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1)
2023(4375)
2022(3671)
2021(3491)
2020(2882)
2019(6163)
2018(5985)
2017(10720)
2016(5447)
2015(5746)
2014(4956)
2013(4630)
2012(4196)
2011(3697)
2010(3779)
2009(3551)
2008(3389)
2007(3227)
2006(2767)
2005(2295)
作者
(12893)
(10914)
(10642)
(9920)
(6937)
(5041)
(4648)
(4002)
(3953)
(3745)
(3633)
(3566)
(3447)
(3341)
(3278)
(3133)
(3073)
(3055)
(3054)
(2957)
(2569)
(2546)
(2499)
(2434)
(2415)
(2360)
(2335)
(2324)
(2212)
(2030)
学科
(24531)
管理(21843)
(21548)
企业(21548)
(16693)
经济(16672)
技术(13504)
技术管理(11166)
中国(6628)
(6426)
业经(5981)
方法(5204)
(5150)
农业(4842)
(4250)
理论(4199)
(3953)
银行(3948)
(3815)
地方(3762)
(3735)
数学(3727)
数学方法(3668)
产业(3594)
(3505)
金融(3505)
(3424)
教育(3205)
(3081)
财务(3079)
机构
学院(68844)
大学(67651)
管理(29874)
(28552)
经济(28021)
理学(25887)
理学院(25639)
管理学(25337)
管理学院(25177)
研究(20710)
中国(15885)
(13128)
(12983)
科学(11099)
(10969)
财经(10030)
中心(9872)
(9092)
(9055)
师范(8998)
(8926)
(8907)
商学(8596)
商学院(8502)
经济学(8386)
北京(8078)
研究所(7911)
业大(7819)
(7746)
技术(7641)
基金
项目(47295)
科学(39390)
研究(38399)
基金(34027)
(28648)
国家(28331)
社会(25896)
科学基金(25839)
社会科(24572)
社会科学(24568)
(20470)
基金项目(18235)
教育(17807)
(17464)
(16166)
编号(15099)
创新(15048)
自然(14915)
自然科(14666)
自然科学(14664)
自然科学基金(14460)
成果(12168)
资助(11474)
(11055)
课题(11030)
(10874)
国家社会(10766)
(10732)
(10634)
重点(10507)
期刊
(32828)
经济(32828)
研究(21551)
中国(17926)
管理(14449)
教育(12250)
(10278)
科学(8583)
技术(7658)
(7387)
学报(6996)
科技(6958)
(6799)
金融(6799)
大学(6171)
业经(6101)
学学(5577)
经济研究(5173)
财经(4953)
技术经济(4845)
农业(4815)
(4412)
论坛(4412)
(4360)
(3779)
职业(3657)
问题(3558)
现代(3539)
商业(3293)
图书(3264)
共检索到106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肖迪  黄培清  李娟  
凭借一次创新获得的巨大成功,会让管理层形成心理惯性,认为公司将既有的做法进行到底就能继续成功,当初的成功越大,这种心理惯性就越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段晓红  杨力行  陈莲芳  
企业家被普遍认为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一个群体,但是受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企业家会在企业经营的某个阶段产生创新惰性,这些因素来自于市场、来自于组织,也来自于个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军  
惰性与创新是一对矛盾,持续地克服惯性进行创新是很艰难的。对于企业来说,要克服惯性,首先要争取创新的权利,包括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实施"虚拟"危机管理,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建立创新型组织和有效的激励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永成  郝冬冬  
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惰性"是指企业用已有的成功技术来应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的心理或行为倾向。当技术环境稳定或渐变时,这种惰性是有效率的,然而,技术环境的突变会使企业丧失技术优势和面临生存的危机。因而有必要探究这种惰性的内在生成机制,识别各种技术创新角色的惰性表现,用全面的、动态的管理方法对各种惰性予以克服,以保持组织持续创新的态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景坤  
在综合分析组织存续理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组织与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的本质关系,认为组织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中能获得技术溢出收益和制度溢出收益,"创新—效率—惰性—再创新"循环是组织存续的内在规律,组织变革与创新时机和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组织存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延玲  
在当今复杂劳动远远多于、重要于简单劳动 ,而“工作量化制”面对管理中的惰性问题却束手无策的创新时代 ,加强对管理中惰性产生的文化因素、体制因素、心理因素、本性因素等因素的研究 ,努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文化 ,建立创新型组织和有效的激励体系 ,不断用创新的积极性克服惰性 ,对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陶爱萍  李丽霞  洪结银  
