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39)
- 2023(20545)
- 2022(17265)
- 2021(16097)
- 2020(13716)
- 2019(31100)
- 2018(30729)
- 2017(58185)
- 2016(31811)
- 2015(35483)
- 2014(34748)
- 2013(34445)
- 2012(31867)
- 2011(28574)
- 2010(28555)
- 2009(26741)
- 2008(26711)
- 2007(23905)
- 2006(20822)
- 2005(18631)
- 学科
- 济(133753)
- 经济(133612)
- 业(109906)
- 管理(102475)
- 企(96128)
- 企业(96128)
- 方法(62111)
- 数学(52111)
- 数学方法(51532)
- 财(39706)
- 农(39374)
- 中国(36063)
- 业经(36059)
- 务(27072)
- 贸(27061)
- 贸易(27046)
- 财务(27012)
- 财务管理(26966)
- 农业(26874)
- 制(26537)
- 易(26364)
- 企业财务(25596)
- 技术(25505)
- 学(23704)
- 地方(23145)
- 策(21994)
- 理论(21969)
- 和(21676)
- 银(20958)
- 银行(20894)
- 机构
- 学院(453848)
- 大学(449927)
- 济(192749)
- 经济(189133)
- 管理(179453)
- 理学(154404)
- 理学院(152832)
- 研究(151720)
- 管理学(150467)
- 管理学院(149632)
- 中国(118191)
- 京(94142)
- 科学(91859)
- 财(88912)
- 农(80720)
- 所(76721)
- 财经(70629)
- 中心(70397)
- 研究所(69507)
- 江(68489)
- 业大(68344)
- 经(64325)
- 农业(63819)
- 北京(59060)
- 经济学(58565)
- 范(54644)
- 院(54331)
- 师范(53983)
- 州(53830)
- 经济学院(52951)
- 基金
- 项目(301112)
- 科学(238279)
- 基金(220677)
- 研究(216424)
- 家(193580)
- 国家(191963)
- 科学基金(165254)
- 社会(139272)
- 社会科(132224)
- 社会科学(132186)
- 省(117784)
- 基金项目(116002)
- 自然(108086)
- 自然科(105699)
- 自然科学(105666)
- 自然科学基金(103882)
- 教育(99476)
- 划(99259)
- 资助(90666)
- 编号(85658)
- 成果(68271)
- 重点(68037)
- 部(66893)
- 创(66279)
- 发(64862)
- 创新(61461)
- 课题(59434)
- 国家社会(58168)
- 科研(58117)
- 教育部(57343)
- 期刊
- 济(209997)
- 经济(209997)
- 研究(129735)
- 中国(87732)
- 农(73338)
- 财(71920)
- 学报(71065)
- 管理(70410)
- 科学(66708)
- 大学(53733)
- 学学(51120)
- 农业(49917)
- 融(43282)
- 金融(43282)
- 教育(43006)
- 技术(42307)
- 财经(35518)
- 业经(34743)
- 经济研究(34504)
- 经(30619)
- 业(29984)
- 问题(27337)
- 技术经济(25257)
- 贸(24247)
- 统计(22437)
- 版(21753)
- 科技(21741)
- 策(21365)
- 世界(21262)
- 国际(20980)
共检索到675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艳 许伟 周园媛
在国家提出要加快关键新能源核心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以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创新政策、直接支持政策和间接支持政策分别进行综合得分的测算,然后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创新政策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的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直接支持政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而间接支持政策则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3)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区位异质性效应和产权异质性效应,创新政策对位于东部地区的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加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间接支持政策对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非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继续推进完善促进新能源企业创新的直接支持政策;建立多方位支持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加强科技信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惠泽 徐康伟
采用2014—2022年A股上市的20家新能源汽车上游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从非汽车生产行业上市公司得到对照组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双积分”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在“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之间,该政策对于前者的影响更大;(2)“双积分”政策的创新激励作用受到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要比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大;(3)“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游企业中的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激励作用比国有企业更为突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宇霞 刘南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进入退坡阶段,文章基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效果的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财政补贴退坡政策对汽车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在其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的衔接方案以及调整财税政策作用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兰剑 董涛
在梳理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政策的基础上,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产业的相关数据,对新能源技术创新政策进行评价,并从政府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产业规划、研发联盟管理、强化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新能源技术创新政策的思路。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科技创新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长进 罗仁杰 黄俊 齐花蕊 唐浩然
运用大数据梳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献,为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利用LDA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题强度进行计算,结合2012—2020年16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绿色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补贴政策上,并且3类主题能够提升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其中基础设施类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强;(3)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在三类主题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安华 王赛鸽
