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6)
- 2023(17929)
- 2022(15421)
- 2021(14582)
- 2020(12209)
- 2019(27593)
- 2018(27342)
- 2017(52110)
- 2016(28665)
- 2015(31472)
- 2014(30975)
- 2013(30022)
- 2012(27328)
- 2011(24592)
- 2010(24619)
- 2009(22704)
- 2008(21913)
- 2007(19441)
- 2006(16894)
- 2005(14495)
- 学科
- 济(103194)
- 经济(103088)
- 管理(85621)
- 业(81275)
- 企(68230)
- 企业(68230)
- 方法(46237)
- 数学(39807)
- 数学方法(39323)
- 农(30187)
- 中国(29751)
- 财(28949)
- 业经(24704)
- 学(23041)
- 技术(22518)
- 地方(21223)
- 制(20664)
- 贸(20494)
- 贸易(20482)
- 农业(20167)
- 易(19906)
- 理论(18313)
- 务(18117)
- 财务(18044)
- 财务管理(18016)
- 企业财务(17076)
- 和(17003)
- 银(16977)
- 银行(16908)
- 环境(16552)
- 机构
- 大学(391410)
- 学院(390958)
- 管理(154300)
- 济(151513)
- 经济(148130)
- 理学(134160)
- 理学院(132691)
- 管理学(130301)
- 研究(129695)
- 管理学院(129610)
- 中国(95507)
- 科学(83009)
- 京(82464)
- 财(69929)
- 农(67743)
- 所(64955)
- 业大(61963)
- 研究所(59517)
- 中心(58789)
- 江(57717)
- 财经(55472)
- 农业(53344)
- 范(52116)
- 北京(51574)
- 师范(51524)
- 经(50465)
- 院(47532)
- 州(46706)
- 经济学(44409)
- 技术(42804)
- 基金
- 项目(271474)
- 科学(212596)
- 研究(197529)
- 基金(194296)
- 家(170464)
- 国家(168988)
- 科学基金(144742)
- 社会(122753)
- 社会科(116293)
- 社会科学(116265)
- 省(108307)
- 基金项目(103412)
- 自然(95366)
- 自然科(93150)
- 自然科学(93123)
- 教育(91616)
- 自然科学基金(91473)
- 划(90866)
- 编号(81004)
- 资助(79304)
- 成果(65688)
- 重点(60980)
- 创(59622)
- 部(58636)
- 发(58193)
- 课题(56374)
- 创新(55075)
- 科研(51861)
- 大学(50397)
- 项目编号(50342)
- 期刊
- 济(163333)
- 经济(163333)
- 研究(112831)
- 中国(76974)
- 学报(65537)
- 农(60523)
- 科学(58364)
- 管理(56740)
- 财(52963)
- 教育(49555)
- 大学(49285)
- 学学(45902)
- 农业(41728)
- 技术(33072)
- 融(32665)
- 金融(32665)
- 业经(28811)
- 经济研究(26734)
- 财经(26156)
- 经(22461)
- 科技(22393)
- 图书(21975)
- 业(21943)
- 问题(20790)
- 版(18817)
- 技术经济(18734)
- 商业(17690)
- 理论(17606)
- 现代(17170)
- 坛(17046)
共检索到566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章熙春 朱绍棠 李胜会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不协调问题影响了高校创新绩效。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7个省份高校面板数据,运用路径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对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结合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创新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科研产出绩效提升,但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其中,创新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而科研产出绩效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科技成果隐性转化。科研结构对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存在分异,集中作用于科研产出阶段,说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一致性和竞争性依然存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发挥创新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的正向引导作用,在政策层面关注科技成果隐性转化,强化科研方向转移与创新要素配置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江华 李纪珍 刘子諝 李子彪
从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两个角度,构建了政府的两类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利用2013年河北省高新企业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两类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均对企业创新绩效起正向促进作用,且企业的创新合作行为在上述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同时调节创新政策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江华 李纪珍 刘子諝 李子彪
从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两个角度,构建了政府的两类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利用2013年河北省高新企业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两类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均对企业创新绩效起正向促进作用,且企业的创新合作行为在上述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同时调节创新政策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雷璇 马文聪 陈修德 翁银娇
在构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LED产业政策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测算并描述LED产业政策组合特征的演化过程,通过负二项回归探讨2003—2017年期间我国LED产业政策组合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ED产业政策组合的综合性和一致性增长迅速,均衡性波动较大,增长趋势不明显;政策组合的特性对LED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综合性和一致性对发明专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均衡性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并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与前两者还存在方向性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策组合特征 产业创新政策 LED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江华 李纪珍 刘子諝 李子彪
从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两个角度,构建了政府的两类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利用2013年河北省高新企业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两类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均对企业创新绩效起正向促进作用,且企业的创新合作行为在上述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创新能力同时调节创新政策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媛媛 陈文静 王辉
