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62)
2023(14752)
2022(11668)
2021(10663)
2020(8385)
2019(18985)
2018(17961)
2017(34144)
2016(17786)
2015(19865)
2014(18984)
2013(18977)
2012(17977)
2011(16715)
2010(16759)
2009(15633)
2008(15125)
2007(13690)
2006(12076)
2005(10573)
作者
(48607)
(40925)
(40724)
(38514)
(26056)
(19488)
(18299)
(15618)
(15595)
(14357)
(13934)
(13758)
(13051)
(12954)
(12555)
(12537)
(11853)
(11717)
(11693)
(11278)
(10171)
(9650)
(9615)
(9356)
(9266)
(9229)
(8909)
(8703)
(8185)
(7984)
学科
(89823)
经济(89755)
(57723)
管理(53176)
(43858)
企业(43858)
方法(35923)
(32657)
数学(32249)
数学方法(32068)
中国(27644)
业经(23961)
农业(22020)
地方(20636)
(19132)
技术(18398)
(17213)
贸易(17200)
(16773)
(16713)
(14611)
银行(14604)
(14416)
金融(14414)
(14159)
产业(13401)
(12928)
技术管理(12791)
(12479)
(11940)
机构
学院(260177)
大学(259929)
(121718)
经济(119656)
管理(104162)
理学(90288)
研究(90221)
理学院(89308)
管理学(88346)
管理学院(87784)
中国(71508)
(53445)
(52994)
科学(48513)
财经(42482)
(42115)
中心(41322)
经济学(39401)
(38952)
(38229)
研究所(38015)
(37928)
经济学院(35668)
(34528)
师范(34323)
北京(33743)
(32664)
业大(31924)
财经大学(31599)
(30134)
基金
项目(175426)
科学(143078)
研究(135563)
基金(131618)
(112611)
国家(111667)
科学基金(97803)
社会(93380)
社会科(88692)
社会科学(88677)
基金项目(68278)
(65970)
教育(60766)
自然(57023)
自然科(55801)
自然科学(55792)
(55305)
自然科学基金(54880)
编号(53396)
资助(51525)
成果(43733)
(41622)
国家社会(40848)
(40588)
(39949)
重点(39148)
创新(38042)
课题(37044)
教育部(35987)
人文(35204)
期刊
(135440)
经济(135440)
研究(81215)
中国(54331)
(40163)
管理(39423)
(37735)
科学(34902)
学报(31960)
(28744)
金融(28744)
教育(27346)
农业(26912)
大学(26420)
学学(24518)
业经(23772)
经济研究(22487)
财经(21548)
技术(21412)
(18678)
问题(17749)
(16024)
世界(14752)
技术经济(14064)
国际(13724)
(13568)
科技(12755)
图书(12719)
(12232)
统计(12158)
共检索到394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天一   刘灵辉   罗意   吕浩男  
【目的】揭示数字乡村战略推广的内在逻辑,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为数字乡村战略推广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构建数字乡村战略推广的内在逻辑模型,利用2020年957个县域截面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系统化分析数字乡村战略推广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数字乡村战略的顺利推广是内部决定模型、外部决定模型及官员行动模型共同协作的结果。②数字乡村战略推广受内部决定模型中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农民收入、初高中学生数,外部决定模型中邻近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均值、全国先进县域学习机会及官员行动模型中的官员任期、文化程度的显著影响。③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战略推广存在显著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内部决定模型中,东部地区农村收入,中、西部地区初高中学生数,西部地区GDP对数字乡村战略推广深度具有显著影响;外部决定模型中,东、中、西部邻近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均值、全国先进县域学习机会对数字乡村战略推广均具有显著影响;官员行动模型中,东部地区官员年龄、官员任期,中部地区官员上期工作来源地区,西部地区官员文化程度对数字乡村战略推广深度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应投资农村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域之间合作交流,优化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及制定区域差异化数字乡村推广政策,促进数字乡村战略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邓金钱   蒋云亮  
返乡创业试点政策推动了中国乡村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之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0年中国2 045个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原国家级贫困县域较为显著,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非贫困县不显著。据此,文章建议继续推进和完善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支持体系,引导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更好地服务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曾志敏  陈烨  胡燕娟  肖建华  
在广东省域范围内,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广东各个经济特区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将带动广东其他非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02%。最后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管理制度改革、研发经费投入和国际科技合作四方面提出推动经济特区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惟  
随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针的不断深入,为基层治理格局创新提供了机遇。乡村治理工作是我们社会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效能的发挥影响着我国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数字化技术作为现代治理机制的重要载体,符合乡村规范化、专业化、优质化的治理需求,有助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转型升级。对此,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创新逻辑,多角度分析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治理的功能属性,通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化治理结构,旨在明确数字资源配置等治理取向,实现乡村治理智慧化、数字化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博  王亚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导向逐渐全面和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社会治理格局,解决繁杂细微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需要将治理重心下沉至县域单元。本文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城乡融合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内循环形成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切入,分析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结构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势能释放和农民生活幸福渴望角度分析县域层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机制,从做大县域财富和分好县域财富两个方面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以期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媛  阮连杰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冲  乔坤元  周黎安  
