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0)
2023(7254)
2022(5967)
2021(5548)
2020(4697)
2019(10385)
2018(10283)
2017(18994)
2016(9804)
2015(10949)
2014(10348)
2013(9909)
2012(9224)
2011(8194)
2010(8629)
2009(8021)
2008(7904)
2007(7450)
2006(6480)
2005(5588)
作者
(25029)
(20779)
(20443)
(19203)
(13436)
(9768)
(9457)
(7893)
(7860)
(7480)
(7063)
(6935)
(6588)
(6578)
(6474)
(6216)
(6084)
(5989)
(5959)
(5717)
(4989)
(4948)
(4948)
(4811)
(4747)
(4676)
(4665)
(4646)
(4103)
(4025)
学科
(34004)
(33210)
经济(33177)
管理(32153)
(28349)
企业(28349)
技术(14971)
中国(14792)
方法(12505)
技术管理(11574)
(10890)
保险(10799)
(10628)
银行(10623)
(10507)
金融(10507)
(10157)
数学(9871)
数学方法(9766)
(9538)
(9405)
业经(9328)
(9008)
地方(8506)
(7734)
贸易(7724)
理论(7641)
(7534)
(6423)
农业(5754)
机构
学院(126498)
大学(126333)
(53689)
经济(52413)
管理(51891)
理学(42811)
理学院(42398)
管理学(41912)
管理学院(41631)
研究(40730)
中国(36515)
(28129)
(26123)
财经(20965)
科学(20951)
中心(20381)
(20276)
(19123)
(18404)
北京(16899)
(16576)
研究所(16112)
经济学(16027)
财经大学(15801)
(15755)
师范(15636)
(15288)
上海(14434)
商学(14340)
经济学院(14328)
基金
项目(80197)
科学(64464)
研究(64381)
基金(57149)
(47891)
国家(47429)
科学基金(42224)
社会(41582)
社会科(39338)
社会科学(39329)
(32061)
基金项目(29983)
教育(29757)
(26601)
编号(26053)
自然(25124)
自然科(24623)
自然科学(24618)
自然科学基金(24225)
(23529)
资助(22070)
成果(21754)
创新(20872)
课题(19354)
重点(17987)
(17587)
(17268)
国家社会(16956)
(16905)
项目编号(16467)
期刊
(62558)
经济(62558)
研究(45880)
中国(33789)
管理(22756)
(21325)
金融(21325)
(21197)
教育(19850)
科学(14000)
技术(13468)
(12857)
学报(12769)
大学(11073)
财经(9980)
经济研究(9958)
学学(9816)
业经(9598)
国际(8664)
(8573)
农业(8568)
科技(8277)
(7697)
(7491)
论坛(7491)
图书(7476)
问题(7291)
技术经济(7240)
职业(6207)
现代(6139)
共检索到212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经济金融要素资源配置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国际保险中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重点。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国际保险中心对于确立我国在国际保险市场的引领地位非常关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动我国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必须依靠创新引领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经济金融要素资源配置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国际保险中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重点。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国际保险中心对于确立我国在国际保险市场的引领地位非常关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动我国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必须依靠创新引领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阎建军  
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协调发展,把保险服务业作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着手"引进来、走出去"开放战略布局,使国内国际全体参与者共享机遇和利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推动保险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保险业"新国十条",从治国理政高度,把保险业纳入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谋划考虑,为保险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制度和政策红利。2014年11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延礼  
充分研究国内外再保险市场情况,研究部署再保险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推动抓好落实,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支撑之一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出台《意见》,进一步凸显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再保险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研究国内外再保险市场情况,研究部署再保险中心建设有关工作,推动抓好落实,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关键支撑之一。笔者作为一名曾在中资保险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丁秀英  
运费衍生品是规避海运运费波动风险的管理工具。由于国内运费衍生品的缺乏,中国企业在2004年以来国际海运运费的剧烈波动中处于被动接受者的不利地位。借鉴国外运费衍生品的发展经验,以创新运费衍生品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抓手,构建上海运费衍生品的交易、结算和信息平台,推动上海成为国际航运定价中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解宇  李畅  徐子庆  
本文认为上海应以其在资本市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地位为基础,抓住浦东综合试验区获批的机遇和契机,大力发展商品期货市场、完善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监管职能、特别是利用浦东“先行先试”的“特权”,进行制度和产品创新,破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瓶颈。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晋  
上海正在致力于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作者在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探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此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张晨  张智楠  
2019年,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再度提出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可见,十年来,形势在变,任务在变,但初心不变。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哪些战略安排和重点突破?这是在动荡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杨  
上海是中国保险业的重要发祥地。1865年,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义和保险行在上海成立。1875年,保险招商局在沪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国船舶保险之先河。1980年国内商业保险业务全面恢复以来,上海着力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全国首家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宏人寿、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首个专业性航运保险协会均在沪成立,首笔投资连结险、单项风险防范技术标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春敏  
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一个对创新活动具有良好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制度环境,这其中,法律环境的健全和完善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法律多以危机防范为导向,保守僵化有余、弹性灵活不足;法律缺位与法律冲突问题并存;金融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滞后;金融法律体系庞杂、认知困难。要优化我国金融创新法律环境,在立法理念上要适度向效率目标偏移;及时清理现有法律法规,查漏补缺;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把好金融创新的市场准入关;尽快完善金融创新的法律保护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