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
- 2023(7)
- 2022(7)
- 2021(3)
- 2020(7)
- 2019(13)
- 2018(11)
- 2017(26)
- 2016(10)
- 2015(5)
- 2014(8)
- 2013(3)
- 2012(4)
- 2011(3)
- 2009(1)
- 2008(3)
- 2007(5)
- 2006(1)
- 2005(3)
- 2004(1)
- 学科
- 管理(43)
- 人事(23)
- 人事管理(23)
- 企(21)
- 企业(21)
- 业(20)
- 济(19)
- 经济(19)
- 国家(15)
- 家(15)
- 技术(15)
- 与人(14)
- 国家机关(14)
- 工作(14)
- 机关(14)
- 机关工作(14)
- 技术管理(12)
- 财(8)
- 出(7)
- 政(7)
- 财政(7)
- 业经(6)
- 中国(6)
- 划(6)
- 支出(6)
- 财政支出(6)
- 教育(5)
- 殊(5)
- 特殊(5)
- 特殊教育(5)
- 机构
- 学院(111)
- 大学(98)
- 济(63)
- 经济(63)
- 管理(55)
- 理学(54)
- 理学院(53)
- 管理学(53)
- 管理学院(53)
- 经济学(35)
- 财(34)
- 研究(31)
- 经济学院(31)
- 财经(27)
- 经(25)
- 师范(22)
- 范(22)
- 京(21)
- 财经大学(20)
- 中国(19)
- 经济管理(16)
- 中心(15)
- 院(15)
- 东北(14)
- 教育(13)
- 南京(12)
- 商学(12)
- 商学院(12)
- 师范大学(12)
- 所(12)
共检索到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姝 孙爽
产能过剩问题一直伴随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国家经过几轮的抑制产能过剩,效果未见显著。目前产能过剩仍未能得到抑制,甚至出现进一步加剧及蔓延的趋势,已经从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演化成更为严重的持续性、全面性的过剩。产能过剩实则是我国特殊经济发展方式下的过度投资问题,其根源是由我国投资领域政府干预失灵所致,主要表现在:政府主导投资违背市场规律,政府扭曲要素及资源市场价格。通过分析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之间的联系,挖掘出体制性产能过剩的重要诱因。治理产能过剩的思路应转向创新政府干预方式,实施政府干预方式改革:切实落实政绩考核机制改革,加强建立市场理性决策机制,强力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进入与退出...
关键词:
产能过剩 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 体制改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罗弘毅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现有文献注意到了政府干预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重要作用,但相关的分析对其作用机制关注不足,政策建议有失偏颇。本文对政府干预在产能过剩的"形成"及"维续"两阶段的作用进行了更细致的考察,认为政府在干预目标、干预方式、干预结果调整方面存在问题,诱发产能形成,而受限的地方改革和中央调控手段使得产能过剩得以维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满凤 刘熙 徐野 邓云霞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大难题,从2009年以来,我国诸多行业饱受产能过剩之苦,即使是光伏、风电行业等新兴产业也不例外,低端重复建设、资源错配、政府不当干预等是导致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建立生产要素模型从理论上研究资源错配、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风电行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要素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严重阻碍了产能的释放,致使低端产能堆积;化解产能过剩有赖于资源配置优化、削减投入冗余。然而,不恰当的政府补贴、政策性银行的信贷倾斜,以及低价出让土地等干预手段却削弱了资源配置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且这种削弱作用对产业链下游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低端锁定"的同时,更应转变政府扶持政策,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破解新兴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困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罗弘毅
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现有文献注意到了政府干预对于产能过剩形成的重要作用,但相关的分析对其作用机制关注不足,政策建议有失偏颇。本文对政府干预在产能过剩的"形成"及"维续"两阶段的作用进行了更细致的考察,认为政府在干预目标、干预方式、干预结果调整方面存在问题,诱发产能形成,而受限的地方改革和中央调控手段使得产能过剩得以维续。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齐利 聂新伟 范合君
政府补贴为什么会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本文构建博弈模型,从短期非稳定均衡和长期稳定均衡两层面依次分析生产补贴、投产补贴、购置补贴三种政府补贴模式引发行业产能过剩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发现:(1)在短期,补贴激起在位企业的产能扩张并不造成行业产能过剩;在长期,只要补贴强度高达足以激励起新企业进入,行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且补贴强度越大,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2)补贴所致的行业产能过剩其实是原已在位的老企业产能过剩,后续进入的新企业则产能适宜。(3)在不同补贴强度下,投产补贴比生产补贴和购置补贴在引发行业产能过剩方面更脆弱,但在相同的补贴强度下,后两者比前者引发行业产能过剩的程度更严重。现实案例表明,政府的补贴实践所引发的一对正负效应,促进行业发展壮大和造成行业产能过剩,确与理论分析大致吻合,即本文的理论框架能够揭示产能过剩的政府补贴之谜。基于三种补贴模式的正负效应异同性,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出事前防范产能过剩的具体方案:(1)可以借助博弈树来相机选择不同补贴强度下的最优补贴策略,从而起到在事中使补贴政策极大促进行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尽量规避出现产能过剩。(2)能够借助量化手段来控制补贴强度,从而起到事前预知政府补贴促进行业发展壮大的正效应和造成行业产能过剩的负效应各有多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文甫 明娟 岳超云
产能过剩是本届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经济问题之一,而产能过剩现象具有非周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这与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财政视角,借鉴Bernanke等(1999)和Fernández-Villaverde(2010)的分析框架,引入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两种不同规模的企业,尝试构建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探讨中国非周期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模拟分析发现,为了追求GDP和税收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干预(如政府购买和政府补贴)进一步加强,并向大企业、重点企业倾斜,但在促使其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投资过度,从而导致了非周期性的产能过剩。为此,要破解产能过剩难题,有必要设计出有效的约...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立国 鞠蕾
在理论推导三者关系的基础之上,以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26个行业上市公司和行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干预对产能过剩影响过程中企业过度投资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可以引发企业过度投资,进而造成产能过剩问题;地方政府不当干预造成的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国有企业低成本扩张等都是造成我国体制性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抑制产能过剩,要抓住其主要矛盾和根源,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轶群
