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0)
2023(9496)
2022(8072)
2021(7428)
2020(6065)
2019(13637)
2018(13219)
2017(25135)
2016(13509)
2015(14801)
2014(14103)
2013(13551)
2012(12482)
2011(11231)
2010(11725)
2009(10628)
2008(10333)
2007(9286)
2006(8417)
2005(7271)
作者
(36518)
(30534)
(30050)
(28570)
(19616)
(14361)
(13670)
(11576)
(11474)
(10907)
(10178)
(10108)
(9704)
(9430)
(9413)
(9348)
(9084)
(9032)
(8826)
(8743)
(7396)
(7317)
(7160)
(7004)
(6916)
(6870)
(6614)
(6572)
(6066)
(6002)
学科
(50511)
经济(50463)
管理(44391)
(43286)
(36548)
企业(36548)
方法(18816)
中国(18394)
技术(16571)
数学(16070)
数学方法(15831)
(14909)
(12579)
地方(12538)
业经(12494)
技术管理(12206)
(10916)
(9981)
农业(9878)
理论(9426)
(9385)
贸易(9377)
(9081)
(8623)
(8611)
银行(8599)
环境(8531)
(8500)
(8272)
(7390)
机构
学院(184274)
大学(180977)
(77846)
经济(76051)
管理(75278)
理学(64855)
理学院(64122)
管理学(63225)
管理学院(62836)
研究(61597)
中国(46079)
(37503)
科学(35988)
(35383)
(29388)
(29114)
中心(28392)
(27272)
财经(27252)
研究所(26255)
业大(25296)
(24834)
(24779)
师范(24623)
北京(23236)
(22957)
(22849)
经济学(22827)
农业(21159)
经济学院(20419)
基金
项目(124564)
科学(101320)
研究(94096)
基金(90610)
(77890)
国家(77183)
科学基金(68440)
社会(61497)
社会科(58529)
社会科学(58515)
(50568)
基金项目(48239)
教育(43831)
自然(43323)
自然科(42449)
自然科学(42440)
(41971)
自然科学基金(41746)
编号(37581)
资助(34919)
(31898)
成果(30148)
创新(28769)
(27932)
重点(27814)
课题(27270)
(27173)
国家社会(25274)
(23858)
教育部(23790)
期刊
(86960)
经济(86960)
研究(57702)
中国(40240)
管理(30028)
(25750)
教育(25058)
科学(24191)
(24153)
学报(22436)
(18455)
金融(18455)
大学(17947)
技术(17503)
学学(16785)
农业(16350)
业经(14739)
经济研究(13923)
财经(12930)
问题(12318)
(11310)
科技(11104)
技术经济(10197)
现代(9593)
(9082)
论坛(9082)
(9016)
(8978)
(8788)
(8714)
共检索到278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堂林  刘莹  李国梁  
文章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与引入虚拟变量等方式,对城市群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滞后现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创新政策的背景下,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促进效果相比政策实施之前更为显著;创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且不同区域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性导致了创新政策效应滞后周期存在显著的区际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志弘  张纪海  
本文选取中关村作为高新区代表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中关村核心1+4资金支持政策对于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细分维度的创新能力对支持政策的弹性不同,不同类型的支持政策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因此,创新支持政策应更多聚焦于易受政策影响的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两个细分创新维度,同时在企业创新维度加大财政投入对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此外,要着重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类和金融类创新能力影响强度大的政策类型的主导作用,同时兼顾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类和重大项目类等创新能力影响范围广的政策类型的基础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永安  郄海拓  袁页  
文章以2001-2016年间的科技创新政策文本为依据,结合经典的政策量化体系与科技创新政策的特点,提出科技创新政策的三维空间量化评价体系,并对政策进行逐年量化,以量化数据替代政策文本进行后续研究。建立了VAR模型对16年间的科技创新政策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检验。发现科技创新政策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动态互促的演化关系,即两者互为因果,动态演化。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佘硕  王巧  张璐  
以创新政策为自变量,以城市综合创新指数为因变量,采用城市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了在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中地方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出台的综合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等级在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驱动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相对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普通城市的创新政策驱动效果更明显;综合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虽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并未改善综合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针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涵盖面不全等问题,从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及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政府作用角度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近期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李金宝  
在对技术创新及其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方法论意义,并提出把创造适宜环境和税收优惠作为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及加快国家信息网络和平台建设等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晏艳阳  谢晓锋  
以是否获批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单位为基本条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创新型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积极推动辖区内的企业创新活动;并且其主要通过增强企业集聚度、提高金融中介机构服务强度与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商投资等途径对企业创新活动起到激励与保障作用。非试点城市应该借鉴这些先行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推出系列政策以促进企业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天祥  
文章基于创新型城市群的概念和特征,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环境支撑和网络协同创新等六大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比分析了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中部城市群创新能力偏低,内部差距较大,呈二级梯队分布;科技投入偏低,知识和技术创新力较弱等。相对珠三角城市群,中部城市群仅在人力资源、产业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等局部方面略有优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进富  张耀汀  
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科技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理模型,通过模型中的反馈控制理论研究不同政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利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在会产生显著的效果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孔欣欣  刘辉锋  
科技创新在每一轮经济波动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技术创新在何种阶段、多大程度,以及如何作用于经济演进过程,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首先对不同学者的解释加以简要述评,以期有助于研究和解释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技术创新在经济演进中的作用。在理论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判断,希望对相关科技政策制定有所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戎  薛薇  张俊芳  张明喜  魏世杰  
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中央部门、示范区所在省(市)部门、示范区先后推出一系列促进示范区提高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本文评价了股权和分红激励等六方面的科技创新试点政策,着重分析政策着力点、实施效果、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业安  高新雅  
本文把西部大开发看作是促进落后地区创新的政策组合,并以此为特定对象,利用双差分模型,以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以及与这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或者在创新能力上相邻的地区为样本,研究了综合性的区域创新政策对当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类似西部大开发这种综合性创新政策显著地改进了当地的创新能力,这说明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单纯注重FDI而忽视教育投入等都不利于当地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些结论为未来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琳  刘瑞  
利用2006-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共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运用拓展DEA法对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进一步以互联网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门限模型,探析互联网发展对创新要素在城市群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显著,且存在群际差异;在两大城市群内,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现非线性,创新人员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倒U型”特征,创新资本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U型”关系,相应拐点在不同城市群呈现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胜军  俞立平  钟昌标  陈钰芬  
在经济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分析创新政策、政府研发补贴对产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首先建立模型对创新政策进行测度,从测度出的创新政策、政府研发补贴(供给政策)两个角度,基于联立方程模型、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全面分析了创新相关政策的直接作用机制、间接作用机制以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创新政策对创新数量的绩效良好;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数量的绩效不高;创新政策与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质量绩效较低;创新政策与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经费促进作用显著;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数量的弹性呈现倒U型曲线、对企业研发经费的弹性呈U型曲线;企业研发经费对创新数量的贡献具有创新政策门槛效应;企业研发经费对创新数量的贡献具有政府研发补贴门槛效应;我国目前创新政策和政府研发补贴以促进创新数量为主,还不能有效促进创新质量,创新政策必须从重视创新数量向重视创新质量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