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21)
2023(17693)
2022(14679)
2021(13454)
2020(11118)
2019(25081)
2018(24664)
2017(47435)
2016(24824)
2015(27648)
2014(27290)
2013(26718)
2012(24730)
2011(22587)
2010(23404)
2009(22189)
2008(20878)
2007(18801)
2006(16900)
2005(15598)
作者
(69115)
(57473)
(57440)
(54530)
(36998)
(27586)
(25838)
(21983)
(21946)
(20663)
(19762)
(19483)
(18381)
(18351)
(17948)
(17829)
(16877)
(16646)
(16549)
(16070)
(14573)
(13996)
(13979)
(13412)
(13069)
(12991)
(12707)
(12643)
(11660)
(11178)
学科
(125319)
经济(125212)
(74475)
管理(74441)
(61668)
企业(61668)
方法(49624)
数学(43449)
数学方法(42828)
中国(37253)
地方(30867)
(29531)
(29296)
金融(29294)
(27588)
银行(27567)
(27224)
业经(26998)
(26672)
(22856)
技术(21580)
(20778)
农业(20745)
(19691)
贸易(19672)
理论(19564)
(18956)
地方经济(17219)
(16808)
财务(16753)
机构
学院(355724)
大学(352235)
(159465)
经济(156369)
管理(137499)
研究(119796)
理学(117564)
理学院(116362)
管理学(114402)
管理学院(113741)
中国(97400)
(73768)
(73289)
科学(67154)
(58610)
财经(57747)
中心(55843)
(54364)
研究所(52312)
(52288)
经济学(50654)
(50037)
北京(46711)
(45832)
师范(45418)
经济学院(45309)
业大(45196)
(44178)
(42916)
财经大学(42759)
基金
项目(226987)
科学(181566)
研究(170867)
基金(165334)
(141240)
国家(140032)
科学基金(122605)
社会(112276)
社会科(106799)
社会科学(106776)
(90456)
基金项目(85601)
教育(79963)
自然(75663)
(74156)
自然科(74066)
自然科学(74055)
自然科学基金(72775)
编号(68700)
资助(68426)
成果(56006)
(53110)
(51530)
重点(51236)
(50293)
课题(48935)
创新(47445)
国家社会(46778)
教育部(44594)
人文(43719)
期刊
(183894)
经济(183894)
研究(113510)
中国(76333)
(56838)
管理(55939)
(47766)
金融(47766)
(46476)
科学(45690)
学报(45538)
教育(42020)
大学(36417)
技术(34395)
学学(34244)
经济研究(31284)
农业(31022)
财经(29962)
业经(29149)
(25913)
问题(22715)
技术经济(20494)
统计(19609)
(18594)
(18497)
商业(17645)
(16735)
世界(16535)
国际(16271)
科技(16110)
共检索到556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宜航  刘仕保  张朝阳  
金融发展有助于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得到了许多理论研究的肯定,而在计量分析却有不同结论。但相关经验分析多从金融深化的角度展开,近期有研究提出金融宽化的概念。我们认为,基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现实中存在引进模仿和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差异,此时深化和宽化两种不同金融发展模式对技术进步进而对经济增长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首先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展开理论探讨,进一步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用系统矩估计方法检验了我们的理论分析。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越低,技术进步越多地选择模仿时,金融宽化对经济增长作用越显著;而随着经济发展,自主创新比重增加时,金融深化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最后,本文也据此讨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刚  
对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集中在四个方面。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研究方法的突破,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讨论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的发展过程,评价重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贡献与不足,分析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功为  刘洪涛  郭建华  
本文以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比对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尝试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虚拟经济需要适度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度’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用熵值法构建的各项指标的Moarn’I值及变化趋势表明多项指标空间相关性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和多种态式并存;过去的那种粗放、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将是无法持续;东部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经济转型,西部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多项指标正出现积极变化,排头兵的作用日益显现,其自身的发展,越发依赖于路径突破;西部地区,依据适宜理论,路径依赖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羽  赵晓梦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本文试图解释在以技术密集度不断提高为主要形式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演进关系。理论分析表明,不同金融制度安排在服务不同行业时的效率存在差异,导致金融结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的"行业效应",而这种行业效应又进一步导致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基于产业结构的非线性特征。我们选取1999-2011年间中国30个地区20个制造业行业为样本,分别采用双重差分法和门限回归对上述行业效应和非线性特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有利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且作用渠道主要为资本积累;相对应地,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的提高,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由负转正且呈增强态势。由此可见,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中的直接融资比例,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黎欢  龚六堂  
本文在Howitt and Aghion(1998)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代表金融发展水平的变量,从企业R&D研发决策的角度考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通过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视角。本文运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论证了理论部分的主要结论,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以及产出增长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受制于融资约束的非国有企业显著受益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徐璋勇  
金融系统与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与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总体和分区域为样本,主要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分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金融分工体系构建与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在考虑金融发展因素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仍为正效应。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且金融发展对分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其中,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十分重要。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海章  陶云清  曹松威  曹雨阳  
研究目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特征事实,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2011~2018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为了控制内生性,以1984年各省份固定电话数与人均邮电业务量作为工具变量,结论一致;将央行推出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城镇化率低和物质资本高的省份中,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技术创新与地区创业,并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即存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创新和创业渠道。研究创新:使用工具变量、准自然实验的方法,缓解了内生性问题;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揭开了数字金融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可能机制。研究价值:对制定"数字中国"战略、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出台创新创业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扬  李云海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私募风投(PEVC)融资额/GDP3个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银行贷款余额/GDP、股票交易额/GDP为门限变量且变量值超过门限值时,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加强;以PEVC融资额/GDP为门限变量时,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现出U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当风险投资方向过度集中于虚拟经济时,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庄毓敏  储青青  马勇  
本文通过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银行部门,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均衡状态下,金融发展可以提高经济中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了研发部门的外部融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推动经济实现更高速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相关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在工业化程度、外商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政府支出水平较低、人才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研发创新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且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企业创新—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传导机理及其在中国的体现,从而为金融支持创新型经济增长的改革逻辑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培森  
本文在Romer(1990)的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引入金融发展变量,从企业研发投入的视角分析金融发展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金融发展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促进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提供了一个从微观机制分析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新视角。此外,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回归结果显示:金融深化、贷款市场发展与中小银行贷存比上升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经济增长;银行业集中度、银行贷存比与国有商业银行贷存比上升会降低企业研发投入,不利于经济增长;金融深化与中小银行贷存比上升对中小企业的正向影响显著高于国有企业,银行业集中度、银行贷存比与国有商业银行贷存比上升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经济增长必须由原来的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的外延增长方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方式。本文通过构建结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中国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推动高于后两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子铱  魏政  张涛  
文章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方法,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对经济发展则无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文章把金融发展细分为金融规模扩大、金融结构优化和金融效率提高三项,运用2000-2013年八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统一金融安排下各项内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检验不同金融安排下政府干预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区域实行不同金融政策,政府干预程度的加强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原因可能是金融效率没有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的结果。金融规模扩大的作用则具有两面性,针对不同的区域体现不同作用。金融结构优化会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