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
2023(29)
2022(15)
2021(8)
2020(6)
2019(18)
2018(23)
2017(47)
2016(22)
2015(19)
2014(21)
2013(10)
2012(20)
2011(13)
2010(16)
2009(12)
2008(10)
2007(6)
2006(9)
2005(6)
作者
(42)
(40)
(35)
(34)
(22)
(17)
(17)
(15)
(13)
(12)
(12)
(12)
(12)
(11)
(11)
(11)
(11)
(11)
(10)
(9)
(9)
(8)
(8)
(8)
(8)
(8)
(8)
(7)
(7)
(7)
学科
管理(67)
(62)
(53)
企业(53)
中国(43)
技术(39)
(39)
经济(39)
技术管理(29)
教育(24)
(20)
(17)
业经(16)
(14)
研究(14)
财政(14)
教学(13)
理论(13)
(12)
学校(11)
工作(11)
方法(11)
人事(10)
人事管理(10)
(10)
农业(10)
(10)
(10)
金融(10)
产业(9)
机构
学院(230)
大学(222)
研究(90)
管理(90)
(87)
经济(85)
理学(78)
理学院(77)
管理学(76)
管理学院(76)
中国(63)
(50)
(50)
技术(49)
科学(49)
教育(44)
(44)
中心(42)
(42)
(36)
研究院(35)
职业(35)
师范(34)
(34)
北京(33)
(32)
师范大学(30)
研究所(30)
(29)
科学院(27)
基金
项目(164)
研究(144)
科学(134)
基金(109)
(100)
国家(98)
社会(81)
科学基金(79)
(77)
社会科(74)
社会科学(74)
创新(70)
教育(69)
(63)
编号(63)
(57)
课题(56)
(52)
(49)
(49)
成果(49)
基金项目(46)
重点(45)
自然(42)
自然科(41)
自然科学(41)
自然科学基金(41)
规划(39)
发展(38)
(38)
期刊
中国(103)
(97)
经济(97)
教育(88)
研究(84)
管理(43)
技术(38)
(37)
职业(31)
科学(30)
(23)
科技(22)
高等(22)
大学(20)
学报(20)
技术教育(20)
职业技术(20)
职业技术教育(20)
(20)
金融(20)
农业(19)
学学(19)
经济研究(18)
高等教育(17)
问题(16)
(15)
(15)
论坛(15)
财政(15)
财经(15)
共检索到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志刚  
作为国家首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在"三位合一、三方联动"模式的创新,顶岗实习的精细化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展现了示范院校建设的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铮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自提出至今已有20多年,从刚开始"舶来"式的概念到现在较为成熟的战略式目标,不仅只是单一的、线性的模式转变,亦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复合型转变。同时,这一转变正是社会、政府以及高校自身三方相互掣肘却又合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内涵式发展战略提出时间较短,尚有较大的修正与创新空间,然而一些新型的运行机制己然出现,且能够针对已有的部分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值得总结并深入探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教科文口专项资金规模日益壮大,专项资金分配和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部门间监督制衡机制缺失、资金分配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日益突显,亟待解决。按照中央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广东省紧紧围绕"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体目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管理,着力构建专项资金配置、管理、运行和内控制衡的"四大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铭钟  
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应当提升文化自觉,努力构建以和谐理念为内涵的大学制度文化,促进精神与物质、科学与人文、通识与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当前,和谐正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而和谐的基础,则是高等教育内部架构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就一所大学来说,能体现其底蕴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物质形态,还在于它的内在精神形态。因而,一所大学的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国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建立在高杠杆和脱实向虚基础上的金融交易,通过资产-债务联动机制和扩散传染机制,在金融市场价格持续下行条件下所引发的有毒资产多米诺骨牌效应和金融危机。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以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为触发条件,但它要转化为必然性,还需要三个依次递进的条件发生:金融资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衰退、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传递中的持续扩散效应。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既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中,资产-负债的联动机制已将中国金融的"条"和"块"编织成了一张庞大的金融运作蛛网。这张蛛网的各条线均已显示绷紧的趋势,脆弱性正在逐渐提高。毫无疑问,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是金融运行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当务之急,理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充分有效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建立和完善六个机制:建立金融数据和金融信息的精准性统计机制,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监管,强化对金融市场运行态势的监控,强化"去杠杆",增强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善和改革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国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一种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建立在高杠杆和脱实向虚基础上的金融交易,通过资产-债务联动机制和扩散传染机制,在金融市场价格持续下行条件下所引发的有毒资产多米诺骨牌效应和金融危机。这种系统性金融风险以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为触发条件,但它要转化为必然性,还需要三个依次递进的条件发生:金融资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衰退、资产-负债联动机制传递中的持续扩散效应。近年来,在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既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中,资产-负债的联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于云秀  