【目的】绿色创新是应对环境挑战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研究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为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评估和优化改进提供基于企业层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方法】本文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揭示了2008—2020年间中国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平衡发展和时空转移特征。同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在研究期内,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分化程度逐渐扩大,呈现出“马太效应”现象。(2)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显著增强了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具体而言,相比未实施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城市,实施该政策的城市的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显著提升了14%,这一结果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验证。(3)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强化环境规制两个传导渠道来促进绿色创新。(4)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于企业规模较小、融资约束较低的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影响更加显著。【结论】实施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促进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研究结果为政府推广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以及提升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屹 冯筱伟 苏帅 梁德智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提高环保能力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企业是实施相应战略的载体。基于2014—2018年78家新能源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RAM模型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应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不高,三大区域间差异较大,整体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δ收敛性以及绝对β收敛性并不显著,而条件β收敛性显著;西部地区新能源企业δ、绝对β以及条件β收敛性均不显著。最后,从提升新能源企业投入水平、提高新能源企业产出质量、适度提升新能源企业规模、优化新能源企业股权集中度等方面,提出提升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实际增长率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军航 张玲玲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下,通过绿色创新提升技术优势与经济优势成为能源产业的新增长点。本文立足于新能源行业,先运用DEA模型计算2018~2020年间134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再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融资效率对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效率整体不理想,但这一现象在逐年改善;融资效率对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相较于国有企业,这种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明洁 陈瑜 曹莉萍
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新能源产业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08条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利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中从事新能源产品生产的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政策力度和政策连续性)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保护政策力度和技术创新政策力度显著抑制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而产品创新政策力度显著激励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政策执行不连续会抑制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最后提出了改进新能源产业创新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晓波
互补财务资产不足、互补人力资产缺乏、互补技术供给不足、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弱等互补资产的缺失是严重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因素。基于此,建议政府制定和实施以下相关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利用互补资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制定激励企业配置互补资产的税收政策;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积极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实施倾斜性的土地供应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寿鹏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基础及实证研究——福建、甘肃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调查总报告“技术创新研究”课题组本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根据不同的假设和定义,测度经济增长中各基本投入要素的贡献,发现发达国家40~90%的经济增长,可以归因于技术进步、知识积累和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爽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PM)对中国92家新能源上市企业在2010~2014年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重点考察了R&D强度和政府支持度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缓慢;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政府补助在新能源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为此,应继续加强基础研发工作,确立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政府补助的申请及落实制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良华 张莉 王惠庆
由于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存在双重外部性和研发成果外溢性特点,需要财政补助来消除排他效应的不利影响并增强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动力。文章以2010—2020年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区分政府补助方式实证分析其对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可以提高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绩效,不同方式的财政补助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不尽相同。财政拨款、财政贴息和税收返还三种补助方式中财政拨款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最明显,财政贴息次之。相比于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地区,财政贴息对金融发展程度滞后地区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促进效果更显著,而税收返还对高成长性的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比低成长性的新能源企业激励作用更加显著。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新能源企业 绿色创新 补助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娥 卢艳红 喻金田
湖北省在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创新政策方针的基础上,根据本省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创新政策。文章采用模糊集合论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对湖北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模糊集合 政策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耿纪超 龙如银
基于28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测度了高校创新产出优势度对新能源企业创新产出优势度的影响,并研究了高校与新能源企业创新产出的匹配度。结果显示:高校的创新产出优势度对企业的创新产出优势度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基础投资对企业创新产出优势度的影响显著为负;企业规模和R&D经费投入显著为正,但R&D人力投入不显著;河北等地高校与企业的匹配度较低,辽宁等地的匹配度较高,天津、浙江实现均衡匹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