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1)
- 2023(12596)
- 2022(10390)
- 2021(9674)
- 2020(8131)
- 2019(18021)
- 2018(17756)
- 2017(33474)
- 2016(17709)
- 2015(20052)
- 2014(19194)
- 2013(19160)
- 2012(17609)
- 2011(15697)
- 2010(15901)
- 2009(15472)
- 2008(15756)
- 2007(14289)
- 2006(12543)
- 2005(11673)
- 学科
- 业(87100)
- 济(83155)
- 经济(83060)
- 企(81505)
- 企业(81505)
- 管理(73497)
- 方法(34976)
- 业经(29267)
- 财(26572)
- 数学(26300)
- 数学方法(26062)
- 农(25005)
- 中国(23278)
- 技术(20580)
- 务(20213)
- 财务(20195)
- 财务管理(20176)
- 企业财务(19077)
- 制(17376)
- 农业(17298)
- 贸(16814)
- 贸易(16800)
- 易(16446)
- 策(16053)
- 划(15592)
- 理论(15134)
- 和(15029)
- 体(13941)
- 技术管理(13902)
- 银(12659)
- 机构
- 学院(260252)
- 大学(256180)
- 济(120317)
- 经济(118505)
- 管理(106710)
- 理学(91208)
- 理学院(90389)
- 管理学(89366)
- 管理学院(88872)
- 研究(85056)
- 中国(70485)
- 财(54462)
- 京(54257)
- 科学(46551)
- 财经(43066)
- 所(41535)
- 经(39258)
- 江(39121)
- 中心(37992)
- 农(37739)
- 研究所(37020)
- 经济学(36852)
- 北京(34703)
- 经济学院(33061)
- 业大(32663)
- 财经大学(31688)
- 商学(31230)
- 商学院(30949)
- 州(30534)
- 院(30461)
- 基金
- 项目(163373)
- 科学(132776)
- 研究(123506)
- 基金(122396)
- 家(104670)
- 国家(103731)
- 科学基金(91864)
- 社会(83665)
- 社会科(79509)
- 社会科学(79493)
- 基金项目(63243)
- 省(62223)
- 自然(56719)
- 自然科(55561)
- 自然科学(55550)
- 教育(55210)
- 自然科学基金(54706)
- 划(51073)
- 资助(49691)
- 编号(47537)
- 创(40390)
- 成果(37677)
- 部(37417)
- 业(37330)
- 创新(36735)
- 重点(36005)
- 国家社会(35687)
- 发(35598)
- 教育部(33001)
- 制(32922)
- 期刊
- 济(138203)
- 经济(138203)
- 研究(81040)
- 中国(54156)
- 管理(48268)
- 财(46422)
- 农(35958)
- 科学(34458)
- 学报(31569)
- 技术(25895)
- 大学(25822)
- 融(25235)
- 金融(25235)
- 农业(25027)
- 教育(24673)
- 学学(24341)
- 业经(23019)
- 财经(22873)
- 经济研究(22851)
- 经(20043)
- 问题(17310)
- 业(17073)
- 技术经济(17015)
- 贸(16584)
- 世界(15765)
- 国际(14887)
- 现代(13364)
- 科技(12871)
- 财会(12604)
- 商业(12588)
共检索到404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黄浩溢 赵刘菊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由于核心技术缺失等原因,中国仍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生产环节的问题,在国际分工下实现生产链的延伸刻不容缓。本文使用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数据,探讨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的生产环节长度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对其链长的延伸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低集中度行业和位于全球价值链靠下游的企业;中间品进口替代效应、资本品进口互补效应以及进口结构优化效应是企业创新促进其延链的主要渠道;企业链长的延伸能够强化企业出口韧性并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结论表明,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并巩固创新成果,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葛顺奇 万淑贞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而价值链延伸型并购是实现此战略的重要举措。以价值链延伸型并购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以及并购交易数据,利用OLS、PSM-DID等多种实证方法,考察了价值链延伸型并购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并购所需投入的大量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企业创新资源,特别是不利于微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然而,价值链延伸型并购所形成的上下游一体化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激励企业加大专用性更强的研发投入,进而带动企业自主创新,在总体上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促进效应。就上游并购而言,上述效应显著高于其他并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且能在并购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强。因此,营造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延伸型并购的经营环境能够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国栋 刁玉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深化态势渐趋明显,中国后发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面临着新的更为复杂的竞争形势与管理情境。本文着眼于企业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关系打造与嵌入过程实现,通过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对多个案例进行分析与提炼,提出以企业战略延伸应对新情境的理论模型与基本对策。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延伸活动具有明显的系统属性,因此战略延伸模型呈现出一个由基础环境、延伸启动、延伸实施、延伸管控等构成的结构体系。战略延伸的关键,主要是处理企业价值链环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的竞合关系,实现后发企业与全球价值链领先企业的双向嵌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惠宁 高卓远
在全球减税潮流背景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中国实施行业减税政策能否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本文采用2010—2019年十年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基于价值链视角研究减税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减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的积极影响均存在一定的U型条件限制,即只有当减税力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转化效率,但也只有在适度的减税强度下,才最有利于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减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开发效率和转化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特征,在高技术企业分别存在U型和正向U型非线性特征,在中低技术企业则分别存在U型和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特征。这些结论对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减税政策乃至具体的减税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程文先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中国地区间产业链分工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补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较为显著,缩小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有助于延伸国内价值链长度。替代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链竞争关系较为显著,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增强,会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一定程度上妨碍国内价值链在相应区间合作延伸。畅通国内大循环下要特别注重发展“需求-供给”互补品贸易,扩大企业间交往频率,为扩大地区间产业链梯度转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要利用好全球产业链密切分工的协作关系,努力做到脱钩不断链。为此,缩小中国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成为全球价值链在国内地区间延伸的关键。
