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8)
2023(12136)
2022(9944)
2021(8805)
2020(7535)
2019(16511)
2018(16217)
2017(31516)
2016(16725)
2015(18641)
2014(17848)
2013(18111)
2012(16578)
2011(14510)
2010(14724)
2009(13789)
2008(14107)
2007(12910)
2006(11267)
2005(10172)
作者
(45699)
(38249)
(38150)
(35932)
(24728)
(18023)
(17138)
(14714)
(14350)
(13944)
(12983)
(12906)
(12396)
(11944)
(11758)
(11657)
(11360)
(11121)
(11006)
(10831)
(9434)
(9380)
(9280)
(8730)
(8572)
(8548)
(8545)
(8346)
(7509)
(7436)
学科
(88001)
(85787)
经济(85708)
(81894)
企业(81894)
管理(70500)
方法(39753)
数学(30925)
业经(30836)
数学方法(30791)
(27531)
(24912)
技术(23365)
(21829)
财务(21813)
财务管理(21789)
企业财务(20763)
中国(19076)
农业(18672)
(15523)
地方(15095)
理论(14911)
(14877)
技术管理(14507)
(14363)
产业(14059)
(13771)
(13482)
贸易(13468)
(13045)
机构
学院(246450)
大学(238266)
(114002)
经济(112259)
管理(107507)
理学(92682)
理学院(91983)
管理学(91173)
管理学院(90701)
研究(71369)
中国(58085)
(52114)
(48405)
财经(41572)
(38382)
科学(37805)
(37715)
(35641)
经济学(34780)
(33535)
中心(33505)
业大(31956)
商学(31679)
经济学院(31664)
商学院(31429)
财经大学(30519)
北京(30138)
经济管理(29890)
(29844)
研究所(29528)
基金
项目(158410)
科学(129011)
研究(121701)
基金(117149)
(98572)
国家(97690)
科学基金(88075)
社会(81943)
社会科(78239)
社会科学(78221)
(64068)
基金项目(62059)
教育(54860)
自然(53950)
自然科(52787)
自然科学(52779)
自然科学基金(51994)
(50533)
编号(47690)
资助(46761)
(40162)
(37436)
创新(36427)
成果(36169)
(35880)
(35584)
重点(34694)
国家社会(34489)
(33184)
课题(32377)
期刊
(127406)
经济(127406)
研究(72225)
中国(47653)
管理(47084)
(44991)
(32961)
科学(29335)
技术(27394)
学报(26355)
业经(23566)
(23225)
金融(23225)
农业(23032)
大学(22178)
财经(22043)
教育(21680)
学学(21209)
经济研究(20419)
(19154)
技术经济(18088)
问题(16511)
(15779)
商业(13976)
财会(13314)
科技(13101)
现代(13084)
(12923)
(12653)
世界(12039)
共检索到368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蔡绍洪  俞立平  
本文根据企业成长理论,构建了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模型,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具有协同作用机制,只有同时做好创新质量与创新数量的企业才能取得较好的创新效果。创新数量较大时,其对企业效益贡献的弹性系数较大。创新质量较低和较高时,创新数量对企业效益的弹性系数更大。我国目前创新数量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由于创新质量较低,创新质量对企业效益贡献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蔡绍洪  俞立平  
本文根据企业成长理论,构建了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模型,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具有协同作用机制,只有同时做好创新质量与创新数量的企业才能取得较好的创新效果。创新数量较大时,其对企业效益贡献的弹性系数较大。创新质量较低和较高时,创新数量对企业效益的弹性系数更大。我国目前创新数量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由于创新质量较低,创新质量对企业效益贡献并不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晟男   武力超   薛洲   耿献辉  
校企合作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方式,是企业寻求外部创新的主要渠道。文章以2007—2020年中国A股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手工整理的校企合作数据,以渐进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了校企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探究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后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增加了21.4%,实现了企业创新专利结构由低质量向高质量的转变,并且创新促进效应随合作强度增加而增加。其作用机制是,校企合作推进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的扩张与深化、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并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促进效应在与高层次院校、本地院校合作时更大,但相比于与高层次院校合作,选择本地院校可能更为重要;进一步分析发现,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会通过创新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在5年内呈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文章为理解校企合作与企业创新以及企业价值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校企合作支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白俊红  
运用1995—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创新产出,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创新投入,通过建立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及产权结构等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发现有: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比,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更适宜表达中国的创新生产过程;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线性正向影响;国有产权和三资产权比重对创新效率均产生抑制作用;是否控制技术机会将影响结果的稳定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逯宇铎  邱东阳  刘海洋  
使用1999—2009年我国18万家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分析了企业创新与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产品创新衡量企业创新的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创新与出口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企业创新使其出口概率平均增加14%以上,企业出口使企业创新概率平均提升超过8%,从创新到出口、从出口到创新的因果关系方向均显著。区分出口强度和企业类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这种因果关系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大而减弱;内资企业的创新对其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出口对其创新的影响要大于内资企业。以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胜军  俞立平  钟昌标  陈钰芬  
在经济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分析创新政策、政府研发补贴对产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首先建立模型对创新政策进行测度,从测度出的创新政策、政府研发补贴(供给政策)两个角度,基于联立方程模型、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全面分析了创新相关政策的直接作用机制、间接作用机制以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创新政策对创新数量的绩效良好;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数量的绩效不高;创新政策与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质量绩效较低;创新政策与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经费促进作用显著;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数量的弹性呈现倒U型曲线、对企业研发经费的弹性呈U型曲线;企业研发经费对创新数量的贡献具有创新政策门槛效应;企业研发经费对创新数量的贡献具有政府研发补贴门槛效应;我国目前创新政策和政府研发补贴以促进创新数量为主,还不能有效促进创新质量,创新政策必须从重视创新数量向重视创新质量转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欧光军  雷霖  杨青  王龙  
