)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越能制约持续期望落差可能引起的盲目创新,从而提升创新决策的科学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过往绩效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维度拓展的全新角度调和了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矛盾关系,澄清了期望落差的不同特征与企业创新的权变关系,丰富了绩效反馈研究的情境机制,并对理解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创新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文婷  李新春  
文章基于创业学习的前沿文献,针对我国创业企业,利用Nvivo8.0分析软件,通过内容分析等质性研究提炼出与创业企业发展特点紧密相关的可操作的创业学习维度。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方法,通过系列定量研究对创业学习的测量量表进行了检验,以期对创业学习的实证研究做出有益的贡献。结果发现,创业学习可从创新思考、外部资源获取、信息共享、经验反思和战略试验五个维度进行构建,这对于目前经济状况下对企业进行创业创新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王蒙怡  孙银建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产学合作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包括对协同创新绩效的静态影响和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邻近与地理邻近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正向关系;社会邻近能促进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不会显著促进协同创新绩效提升,但能够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网络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呈正向关系,且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负向调节社会邻近与地理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保宝  
网络导向在创业研究中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鲜有研究对其维度及测度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网络导向的前沿文献,从新企业网络演进实践出发,通过内容分析等定性研究精炼出网络导向的维度与测量指标。而后利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定量研究对新企业网络导向的测量量表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新企业网络导向可分为网络思考、网络建构、网络关注、网络开放性四个维度,可反映不同维度的测项一共有19项。本研究在理论上深化了网络导向相关研究,丰富了创业网络相关理论,在实践上也为中国新企业思考网络价值、关注网络关系建构并提升组织内部网络开放性等一系列创业行为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池国华  徐晨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处于转变的攻坚期,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宏观上的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从微观角度看其实质就是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因此,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视角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利用2009—2016年我国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金持有在资产专用性提升风险承担的作用中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盈余管理在资产专用性提升风险承担的作用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此外,还探究了代理成本和研发投入在资产专用性提升风险承担作用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有助于厘清资产专用性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影响的特定环境以及中介传导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倪志良  侯省亮  钱峰  
文章利用我国2007—2020年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考察了企业负面声誉对融资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声誉总体上会抑制企业的融资规模,分生命周期来看,负面声誉对企业融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对成长期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经营目标、行动策略和融资需求的差异是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此外,负面声誉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也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进一步对违规主体的考察还发现,不同违规主体产生的负面声誉对融资规模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惩罚机制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约束效应,文章的研究对该机制的设计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相贤  
文章运用极值理论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和风险度量模型。静态模型运用广义帕累托分布拟合收益率序列的尾部分布。动态模型首先运用AR(1)-GARCH(1,1)模型对收益率序列进行拟合,然后用广义帕累托分布对新息分布的尾部建模。采用上证综指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对数收益率为样本,对静态和动态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VaR的度量,在置信水平较低时(如小于99%),静态风险度量模型更准确,在置信水平较高时,动态模型更好;对于ES的度量,动态模型具有通用性和优越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惠好   陈梦洁   焦文妞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在“去杠杆”与“促创新”之间实现平衡,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中央实施“去杠杆”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去杠杆”政策影响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实施效果与实现路径进行检验,并深入考察政府补贴与“去杠杆”政策联动对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交互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提升了国有企业创新效率,而融资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和债务期限错配机制是“去杠杆”政策倒逼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实现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去杠杆”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表现出多个维度的结构异质性,具体而言,其对地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提振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是“去杠杆”政策下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开源”渠道。因此,在实施“去杠杆”政策的进程中,决策部门无须过分担忧对国有企业创新造成的“挤出效应”,这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本文以1997~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七个二位码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及Brummer等(2002)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等式,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详细考察。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成本效率平均仅为0.32。在现有的资源投入下,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改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成本效率,可释放出巨大的创新生产力。在成本效率的三个分解因素中,规模效率最高,技术创新效率次之,配置效率最低,未来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效率改进应从上述三个方向共同努力。动态效率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T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