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0)
- 2023(13392)
- 2022(11171)
- 2021(10566)
- 2020(8664)
- 2019(19684)
- 2018(19347)
- 2017(36529)
- 2016(19546)
- 2015(21858)
- 2014(21667)
- 2013(21129)
- 2012(19790)
- 2011(17974)
- 2010(18161)
- 2009(17157)
- 2008(16949)
- 2007(15518)
- 2006(13900)
- 2005(12608)
- 学科
- 济(75662)
- 经济(75562)
- 管理(65789)
- 业(60890)
- 企(50548)
- 企业(50548)
- 方法(27830)
- 中国(27455)
- 农(24122)
- 数学(23936)
- 数学方法(23675)
- 财(23368)
- 制(21786)
- 业经(18835)
- 技术(18592)
- 贸(16712)
- 贸易(16699)
- 易(16406)
- 银(15567)
- 银行(15550)
- 农业(15422)
- 行(15028)
- 策(15017)
- 地方(14683)
- 体(14198)
- 融(13847)
- 金融(13843)
- 技术管理(12998)
- 环境(12741)
- 学(12598)
- 机构
- 大学(273038)
- 学院(272839)
- 济(122913)
- 经济(120496)
- 管理(106098)
- 研究(96275)
- 理学(89857)
- 理学院(88912)
- 管理学(87824)
- 管理学院(87264)
- 中国(77001)
- 财(60347)
- 京(57880)
- 科学(51691)
- 所(46229)
- 财经(45821)
- 中心(44302)
- 江(42591)
- 经(41758)
- 研究所(41064)
- 经济学(38614)
- 农(37390)
- 北京(37228)
- 院(35039)
- 范(34853)
- 师范(34585)
- 经济学院(34504)
- 财经大学(33866)
- 业大(33149)
- 州(33119)
- 基金
- 项目(175166)
- 科学(141312)
- 研究(136346)
- 基金(128707)
- 家(110141)
- 国家(109181)
- 科学基金(94994)
- 社会(89831)
- 社会科(85255)
- 社会科学(85243)
- 基金项目(66514)
- 省(66425)
- 教育(63072)
- 自然(57262)
- 自然科(55989)
- 自然科学(55978)
- 划(55932)
- 自然科学基金(55048)
- 编号(54557)
- 资助(51948)
- 成果(46595)
- 创(41430)
- 部(40927)
- 重点(39537)
- 课题(39233)
- 制(39176)
- 发(38270)
- 国家社会(38033)
- 创新(37936)
- 教育部(36137)
- 期刊
- 济(142687)
- 经济(142687)
- 研究(91026)
- 中国(65476)
- 财(46613)
- 管理(44805)
- 教育(36129)
- 农(36103)
- 科学(35093)
- 学报(33664)
- 融(31085)
- 金融(31085)
- 大学(27781)
- 技术(25522)
- 学学(25438)
- 农业(24428)
- 财经(23719)
- 经济研究(23204)
- 业经(21798)
- 经(20631)
- 问题(18069)
- 贸(16932)
- 国际(15025)
- 世界(14813)
- 技术经济(14111)
- 科技(13533)
- 坛(13524)
- 论坛(13524)
- 图书(13496)
- 业(13433)
共检索到437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刚
根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的时间表——到2020年实现总体目标,2013年以来的五年属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上半场",未来三年属于"下半场"。"上半场"成果丰硕,截至2017年底有九大类604家智库,分布于50多个战略和政策领域;智库的制度建设和运营管理探索出不少经验,涌现出很多可圈可点的案例。目前各界对新型智库建设的深远意义认识得更加清晰,包括:新型智库建设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路径;新型智库建设继承了儒家"学为政本"传统,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科学理性和专业理性;新型智库建设本质是开放言路,建立制度化的"政-知""政-产""政-媒""政-社"意见交通渠道,调动各行业知识精英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新型智库建设促进了有利于开展政策辩论的理性"第二公共政策空间"。"下半场"面临五大挑战:智库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集群性很低,"散""弱""小"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新型智库建设未能突破"三明治陷阱";研究咨询业务过于集中政策过程的前端,业务模式头重脚轻;智库和政府内部研究机构是"两张皮",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以消除;智库成果认定与激励的指挥棒设计不合理。新型智库体系建设要解决智库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群性问题,实体化和法人化是解决体制机制创新、克服"三明治陷阱"的重要途径,业务重心下移和后置是解决智库浮于表面注重形式传播问题的重要思路,而推行"嵌入式决策咨询服务模式"是解决政策研究与对策研究衔接、发挥"内脑"和"外脑"协同研究效应的重要选择,智库成果认定与激励措施的调整则始终是最重要的保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洪宇
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型智库,是以教育领域重大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当前,教育智库"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以新型智库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还有很大距离,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魏弋 丁怡 毛一涵 李刚
遵循《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部署,文章聚焦“2022新型智库治理论坛”86位专家关于智库建设新征程、高校智库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智库优秀成果案例分享、数据驱动型智库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智库机制变革、智库国际化与评价创新等主题报告,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机制创新、数据驱动、全球治理、高校智库建设等方面呈现新时代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进展,为智库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鞍钢
一、高校社科界的重大使命与发展机遇中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担负了四大历史使命:服务决策、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任务,这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发挥服务决策、咨政育人作用,在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5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主持召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参加会议人员有教育部负责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高校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但我国高校智库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有限且数量不足,与丰富的智库资源严重不匹配。今后需进一步做好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完善体制机制,畅通高校智库成果传播渠道;建立科学的资助机制,保障智库可持续发展;改革人事制度,汇聚不同领域智力资源;改进评价办法,引导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高校智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周户
