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45)
2023(20919)
2022(17625)
2021(16353)
2020(13828)
2019(31242)
2018(31079)
2017(59448)
2016(32359)
2015(36615)
2014(36240)
2013(35309)
2012(32028)
2011(28564)
2010(28955)
2009(27340)
2008(26789)
2007(23888)
2006(21090)
2005(18992)
作者
(91710)
(76125)
(75904)
(72182)
(48607)
(36418)
(34472)
(29543)
(28900)
(27464)
(25853)
(25834)
(24344)
(24241)
(23605)
(23246)
(22700)
(22644)
(21955)
(21793)
(18910)
(18781)
(18503)
(17575)
(17023)
(16999)
(16932)
(16855)
(15336)
(15112)
学科
(126846)
经济(126666)
(109170)
管理(107131)
(96371)
企业(96371)
方法(55772)
数学(45319)
数学方法(44543)
(39002)
(38002)
业经(36467)
中国(34972)
(29974)
(26445)
财务(26337)
财务管理(26295)
理论(25589)
农业(25583)
(25356)
企业财务(24815)
地方(24388)
技术(24355)
(22656)
贸易(22639)
(22338)
(21986)
(21376)
(21329)
银行(21320)
机构
学院(454359)
大学(451361)
管理(180186)
(177855)
经济(173817)
理学(154553)
理学院(152892)
管理学(150073)
管理学院(149223)
研究(145980)
中国(113629)
(96405)
科学(89755)
(86959)
(73402)
(72731)
(69467)
财经(67949)
中心(66873)
业大(66294)
研究所(65488)
(61611)
北京(60621)
(58258)
师范(57704)
农业(57378)
(55758)
(53651)
经济学(52749)
财经大学(50190)
基金
项目(302173)
科学(238246)
研究(224096)
基金(217725)
(188601)
国家(186969)
科学基金(161897)
社会(140785)
社会科(133322)
社会科学(133288)
(119832)
基金项目(114081)
自然(104482)
教育(103485)
自然科(102105)
自然科学(102078)
自然科学基金(100244)
(99438)
编号(92361)
资助(89542)
成果(75532)
重点(67139)
(65650)
(65270)
课题(64065)
(64009)
创新(60375)
项目编号(57567)
(57257)
国家社会(57244)
期刊
(202731)
经济(202731)
研究(133753)
中国(94417)
管理(71714)
(70235)
学报(69019)
(68065)
科学(63390)
教育(54781)
大学(53142)
学学(49755)
农业(46672)
技术(43383)
(41245)
金融(41245)
业经(35426)
财经(33387)
经济研究(31634)
(28696)
(26359)
问题(25587)
图书(24832)
技术经济(22965)
科技(21786)
(21376)
现代(21077)
商业(20755)
理论(20720)
统计(20394)
共检索到683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范荣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一方面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推进了社会分工细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尚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较多。必须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打造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体系,彻底解决国内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以满足各相关利益主体需求,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范荣华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现代服务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迅速崛起,社会分工不断得到细化,服务业的创新问题日益凸显。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物流业发展形势相比,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体系,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国内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燕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应用,支撑了物流业从附属型产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现代化、综合性先导行业。现代物流业在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和分离外包,对内外物流服务单元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供给方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本文基于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共创的视角,对制造业物流服务场景化创新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制造业物流服务场景化创新,依赖于供给端智能化升级与智慧物流的融合,基于物理信息系统、协作应用平台和合作生态,更加精益地共同为最终消费者创造价值。匹配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制造业物流服务场景化创新的主要场景包括信息咨询服务、定采服务、库存资产处置服务、定产定销服务及交付和售后增值服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星蓉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是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保障。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研究的主要一环。文章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基于创新协同的产学研环境、产学研投入、产学研产出、产学研成效4个模块16个指标构成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协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能力需要健全产学研创新环境,加强产学研的创新投入,注重产学研创新产出、提升产学研创新成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颖  李晶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政府与行业协会的重视以及外部营商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近年来"互联网+"驱动物流服务的创新发展。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骆温平编著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雷芳  王媛媛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成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凭借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优势,通过建立创新生态系统、打造推进平台以及优先构建标准体系架构等,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在具体推动路径上,三个国家在官产学研等创新体系要素上都投入了资源和努力;同时,借由各自的发展优势,在创新主导力量、涵盖领域、重点环节、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又存在不同。对于中国来说,重视创新引领、结合自身的需求和优势、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重视标准化建设以及加强教育培训是重要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本红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结合日益紧密。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借用协同学序参量演化方程探讨了两者演化机理,模型结果表明只有两者协同时,系统才是整体稳定的,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贡献也达到极大。同时,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演化路径:由制度协同,到产业集群,再到产业生态系统,因此,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与协同是产业演化的必然结果,这种结果促进了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瞿晓理  沈建男  
文章首先从义乌市典型制造业以及物流企业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制约浙中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因素,包括制造业物流投入不足、制造业创新能力薄弱和技术人才匮乏等。文章最后从超网络理论和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等理论出发,在产业互动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平台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红波  
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度极高,物流技术创新不仅关系到物流企业的成长与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也深刻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文章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视角,运用实物期权方法,通过构建分析模型,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物流技术创新的决策机理,并对影响物流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能扩大制造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规模,更容易满足物流技术创新对市场需求门槛值的要求,可降低物流技术创新的投资成本与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而可提高物流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新技术的赢利能力。因而,构建良好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关系,是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成龙   郑秋鹛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制造业+物流业两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不断得到增强。新时期制造业物流生态的技术创新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参与,本文构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不同行为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重点考察在政府参与情况下,二者技术协同创新投入行为的稳定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讨论制造业物流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转化收益能力越强、信息共享度越高、风险系数越低,制造与物流企业参与主体更倾向于技术协同创新;当技术协同创新收益在不同的区间范围时,双方投入策略会呈现出不同的演化稳定状态;当双方不进行技术协同创新而选择模仿创新时,引入政府的参与,找到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都进行技术协同创新投入的最优干预策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政府干预机制下,补贴额度、激励标准、税收减免和监管惩罚力度都对技术协同创新起到了正向作用,防止了搭便车现象发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四清  
一、制造业供应物流的物流管理与财务管理内容(一)供应物流中物流管理内容一是确定物质采购对象及采购数量。制造业供应物流主要是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物。质供给服务的作业层,其物质采购对象及采购数量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生产需要,一般先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拟出所需物质清单(包括品种、数量、质量要求及投产时间等),该清单基本上就是供应部门的采购清单或采购任务,供应部门应据以安排采购计划。二是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胤斐  冯晖  张冰心  冷继兵  李慧娟  
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产业协同优势,也能带动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进步。本文首先论述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研究状况,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供需协同关系与机理,分析了制造业与四个物流子系统之间的供需协同关系。然后选取物流业与制造业关联下的四个子系统,并通过分层抽样调查来收集所需的市场数据,运用关联矩阵分析、计算数据,来确定制造业与四个物流子系统之间是否存在协同,进而检验两业之间的协同度。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路  
首先分析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的背景,然后从内外驱动力、演化过程和理想载体几个方面阐述了二者的融合机理和融合模式,最后提出融合措施,以期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壮阔  刘亮  隋博文  
立足于广西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实际,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联动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初步评价;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联动发展模式开展综合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对联动发展模式作出科学评价,可为选择适合广西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群  
在企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各类企业都是以供应链的形式参与社会大发展的经济活动。作为产业关联极高的制造业与物流业需要通过能力互补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依赖关系,最终实现两者的联动发展。本文借助共生理论研究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模式,并针对两业联动发展提出了具体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