当前,各个方面应当从国家层面上思考开放大学的建设问题。作为大学,开放大学应当是具有高等学校属性的、独立的办学主体和实体,具有相应的学历学位授予权。开放大学的主要功能是办学和服务,应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教育,服务于2020年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服务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服务于扩大开放和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个性化的、方便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开放大学的建设,必须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创新管理体制,依法治校,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者成本共担的机制。在开放大学的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梳理好国家与地方开放大学的关系。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均表明,开放大学建设一定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泳涛  
产教融合不等于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不能简化为全真实训、顶岗实习,不能等同于单体互动、双向合作。当前产教融合发展中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动力不足、调整人才培养过程的措施不多、拓宽社会服务职能的渠道不畅等问题。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高职院校应实现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集聚发展,促使课程教学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教学科研活动与企业生产实际过程、社会服务职能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融合统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博  
高校协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的管理和改革创新,在管理中创造性地运用集成、协调、融合等价值准则,在改革创新中谋求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文章在探讨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及运作机理的基础上,从校内协同和校外协同两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高校协同的实现形式,通过建立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保障机制、选择决策机制、投入激励机制、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以及评价反馈机制,共同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有序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国栋  陈圻  
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笔者认为,设计驱动创新的核心理念是产品语意的创新,根本性、彻底性是产品语意创新的特征。其成长机制方面:环境机制和过程机制是设计驱动创新的基本构成元素,其中,环境机制具有开放性,是研究成果丰富,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而过程机制具有动态循环性,是设计驱动创新的"变量"机制。未来的研究热点是:设计驱动创新的中国化研究;设计对话与设计师在创新管理中的角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魁鸿  
高校协同创新是高校、企业、政府等机构在某一重大战略需求的引导下协作攻关的创造性活动,其具有原创性、协作性和任务导向性等特征。目前,高校协同创新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职责不清、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障碍。因此,相关部门应紧密合作,构建由知识创新机制、知识转化机制和政府协调机制组成的协同创新耦合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培  夏海鹰  
大数据技术开启了人类社会新时代,不仅让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智能化、数字化特征,而且成为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技术路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哲学、治理等不同方面分析了数据赋能教育治理创新的概念与内涵,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原则,沿着"技术—治理"的进路,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视角构建了数据赋能教育治理创新的逻辑框架,从技术接入、技术匹配、技术执行层面和信息供给、信息交互、信息应用维度阐述了数据赋能治理创新的实现基础,剖析了治理挑战、破解思路、治理之道、实践路径等作用机制,指出这将从不同方面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针对复杂的教育治理问题形成一套有效解决机制,引发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基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循数治理"的实践案例,从技术应用、协调机制、多维融合、多元协同等方面探讨了数据赋能教育治理的变革路径,以期为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广  李江帆  
服务创新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制造业创新的一种创新形式,内涵较制造业创新丰富得多,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制造业创新有较大差异,是一个较技术创新更为复杂的过程,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内部和外部交互作用。文章围绕服务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内涵的差异,系统分析了服务创新的特征,并阐释了服务创新的各种不同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庄建军  张志俭  葛中芹  施毅  徐骏  郑兴福  董婷  崔萌  
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通过转变培养理念、改变工作思路、调整运行模式、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式、突出创新创业、加强条件保障、注重文化建设等手段,不断探索和持续改革,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引入了"互联网+"时代下全天候的实验教学新方式,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施了"前沿引领、突出创新、以人为本"的卓越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法。实践结果表明,在校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龙跃  
针对制造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稀缺社会组织资源等特点,基于服务科学理论,界定了现代服务环境下制造服务创新概念——围绕制造的服务和制造向服务的延伸,指出了该创新存在的无形性与轨道化并存、多主体性、网络化、耦合性、均衡性等特点;基于服务创新的"四维"模型,从新服务产品、新顾客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技术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现代服务环境下制造服务创新的外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