公众参与既是立法民主性的直接体现,也是立法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但公众之间参与立法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智库作为社会中思想的创造主体和国家决策的咨询主体,以立法协商的方式参与法的制定过程,是其重要使命之一。智库要"接地气",充分了解和吃透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做有用的研究、讲有用的观点、拿有用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冲
【目的/意义】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当前,大数据技术已成为研究社会问题的重要资源和工具之一。【方法/过程】运用理论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和相关模型构建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我国高校智库在运行机制、数据管理、成果产出转化、贡献传播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通过研究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结构系统,即: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构建“政府—智库—社会”三位一体的决策咨询体系,重点抓好新型高校智库内部运行这个关键,拓宽成果产出转化、贡献传播渠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不是原来意义上各种研究机构的改版和翻版,必须更新思想理念,深化制度创新,以新视野、新思维、新途径、新模式,实现组织形式、管理方式、运行体制机制的全新变革。一、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仅是国际决策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解决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现代大学因其社会服务的使命而发挥着智库功能。经过70年的蓬勃发展,广大高校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面临着系列挑战,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高校智库 专业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曾博伟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卫
在全球化背景下,智库不仅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全球各地共有智库6826家,美国数量最多,有1828家,中国位居第二,有426家。虽然中国智库的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但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等6家入选全球前100。这就意味着我国在智库的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全国各地各部门发展智库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类型的智库不断涌现。面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多元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智库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各类智库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智库在国家战略决策体系中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国家宏观战略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战略布局离不开智库的建言献策,金融智库建设已成为中国智库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智库以其思想力量和话语影响,成为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加强理论建设,打造"中国学派";着力战略研究,激扬"中国意识";重在社会引领,形成"中国话语";提供政策建言,凸显"中国方案"。只有通过协同创新,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战略决策和更为全面的政策建言,这也是高校打造一批国家级高端智库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应峻 王钰琛 金淑霏 赵宇翔
医学图书馆是汇集医学信息资源、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和传播医学知识的中心,有望在面向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健康智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学界对医学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尚在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系统梳理。首先,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梳理总结图书馆与智库建设、医学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现状,并从推动面向健康中国的新型智库建设、赋能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科普行动、促进医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三个角度阐释了医学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价值前景;其次通过深度访谈,从行动路径和发展过程两个维度分析医学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流模式,包括“战略驱动+品牌转型”“机构重组+精准循证”“协同创新+业务拓展”三种,纵向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在智库活动起点发挥信息资源保障作用,在智库活动前端发挥情报支撑作用,参与智库建设全过程中的核心活动。再次,从动机障碍、机会约束、能力瓶颈三个层面剖析了医学图书馆参与新型智库建设实践中的挑战。最后对医学图书馆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图2。表5。参考文献49。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聂立清 李涵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高校智库与其他智库相比,具有建设高水平智库的天然优势,可以为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资源支持。高校加强高水平智库建设,必须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围绕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战略性、综合性协同研究。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它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