本文使用协整法测度了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程度,并通过面板模型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的作用。研究显示:一是制造业中各类技术行业在近几年均呈现产能过剩趋势,且中技术行业的产能过剩较高、低技术行业更为严重。二是技术进步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化解产能过剩。技术进步推动中技术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最大,对低技术行业的作用次之,而对高技术行业的作用最弱。政府干预会改变技术进步对产能利用率的作用,体制性产能过剩在技术进步角度仍然适用。三是政府干预的作用路径符合平滑转移过程,政府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能过剩 政府干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轶群
本文使用协整法测度了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程度,并通过面板模型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的作用。研究显示:一是制造业中各类技术行业在近几年均呈现产能过剩趋势,且中技术行业的产能过剩较高、低技术行业更为严重。二是技术进步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化解产能过剩。技术进步推动中技术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最大,对低技术行业的作用次之,而对高技术行业的作用最弱。政府干预会改变技术进步对产能利用率的作用,体制性产能过剩在技术进步角度仍然适用。三是政府干预的作用路径符合平滑转移过程,政府干预超过门槛值后,技术进步对产能利用率的正向作用将不断弱化,并会逆向转化。此外,产能过剩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发生变化。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能过剩 政府干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锋 赵敏 王渊 唐丹丹
分析地方政府干预造成产能过剩的传输机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维度,测算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2—2015年的产能利用率水平,并利用地理距离矩阵、经济距离矩阵和引力模型矩阵下的SDM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干预行为对产能过剩产生的空间外溢效应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干预不仅抑制本地区产能利用率的发展,还阻碍邻近地区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加重产能过剩程度。其中,税收竞争和环境纵容程度对周边地区产能过剩的影响大于对本地区产能过剩的影响,表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模仿、跟风甚至攀比现象,最终,其干预行为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加重邻近地区产能过剩程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莹 王磊
产能过剩的又一种表现为重复建设,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通过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证明在当前政绩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形成了趋同的干预行为。通过实证检验证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在弱化,经济全球化和地方政府干预则显著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为了解决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吕逸楠
本文在"市场失灵论"和"体制扭曲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不当干预论",以解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并以光伏产业为例,将光伏产业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从政府行为、产业内部环节和供给视角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测度了光伏产业及其三个环节的产能利用率,量化测算了政府补贴、土地价格扭曲程度和金融支持水平及其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不仅呈现出结构性产能过剩,还出现体制性产能过剩;近年来,政府偏好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不当干预,引致和加剧了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但对其内部各环节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尹明
我国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由是否过剩演变成为确定性的过剩,并且从结构性过剩发展为全局性过剩,其中既有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惯性问题,又不乏存在受到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既有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所导致的内在原因,也有政府产业政策失灵的外在原因。解决我国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更好地构建更为精准和有效的产业政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俊龙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通过构建双寡头垄断模型,考察是否存在部分管理授权条件下的产能过剩,以揭示产品差异化对产能过剩的作用机理,从而可以比较企业独立决策和政府干预决策下的产能过剩情况,并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探索最优的产品差异化水平。研究表明:产品差异化与产能过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同条件下的产品差异化对产能过剩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政府的产能规制政策未必会彻底化解产能过剩;产品差异化程度与社会福利水平呈正相关,需要鼓励企业走产品差异化发展之路。这些研究结论对中国目前的去产能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兵
大量研究认为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活动是产能过剩的成因之一,而市场化程度是否有利于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客观现实对此提出了质疑。本文综合考虑了生产侧与消费侧两个层面的现实特征,对2001-2014年中国各省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与分析,并考察了各省的市场化进程对于产能利用率的间接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中国工业部门产能过剩程度日趋严重,综合产能利用率的波动主要是由生产侧产能利用率变化引起的;各个省市之间的产能利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的产能利用率略高;市场化进程并不能改善产能利用率水平,反而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具有消极影响,这是由于政府对市场支配能力的降低反而加重投资的潮涌现象,并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水平。因此,在中国目前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中,为了遏制日趋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政府应该更加充分地发挥其重要的"辅助作用",及时公布产业信息以防止过度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