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72)
2023(17465)
2022(15069)
2021(13880)
2020(11684)
2019(26549)
2018(26223)
2017(50828)
2016(26964)
2015(30063)
2014(29598)
2013(28960)
2012(26425)
2011(23680)
2010(23644)
2009(21714)
2008(20802)
2007(18134)
2006(15898)
2005(13706)
作者
(74791)
(62603)
(62244)
(59399)
(39974)
(30080)
(28137)
(24503)
(23841)
(22001)
(21199)
(21184)
(19944)
(19592)
(19413)
(19007)
(18615)
(18032)
(17817)
(17816)
(15413)
(15219)
(14945)
(14360)
(14085)
(13946)
(13655)
(13543)
(12565)
(12145)
学科
(123949)
经济(123834)
管理(82261)
(77056)
(65610)
企业(65610)
方法(52650)
数学(45344)
数学方法(44766)
中国(29171)
(28352)
(28059)
地方(26563)
业经(26221)
(25107)
技术(21155)
理论(19968)
农业(19589)
(18877)
(18253)
贸易(18239)
(18016)
(17812)
财务(17741)
财务管理(17707)
(17588)
环境(17543)
企业财务(16591)
(15855)
(15812)
机构
大学(380399)
学院(378831)
(160298)
经济(157077)
管理(152973)
理学(133371)
理学院(131928)
管理学(129547)
管理学院(128860)
研究(124905)
中国(91684)
(79522)
科学(75400)
(71309)
(60415)
财经(57667)
中心(56363)
研究所(55085)
(54276)
(54054)
业大(53899)
(52478)
北京(49625)
(49426)
经济学(49348)
师范(49009)
(45928)
经济学院(44184)
(43708)
财经大学(43043)
基金
项目(262014)
科学(208358)
研究(192220)
基金(192036)
(166311)
国家(164966)
科学基金(143897)
社会(123921)
社会科(117632)
社会科学(117604)
基金项目(102136)
(102071)
自然(93032)
自然科(90931)
自然科学(90913)
自然科学基金(89292)
教育(88437)
(85179)
资助(78127)
编号(77161)
成果(61279)
重点(58261)
(57728)
(57336)
(55730)
创新(52966)
课题(52786)
国家社会(51441)
教育部(50304)
科研(49709)
期刊
(175264)
经济(175264)
研究(113068)
中国(68318)
管理(58045)
学报(55596)
(55441)
科学(52922)
(47999)
大学(43284)
学学(40878)
教育(40256)
技术(35223)
农业(33382)
(29228)
金融(29228)
经济研究(29134)
财经(28595)
业经(26935)
(24612)
问题(22222)
技术经济(20601)
科技(18733)
图书(18107)
理论(17614)
统计(17422)
(17206)
现代(16914)
商业(16837)
(16426)
共检索到548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亚宁  杨开忠  顾芸  
针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本差异缩小而创新增长差异扩大的谜题,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增长理论,从"成本—空间"视角对传统创新理论进行时空整合拓展,构建了分析创新成本和空间分割影响创新增长分异的内生创新增长理论。研究发现:(1)随着创新成本的区际趋同,空间分割成了影响创新增长分异的关键因素;(2)降低产品市场分割程度、技术空间分割程度以及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促进创新增长;(3)对于创新落后区而言,打破空间分割、扩大市场规模是缩小与创新领先区创新增长差异的有效手段;(4)基于省级层面数据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高技术产业创新增长实证分析,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均有效验证了理论命题。最后提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平衡充分发展、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兆刚  葛方艺  
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创新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我国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原因。我国创新效率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一个地区创新效率的变化并不是由该地区内部因素决定的,还会受到来自相邻地区的影响。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的提升可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收敛性,且随时间的推移收敛性不断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廖博  任菲  
本文探讨了创新和创新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挖掘了潜在的作用机制。创新投入具有外部性特征,正外部性主要体现为不同经济主体间源自发展活动的互动行为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而负外部性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在获取经济资源和增长机会方面的市场竞争效应。本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了创新溢出效应的存在,表明我国各区域在创新投入方面具有显著的联动关系。同时,研究扩展了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创新和创新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投入的产出弹性为0.071,而来自区域外部的创新资源对本区域的经济增长同时存在"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这一研究提出并识别了创新投入的正负外部性,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对于创新投资决策和科技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姜莉  
根源于以均质文化为暗含前提条件,以往经济增长理论对现实经济的指导作用显得模糊而难以把握。事实上,地域文化特征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文化特征所表现出的较强空间差异,使得地域文化特征成为经济活动空间维度的重要向度,因此研究文化特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也就成为探寻经济增长本质的一条可行路径。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地域文化向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深刻揭示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足以澄清区域经济增长非连续性的本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来源于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与产业选择的三个匹配机制。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在劳均资本相对占优时才会发生,城市规模则通过相对最优城市规模"门槛效应"影响了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正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城市提高经济比重的关键,中小城市则应重点构建符合本地优势的工业体系。本文从要素空间匹配的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优化和城市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也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Graham Downey  李朝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本地食品有很多期待。如何才能在不提高当地食品物价的情况下既能提高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支持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本文以纽约州田野商品中心为案例,从当地产品供应链、食品系统建造等方面,剖析纽约州食品经济创新增长的密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蒋仁爱  王龙国  杨圣豪  李冬梅  