科技型企业是创新活力之源,科技金融政策是创新助推之器。资金网络将企业与资金供给方紧密连接,知识网络将企业与知识元素相互匹配,两者都是企业满足创新需求的重要媒介。然而,科技金融政策能否借助双重网络——资金流与知识流的力量以实现创新绩效的进一步提升有待研究。文章在界定宏观导向类、资金支持类、平台建设类和专利保护类四类科技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将宏观政策、中观网络和微观企业相结合,深入挖掘资金网络和知识网络特征在科技金融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资金支持类、平台建设类和专利保护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资金网络中心度增强了资金支持类和专利保护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宏观导向类政策的不足之处;知识网络中心度增强了资金支持类、平台建设类、专利保护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志弘 张纪海
本文选取中关村作为高新区代表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中关村核心1+4资金支持政策对于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细分维度的创新能力对支持政策的弹性不同,不同类型的支持政策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因此,创新支持政策应更多聚焦于易受政策影响的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两个细分创新维度,同时在企业创新维度加大财政投入对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此外,要着重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类和金融类创新能力影响强度大的政策类型的主导作用,同时兼顾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类和重大项目类等创新能力影响范围广的政策类型的基础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凤芹 史卫
针对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落地难"问题,本文认为症结在于当前科技政策忽略了高校、科研院所这一微观主体。应尽快推动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改革,注重科技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对科研机构专门立法,明确科研院所的独立法人地位;强化科研院所内部治理;尽快完善科研院所保障体系等。
关键词:
科技创新政策 落地难 科研院所 改革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针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涵盖面不全等问题,从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及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政府作用角度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近期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过程 政策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彦红
本文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流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创新政策激励对流通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激励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企业绿色创新绩效,而这一促进作用随着创新政策激励增大逐步减弱并呈现非线性的影响特征。从机制作用分析来看,环境规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新政策激励对流通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创新政策激励对流通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在民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方面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流通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本文提出加强创新政策与环境规制的衔接,强化区域差异化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共享绿色创新资源,推动企业绿色创新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建立绿色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段静 卢扬帆 邓紫晴
通过借鉴政策情境理论,提出以政策绩效生产场域建构来引导评价技术设计的新思维。针对广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可从目标决策与分解、组织分工与协同、制度与资源保障、实施过程与监督、效益发挥与问责5个维度来梳理其绩效生产场域,据此开发由战略规划—政策项目两个层次组成的评价技术方案,兼具对政策目标效益进行价值审视与事实诊断的功能。实证评价结果从两层次政策绩效评分、政策体系综合绩效表现、政策绩效生产的亮点与不足三点来呈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石晓男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科技创新政策对高校的影响力,真正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英国为例,运用政策工具理论分析英国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关注、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高校资源配置、文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其对高校发展起到引领、激励、预测和管理作用,对高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积极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政策的正面影响取决于科学的政策制定以及高校的积极行动,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改革机制体制,重视高校在科技领域的力量;高校应优化学科结构,打造优势学科,规划研究生教育结构与规模,实现分类培养。将高校发展充分融入到科技创新政策中,对高校建设与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汉在2012年8月出台《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被当地高校和创新企业成为"黄金十条",很多政策效仿硅谷。继武汉出台"黄金八条"后,1月13日北京正式出台扶持高校科技成果转换的"京十条",鼓励高校教师和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并在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股权投资商提出诸多优惠政策。根据最新发布的《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北京将开展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处置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永安 郄海拓
基于社会结构矩阵研究框架,设定影响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4项一级指标和17项二级指标,运用熵权法进行权重确定,以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为例,对北京市2007—2016年间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进行计算并分析。认为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且较小的科技投入能带来较高科技产出,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环境的作用还比较单一,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小永 周自阳
本文在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的假设前提下,运用区位熵指数对湛江市2003—2021年金融集聚程度以及科技创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湛江市金融集聚度近年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与广东省内其他地市相比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分区域来看,以湛江市为代表的西翼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和科技创新也处于中下水平。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湛江市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湛江市 科技创新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