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2)
2023(12825)
2022(10943)
2021(10211)
2020(8925)
2019(20373)
2018(20253)
2017(38966)
2016(20736)
2015(23541)
2014(23088)
2013(22574)
2012(20781)
2011(18412)
2010(18225)
2009(17003)
2008(16937)
2007(15129)
2006(12531)
2005(10899)
作者
(57019)
(47813)
(47589)
(45378)
(30336)
(22900)
(21853)
(18790)
(17974)
(16884)
(16166)
(16009)
(14940)
(14902)
(14849)
(14603)
(14487)
(14120)
(13687)
(13593)
(11615)
(11591)
(11522)
(10903)
(10789)
(10717)
(10570)
(10548)
(9550)
(9517)
学科
(84724)
经济(84648)
管理(64842)
(63857)
(55477)
企业(55477)
方法(43037)
数学(37103)
数学方法(36638)
(22843)
(21511)
中国(21435)
技术(19179)
业经(18863)
(16382)
地方(15571)
(15234)
(15216)
贸易(15209)
财务(15190)
财务管理(15156)
理论(15074)
(14957)
(14781)
企业财务(14407)
农业(14320)
(13685)
技术管理(13065)
(12959)
银行(12932)
机构
学院(291644)
大学(290910)
(120090)
管理(118183)
经济(117732)
理学(103020)
理学院(101990)
管理学(100272)
管理学院(99704)
研究(89568)
中国(67472)
(59053)
(54458)
科学(54188)
财经(44155)
(43601)
中心(43274)
(42957)
(42917)
业大(42113)
(40095)
研究所(39152)
(37436)
师范(37084)
经济学(37017)
北京(36250)
农业(34299)
(34059)
经济学院(33562)
财经大学(32939)
基金
项目(199608)
科学(159158)
研究(146834)
基金(145586)
(125750)
国家(124666)
科学基金(108958)
社会(94547)
社会科(89697)
社会科学(89674)
(79625)
基金项目(77516)
自然(70458)
教育(69278)
自然科(68923)
自然科学(68905)
自然科学基金(67704)
(66334)
编号(59457)
资助(58599)
成果(47412)
(46430)
重点(44651)
(44522)
创新(42569)
(42449)
课题(40500)
国家社会(38953)
教育部(38879)
科研(38548)
期刊
(124063)
经济(124063)
研究(79970)
中国(52501)
(44597)
管理(43960)
学报(42160)
科学(40170)
(38048)
大学(32843)
教育(32274)
学学(30948)
技术(27875)
农业(25674)
(23720)
金融(23720)
财经(21993)
业经(20919)
经济研究(20327)
(18878)
问题(16652)
技术经济(15891)
科技(14968)
(14769)
统计(14566)
(14363)
(13788)
商业(13727)
图书(13639)
理论(13331)
共检索到412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方本新  王利敏  
本文从新价值观视角,探讨了创新性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变化对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分析了创新文化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我国经济转型中文化创新的意义与基本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本新  
创新文化变迁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不断演进的过程。当代新价值观的兴起,是创新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对价值认识不断深化的逻辑必然。随着当今时代商业环境的日趋复杂化,新价值观为我们观察、理解并指导创新文化的演进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认知图式和思想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跃平  王开盛  
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制约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以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创新网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因,指出在创新网络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各个参与分工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创新效率。技术创新受文化的制约,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必须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使之具备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锡荣  胡小娟  柯俊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框架,在CNKI中对创新文化相关论文进行了文献编码分析,据此构建出由个体创新精神、团队创新精神和社会创新氛围所构成的创新文化概念体系。其中,个体创新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创新活动的态度,具体包括冒险精神、求新求变精神、个体精神、怀疑精神四要素;团队创新精神是人们对于联合创新和复杂创新的态度,具体包括奋斗精神、合作精神、开放精神三要素;社会创新氛围是人们对待他人从事创新活动的态度,具体包括尚贤文化、包容文化、诚信文化、平等文化四要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锡荣  何洁  胡小娟  
以《增广贤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代表,应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创新文化的传统缺陷。认为中国具有明显抑制个体创新精神的文化传统,具体表现在不主张探索和尝试、不好冒风险、不提倡求新求变、不敢怀疑、压抑个性、忽视个体权利、忽视创新人才等方面。这些传统文化缺陷具有极强的历史惯性,至今仍在无形之中制约着中国的创新转型进程,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系统的应对之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杰  
科技创新呼唤创新文化先行,创新文化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加以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现实文化的土壤里不断成长的。构建科技创新文化就是在承传传统基础上,又要立足于现实,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锡荣  吴少飞  柯俊  
基于创新文化短板成因模型,以《论语》和中国近现代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为内容分析材料,查找了中国创新文化短板现象的深层原因。创新文化的第一类短板主要源于先天传承的传统文化缺陷;第二类短板主要源于后天产生的社会裂变伤害和外来文化侵蚀;第三类短板同时源于先天传承的传统文化缺陷和后天产生的社会裂变伤害及外来文化侵蚀。针对创新文化短板,结合其成因找到解决之道,将是开展国家创新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锡荣  吴少飞  柯俊  
基于创新文化短板成因模型,以《论语》和中国近现代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为内容分析材料,查找了中国创新文化短板现象的深层原因。创新文化的第一类短板主要源于先天传承的传统文化缺陷;第二类短板主要源于后天产生的社会裂变伤害和外来文化侵蚀;第三类短板同时源于先天传承的传统文化缺陷和后天产生的社会裂变伤害及外来文化侵蚀。针对创新文化短板,结合其成因找到解决之道,将是开展国家创新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靖华  Md.Khaled Amin  朱岩梅  李宗乘  
以东京、巴塞罗那和曼彻斯特三个典型的创新型城市为对象,从环境条件(可视层)、制度行为(制度层)和价值理念(精神层)三个层面对其城市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创新文化建设的启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倡导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规划文化发展,整合创新资源,培养、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超中  武夷山  
目前,我国创新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现实需求。其基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没有意识到"自主创新"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范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范畴,另一方面,人们对自主创新差序格局的内在张力认识不够,旧的创新文化难以解决原创性资源稀缺问题。以原创性为中心开展创新文化建设首先需要创新文化自身的转型,并需要中国文化创新的支撑。在自主创新条件下,传统文化创新与新型创新文化建设能够相互为用,并促进和推动自主创新差序格局的生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书良  
本文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 ,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 ,而企业创新文化是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因此 ,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必须建设企业创新文化。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应 :(1)营造技术创新环境 ;(2 )确立企业创新价值观 ;(3)树立企业创新精神 ;(4)塑造创新进取的企业形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企业的生存、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李俊杰  郑凌云  
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构成出发,重点探讨了创新文化的构成、作用机理,指出"大学-产业"互动关系与区域创新文化紧密相关,并以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互动为案例剖析了"大学-产业"互动与创新文化培育的国际经验。最后,文章就推动我国"大学-产业"互动,培育创新文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四平  
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实施需要我们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知识创新的高地,大学理应是建设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首善之区。如何认识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发挥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对大学自身科学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费志勇  
本文基于创新文化与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从文化营造、课程改革、资源整合、政策助推等方面,研究构建全面的、开放的、实践的与课堂教学互为融通和支撑的校园创新教育体系,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