技术标准锁定是异质技术之间标准竞争的结果,在锁定效应的作用下标准在位者具有异质性优势,非标准在位者面临异质性壁垒。文章基于技术的异质性分析技术标准锁定的形成机制,探讨非标准在位者的消极创新惰性和标准在位者的积极创新惰性的生成机理,最后针对非标准在位者反锁定、标准在位者自我解锁提出相应的策略。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道侠  胡彬  
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效应及金融发展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度越高,企业低端技术创新选择的概率越大,企业的"创新惰性"则越强。分析其中的原因,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政策租"的过度依赖延缓了其对创新压力的感知,致使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倾向于低端化。另外,金融发展作为联结政府行为和市场选择的宏观制度变量,对产业集聚与企业的"创新惰性"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因为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影响,它导致了产业集聚更加追求短期利益,造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爱萍  张丹丹  
技术标准锁定、创新惰性都会对技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技术标准锁定、克服创新惰性、促进技术创新。文章在分析技术标准锁定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研究技术标准锁定和创新惰性、技术标准锁定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剖析技术标准锁定、创新惰性两者合力作用下技术创新的困境以及革命式创新对于突破技术标准锁定、克服创新惰性的重要性,最后结合诺基亚公司的案例探索突破技术标准锁定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杜   邓增永  
看看韩国企业的广告吧,他们已经把彩电整合到冰 箱上。这是一个创新,但这是一个好主意吗? 多数知识型或科技型企业都将创新视为企业的灵 魂,视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赞成。但经过我们 对众多企业的调研观察发现,创新不足是问题,盲目创 新也是问题。事实上,创新对企业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 的作用,创新需要管理。盲目的创新,过分的创新,可 能意味着自杀。与流行的说法相反,创新并非市场领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薇  施必林  余雁  
在VUCA(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环境不断加剧的时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和疫情不间断多点爆发的经济社会现象交叠演进,如何在经济低迷和转型升级的压力下生存和发展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创新惰性的视角,探究组织变革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环境动态性在组织变革影响创新惰性时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发现:组织变革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创新惰性有着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创新惰性在组织变革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对组织绩效有着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环境动态性调节了组织变革通过创新惰性影响组织绩效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管理实践中应通过克服创新惰性、构建学习型组织和加大政府政策支持等举措进一步强化组织变革,提升组织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辉  
我国的寡头垄断性企业大多数是脱胎于大型国有企业,带有计划经济的性质,在技术创新上是有惰性的,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技术远落后的情况下创新的成本和风险都很高,而且企业的领导人存在短期行为,其目标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彬  万道侠  
与大多数研究集聚外部性影响企业创新的静态视角不同,文章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产业集聚环境对企业创新偏好的分层影响以及企业进入动态的叠加影响。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环境显著增强了企业的低端创新偏好,而相关多样化集聚环境则显著增强了企业的高端创新偏好。不仅如此,产业集聚环境对企业创新偏好的分层影响会因企业进入动态的存在而显著增强。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环境沿"升级"或"降级"方向的演化,在现实经济中不仅可以为"政策租"淡化后的开发区转型问题提供分析思路,而且还从产业集聚环境升级受阻和功能锁定的角度对企业的"创新惰性"提供了新的解释。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产品市场管制能够减弱专业化对企业低端创新偏好的正向影响,而诸如金融服务和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供给则能够增强相关多样化对企业高端创新偏好的正向影响。因此,在以创新为目的的企业进入环节,应根据集聚类型增强差异化的制度供给。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编者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多数企业已经达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共识。企业要实现创新,首先就要打通创新的脉络,形成促进创新的环境,这需要企业管理机制与之相辅相成。本专题选编了四篇以企业为主体打通创新链,实现产业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