本文利用中国"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两种政策试点,首次区分了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分权(强县扩权)通过吸引更多新企业、提高企业平均利润率来促进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省直管县)则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刺激经济,但两种分权方式依旧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行政分权会产生正的外部性而财政分权的外部性为负,产生这一负外部性的原因可能是地级市对非省直管县的财政挤压加剧。因此政府可以尝试扩大行政分权的试点范围,而在实施财政分权时需注意其对周边县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广  王刚  
过度的金融创新经由多重渠道引致和强化了忽略风险、复杂风险等新型风险形态,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文章应用全球银行数据库研究发现,金融创新与监管从业务匹配、周期协同性和风险承担激励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错配问题。以资本充足为核心的监管强度呈现出典型的顺周期性,危机前的宽松监管与之后的严厉监管未能起到周期平滑效果;混业与综合经营方面则表现为业务监管错配,组织架构上的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从激励上看,监管未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文章进而从金融制度供给与需求的非对称性角度对二者错配的制度根源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祖辉  宋文豪  叶春辉  
在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型主体”)创立之间的关系,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2020年中国27个省份1845个县的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主体创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创立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论在控制地区—时间交互固定效应、以“FIGI中国项目”试点构建DID模型等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通过提高农民正规信贷可得性直接促进新型主体创立,还可以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间接促进新型主体创立。(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对新型主体创立均具有促进作用;相较于大中型新型主体,小微型新型主体更加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主体创立的影响存在县域异质性,地形起伏度小的县强于地形起伏度大的县。本文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主体创立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稳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姚耀军  彭璐  
源于财政分权与晋升激励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角。在"为增长而竞争"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对银行业进行干预以攫取廉价的金融资源。分税制改革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增强了地方政府对银行业进行干预的动机。借助于各种行政手段,尤其是通过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操控,地方政府对银行业的干预得以实现。地方政府干预导致大量信贷资金财政化,将带来明显的通货膨胀后果。地方政府干预推动了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崛起。尽管地方性金融机构崛起有助于打破银行业由国有大银行所主导的高度垄断局面,但由于地方政府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深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伟  
首先介绍了建筑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特点,并通过新型墙材推广使用的扩散案例,结合动态递推方法,量化证实了将逻辑增长模型(S型曲线)移植到建筑领域是可行的,同时指出了在预测应用上应关注的重点。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泽   高源   刘凡   李静怡  
数字乡村建设是突破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瓶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数字乡村对收入水平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角度拓展了数字乡村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特征,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成立。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和扩大非农就业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西部县域、山地丘陵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效果更强,这意味着未来应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健  张金林  董小凡  
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测度2011—2019年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企业内外部资源两个维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效率三方面的整体提升。通过工具变量及双重差分检验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数字经济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影响企业内部资源;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可通过降低供应链集中度与扩展企业知识网络影响企业外部资源,从而驱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成长期企业、数字经济禀赋高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的地区企业中效果更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驱动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树娟  霍仕胤  
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乡村全面振兴。在县域范围内建立乡村振兴体系,计算出鲁西30个县的乡村振兴指数,采用GMM动态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鲁西四市30个县的县域乡村振兴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普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同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增加农民利用数字技术服务自身的能力,在农民工中宣传数字普惠金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敏  杨锦秀  尚凭  
“谁来治村”是乡村全面振兴语境下亟需回答的战略命题,事关农村大局稳定和乡村发展后劲。在我国农民工迁移空间格局迅速重构、乡村治理结构交替演进、基层治理目标发生转变的多重因素下,治村主体研究亟需得到补充与更新。本文基于四川省积极培养农民工担任村支部书记的实践,梳理了优秀农民工担任村支书的理论逻辑,并通过数理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发现:(1)新阶段下中西部治村水平须考量“维稳”与“发展”两个维度的综合效用,村支书的务工经历有助于提升村治效果;(2)务工经历分别通过构建价值认同与社会资本积累、特色产业发展维系村庄的公共秩序与村庄发展能力;(3)村民议事会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工村支书的积极性,而宗族网络对乡村稳定与发展两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反向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