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生态整合的假设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及层次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验证修改模型得出最终的生态整合路径模型,并根据整合路径模型提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集群企业创新集成能力的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刁秀华  李姣姣  李宇  
本文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2003-2013稳步发展阶段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生成技术创新效率变量,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将R&D投入、非R&D投入以及知识能量降维为企业规模质量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质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实证检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后,技术进步是导致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质量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满足三重门槛回归模型。最后,企业规模质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力度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企业规模质量门槛区间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且政府扶持对技术创新效率并非完全具有正向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艺  李健  刘亦文  
基于我国28个省份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是否随企业规模质量水平而变化,并将28个省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以此来比较分析这种影响的地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且这种门槛效应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在不同企业规模质量区间内,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对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质量阈值的提高作用效果递减;对东部省份的影响效果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特征;对于中西部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特征。因此,政府应针对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实施差异化、动态化的补贴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天姿  
文章从创新投入质量、创新产出质量、创新转化质量与创新扩散质量4个维度切入,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基于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变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呈持续提升趋势。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阶梯分布特点;在地区层面体现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但总体上展现出差异缩小趋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俞立平   张矿伟   朱晓雨   马丽  
投资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研发实力是影响高技术产业投资的重要因素,而创新质量是高技术产业研发实力的综合体现,研究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短期与长期创新质量的概念内涵,从理论上分析短期、长期创新质量与高技术产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短期与长期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影响效应及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短期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投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长期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绩效不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技术产业投资;(2)短期与长期创新质量之间的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随着高技术产业投资规模扩大,短期创新质量对投资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长期创新质量对投资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4)当短期创新质量水平较低时,其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正向影响更大,当长期创新质量水平较高时,其对高技术产业投资的负向影响更大;(5)高技术产业投资对短期和长期创新质量的良性反馈作用尚未完全形成。因此,高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创新质量提升策略,正确处理短期与长期创新质量间的关系,并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结构,强化其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支撑作用,进而构建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投资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玉林  程萍  
客观、科学地评价中国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支撑环境三个方面构建省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省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别从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四个时段进行动态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且具有差距拉大趋势;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是加快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性举措;地方政府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敏  辜胜阻  
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创新效率三个方面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发现:从纵向时间维度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均呈现不断大幅提升的态势;但是从横向行业维度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表现出显著的行业集中特征;在创新效率方面,各个行业存在明显差异,部分行业甚至面临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并存的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侯广辉  
破坏性创新从沉淀成本和转移成本两个方面影响企业边界的变动。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增大了企业原有技术的沉淀成本和转移成本,从而导致企业利用新技术的失败。而通过外包模式可以应对这些挑战,获得灵活性。并选择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外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的结果支持了我们提出的理论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