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4)
- 2023(12774)
- 2022(10725)
- 2021(9656)
- 2020(7827)
- 2019(17346)
- 2018(17350)
- 2017(31649)
- 2016(16985)
- 2015(18837)
- 2014(18675)
- 2013(18262)
- 2012(17577)
- 2011(16256)
- 2010(16716)
- 2009(15437)
- 2008(14835)
- 2007(13631)
- 2006(12427)
- 2005(11600)
- 学科
- 济(89080)
- 经济(89000)
- 管理(49595)
- 业(46931)
- 企(37627)
- 企业(37627)
- 中国(26993)
- 地方(26760)
- 方法(24679)
- 农(21475)
- 数学(20688)
- 数学方法(20545)
- 业经(19790)
- 技术(19471)
- 贸(18275)
- 贸易(18261)
- 易(17700)
- 学(16740)
- 财(16371)
- 地方经济(16261)
- 制(15667)
- 融(14804)
- 金融(14797)
- 农业(14637)
- 银(14595)
- 银行(14572)
- 行(14294)
- 技术管理(13392)
- 发(13139)
- 出(12867)
- 机构
- 学院(244725)
- 大学(241841)
- 济(112321)
- 经济(110086)
- 研究(92524)
- 管理(89452)
- 理学(74763)
- 理学院(73880)
- 管理学(72847)
- 管理学院(72367)
- 中国(70821)
- 科学(52716)
- 京(52390)
- 财(50414)
- 所(46842)
- 研究所(41785)
- 中心(41006)
- 江(40305)
- 农(38990)
- 财经(38262)
- 经济学(35367)
- 经(34502)
- 北京(33805)
- 院(33591)
- 范(33501)
- 师范(33151)
- 业大(32025)
- 州(31905)
- 经济学院(31436)
- 农业(29865)
- 基金
- 项目(153618)
- 科学(121809)
- 研究(117681)
- 基金(108658)
- 家(93744)
- 国家(92896)
- 科学基金(79421)
- 社会(76693)
- 社会科(72798)
- 社会科学(72784)
- 省(63031)
- 基金项目(56464)
- 教育(53378)
- 划(51334)
- 编号(46834)
- 自然(46733)
- 自然科(45691)
- 自然科学(45680)
- 自然科学基金(44874)
- 资助(43108)
- 发(40064)
- 成果(38836)
- 创(37330)
- 课题(35132)
- 重点(35082)
- 创新(34023)
- 部(33303)
- 发展(33155)
- 展(32626)
- 国家社会(31991)
- 期刊
- 济(140722)
- 经济(140722)
- 研究(83788)
- 中国(61613)
- 管理(38709)
- 财(37833)
- 农(37476)
- 学报(34060)
- 教育(33114)
- 科学(32988)
- 融(27329)
- 金融(27329)
- 大学(26535)
- 农业(25333)
- 技术(24728)
- 学学(24705)
- 经济研究(23769)
- 业经(22625)
- 财经(19822)
- 问题(17899)
- 经(17418)
- 贸(15801)
- 技术经济(14814)
- 国际(14021)
- 业(13745)
- 世界(13558)
- 科技(13506)
- 坛(12492)
- 论坛(12492)
- 商业(12219)
共检索到406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巫强 张金华 郑江淮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振兴实体经济的核心是要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本文采用2005—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区分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运用固定效应方法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直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第二,由于各地区市场化水平和制度环境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和强烈,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第三,创新投入还通过创新产出间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并且创新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衰减,我国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正当其时。
关键词: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龙小宁
本文基于逻辑分析和前期实证研究的总结,提出以下观点:(1)实体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其根本路径是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2)因为具有高风险、长周期,以及公共品等特征,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应对多种挑战,既要通过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来维护较稳定的收益预期,也要通过制度安排或政策干预来解决包括公共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问题;(3)推动科技创新需要以下条件: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普适性程度更高的财税激励政策;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基础上的金融创新。这些条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一致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龙小宁
(一)简政放权,打造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针对其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科技创新活动特别需要透明、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而高水平的产权、合同等法治保护的建立和改善是提供有利于创新的高质量营商环境的最优途径。这就要求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简政放权,把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荣 张所地
城市房地产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创新产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城市公共性、经营性以及居住性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及创新产出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探讨了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为中介的不同类型房地产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以2006-2016年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揭示了不同类型房地产通过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各类房地产对创新产出存在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在城市房地产与创新产出间发挥了正中介效应。随着公共性与居住性房地产指数由低到高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创新的正向影响呈现"U"型趋势,但公共性房地产指数的影响程度强于居住性房地产;经营性房地产指数的增加强化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方应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体经济是财政发展的基础,两者共荣共生。近年来湖北省应城市财政部门不断创新探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途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信贷资本形成合力,促进企业稳增长和调结构,推进了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县级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式县域调度资金奖补。湖北省委、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庄雷 王烨
从正反两方面剖析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抑制与促进作用,侧重分析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消费方式改变引导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以及带来投资的多元化与快速化提高投资效率。利用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案例及相关数据验证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消费与投资的优化升级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技术条件、监管制度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影响机制 独角兽企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宝山
国家鼓励广大民众创业创新,目的是为了通过更多企业的兴办和壮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近几年国家对创业创新的大力提倡和扶持,各种创业企业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的稳定和进一步发展蓄力。但是,在创业创新的大潮中,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一面,就是创业创新企业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收益下滑的情况下,受经济"脱实向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创业创新企业把目光投向了赚快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禹 王元地 佘茂艳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为研究视角,构建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模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2005~2014年),以VAR模型为基础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及方差分解检验等。得出以下结论:短期来看滞后1期和2期,增加创新投入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未导致创新投入增加,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长期来看滞后3期和4期,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尚全
中国加入 WTO后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应该是对政府管理体制滞后市场化的挑战。当前 ,亟待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以降低整个经济运行的“体制性”成本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关键词:
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民营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春辉
政治及经济力量、社会变革都会影响传播活动。广东经济发展引发了媒体创新并形成了良性互动。媒体创新体现在媒体数量的增长,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受众的引导等。广东媒体创新的动力是经济发展,创新的路径与一般的创新类似,诸如体制与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广东媒体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对全国其他媒体的改革影响巨大。广东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知识沟"的缩小,反过来,"知识沟"的缩小又引导媒体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传播政治经济学 媒体 创新 知识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会文 吴春琼
数字化转型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选取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开放式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促进开放式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式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当开放式创新水平高于门槛值后,数字化转型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有类实体经济中数字化转型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基于此,提出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优化开放式创新合作方式、推广开放式数字转型模式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会文 吴春琼
数字化转型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选取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开放式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促进开放式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式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当开放式创新水平高于门槛值后,数字化转型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有类实体经济中数字化转型对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基于此,提出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优化开放式创新合作方式、推广开放式数字转型模式的对策建议,希冀切实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扬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卫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务必坚持自主创新,务必坚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1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实体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志强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及2002、2007年42*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国情和以传统产业部门特别是以传统重化工和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现状是造成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间接原因。与信息制造业相比,R&D投入、R&D从业人员数量上的巨大差距,是我国信息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直接原因。而国家重视自主创新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不够,传统观念束缚,企
关键词:
投入产出 信息产业 自主创新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