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信息通信技术(ICT)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和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以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为代表的ICT均促进城市创新增长,并且产生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相比于移动电话,互联网对创新数量的提升作用更强,移动电话能够提升城市创新质量,而互联网则会导致平均质量下降;(2)移动电话对创新的溢出边界为1 000km,最优溢出范围为100k~1 000km,而互联网则达到2 000km和1 000~2 000km;(3)互联网造成创新质量下降是因为其在促进城市高质量创新的同时形成大量专利泡沫,且影响程度远大于移动电话对专利泡沫的缓解作用,可见,ICT总体上产生较为明显的创新分化效应;(4)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互联网能够缩短信息搜寻时间,从而为创新模仿提供便利,导致专利泡沫化加剧,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移动电话隐性知识传递有利于形成创新合作,从而促进高质量创新;(5)ICT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总体上在中西部地区和非省会城市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可为打造城市高质量创新模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许小年  
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理论,而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需求决定供给。这两种理论的局限性都在于仅关注供给和需求的静态平衡,没有考察经济的动态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时下的热词——"供给侧改革"正是这样一种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思路,即: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黎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和传播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本文利用省际数据,引入空间回归方法,包括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首先估计了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再进一步引入二阶段回归模型,加入空间依赖性,来估计人力资本通过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包括,从业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与省域技术创新活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功为  刘洪涛  郭建华  
本文以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比对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尝试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虚拟经济需要适度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度’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用熵值法构建的各项指标的Moarn’I值及变化趋势表明多项指标空间相关性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和多种态式并存;过去的那种粗放、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将是无法持续;东部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经济转型,西部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多项指标正出现积极变化,排头兵的作用日益显现,其自身的发展,越发依赖于路径突破;西部地区,依据适宜理论,路径依赖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慧林  宋海岩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用1998~2009年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空间集聚性;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通过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区域的旅游经济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说明应充分重视创新在旅游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旅游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扩大旅游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和范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光  
由于知识的非竞争性,基于R&D的内生增长模型存在规模效应,即人口数量越大,从事R&D的人员越多,经济增长率越快。本文将R&D人员创新活动的有效时间引入知识的积累方程———“点子”生产函数,发现OECD国家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增加伴随着R&D人员创新活动的有效时间的减少,二者相互抵消,使得TFP增长率保持不变。通过校准理论模型,本文模拟了49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发现模型对经济增长率跨国数据的解释能力明显强于Lucas模型和Romer模型。如果利用模型对跨国经济增长率的模拟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残差平方和来评判模型的优劣,则本文模型对Lucas模型和Romer模型至少分别改进了20%和59%。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过去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现在和未来仍是最大的红利。今后若干年我国经济将进入平稳增长时期,一方面是由于要素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则由于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在投资与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减弱的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创造新的动力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咸伟  
本文主要探讨个人预期、社会预期、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社会预期—经济增长理论。以往预期理论只局限于通货膨胀等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将预期理论引入经济增长、社会创新、经济改革等研究领域,这对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