关键词:
双循环 数字经济 国内价值链 延伸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基于中国本土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引致进口"的特征事实,本文将企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纳入到统一的计量框架内,依靠所构建的符合中国企业进出口行为特征的多重工具变量体系,实证检验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重要发现包括:从进口角度看,进口促进了一般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抑制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区分不同所有制的情形下,进口对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更强的促进效应,而对从事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抑制效应。从出口角度看,出口未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与发达国家开展的进出口贸易均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进出口行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本土企业所遭受的全球价值链俘获效应假说,为在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青
有效进行价值链的延伸,适时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是我国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兖矿集团煤炭价值链延伸过程为案例,依据煤炭价值链延伸升级理论框架,对我国煤炭企业价值链延伸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煤炭企业从国内走向国际、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煤炭企业 价值链 案例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文婷 甘清华
本文基于2000—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库,实证研究数字技术和价值链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与价值链长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发展初期数字技术有滞后效应,随后带来价值链的延伸,当发展体量过大时,发展失调又带来价值链缩短。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价值链长度起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技术通过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倒U型关系影响价值链长度。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特征以及不同价值链类型差别,数字技术对价值链长度的影响还具有异质性。调节效应表明,作为数字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高质量体现和成果展示,产业智能化对数字技术与价值链长度的倒U型关系也起正向调节作用,产业智能化水平较高时,曲线会变得陡峭且拐点推迟出现,进而促进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发展,这有助于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价值链长度 短链化 倒U型曲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仁桥 王宗军 钱丽
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相关联的子过程,且认为原始创新投入也会对第二阶段经济产出产生直接影响,进而运用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研究了我国15个不同性质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吕越 包雅楠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制造业行业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提高国内价值链长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行为与创新强度提高;按照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专利类型的分类研究表明,国内价值链长度增加对发明创造类创新、民营企业创新强度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另外,本文以中国加入WTO的外生冲击构建因果识别机制并利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了国内价值链长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WTO冲击后国内价值链长度仍对企业创新有显著正影响。进一步,本文发现国内价值链长度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市场集中度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任重
文章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审视全球化进程中汽车企业的组织行为及利益格局。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形成和演变的最终推动力,同时也是导致全球价值链中汽车企业的绩效显著差别的根本原因。研究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实现升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汽车企业 技术创新 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国恒 胡鹏 刘珊
本文基于拓展的C-D生产函数,纳入中间品进口与自主创新行为,阐述了中间品进口、自主创新与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互动机制,并运用中国工企-海关-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仅能促使企业嵌入GVC下游环节提升其GVC地位,这种提升作用随企业生命周期延长边际递减;自主创新可推动企业嵌入GVC上游与下游环节实现GVC升级,但嵌入GVC上游环节的升级效果大于嵌入GVC下游环节,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升级效果大于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此外,自主创新对企业GVC升级的影响因中间品进口水平不同而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与较低水平的中间品进口相互替代,抑制企业GVC升级;自主创新与较高水平的中间品进口互补,促进企业GVC升级。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文成
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数据,克服从行业和宏观层面上难以说明进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改进Upward etal.(2013)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测算方法,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传统资源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度的减弱,基于全球视角激发创新活力,已经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应进一步加快全球价值链嵌入步伐,通过优化加工贸易布局、构建自身价值链,来提升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企业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韦晓珂 郑妍妍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文章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中国劳动力就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伴随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的就业风险也会随之显著增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劳动力就业风险的影响在劳动力的分布上存在差异,即增加了高工资区域企业和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劳动力面临的就业风险;此外,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了大专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劳动力的技能越低,其面对的就业风险也将显著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参与主要是通过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劳动力就业风险产生影响,其中规模效应的影响相对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