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40)
- 2023(17258)
- 2022(14718)
- 2021(13852)
- 2020(11421)
- 2019(26442)
- 2018(26451)
- 2017(50545)
- 2016(27515)
- 2015(31061)
- 2014(30792)
- 2013(30114)
- 2012(27873)
- 2011(25166)
- 2010(25585)
- 2009(23183)
- 2008(22394)
- 2007(19796)
- 2006(17518)
- 2005(15571)
- 学科
- 济(112784)
- 经济(112678)
- 管理(78415)
- 业(75801)
- 企(62526)
- 企业(62526)
- 方法(47320)
- 数学(40674)
- 数学方法(39953)
- 中国(32748)
- 农(30978)
- 地方(29517)
- 业经(26667)
- 财(23974)
- 学(23762)
- 技术(22839)
- 农业(21090)
- 理论(19816)
- 制(19618)
- 贸(19290)
- 贸易(19270)
- 易(18579)
- 和(17978)
- 环境(17844)
- 银(17737)
- 银行(17693)
- 融(17131)
- 金融(17127)
- 行(16998)
- 发(15331)
- 机构
- 学院(380241)
- 大学(379260)
- 管理(150467)
- 济(148403)
- 经济(144995)
- 研究(129740)
- 理学(129368)
- 理学院(127858)
- 管理学(125369)
- 管理学院(124667)
- 中国(97559)
- 京(82586)
- 科学(81385)
- 财(66591)
- 所(65088)
- 农(60843)
- 研究所(59158)
- 中心(58971)
- 江(57671)
- 业大(56350)
- 范(53134)
- 北京(52836)
- 师范(52670)
- 财经(52504)
- 州(48866)
- 院(47837)
- 经(47527)
- 农业(47105)
- 经济学(43079)
- 师范大学(42356)
- 基金
- 项目(258398)
- 科学(203080)
- 研究(190772)
- 基金(184310)
- 家(160395)
- 国家(158973)
- 科学基金(136801)
- 社会(118209)
- 社会科(111866)
- 社会科学(111837)
- 省(103292)
- 基金项目(97811)
- 自然(89057)
- 教育(88176)
- 自然科(86989)
- 自然科学(86968)
- 划(86347)
- 自然科学基金(85365)
- 编号(78866)
- 资助(76019)
- 成果(63880)
- 发(58379)
- 重点(57973)
- 创(56435)
- 部(55536)
- 课题(55458)
- 创新(52055)
- 科研(48628)
- 项目编号(47952)
- 大学(47729)
- 期刊
- 济(168867)
- 经济(168867)
- 研究(113956)
- 中国(81203)
- 管理(58057)
- 学报(57812)
- 农(55610)
- 科学(55075)
- 教育(50950)
- 财(49397)
- 大学(43933)
- 学学(40840)
- 农业(38792)
- 技术(36726)
- 融(33988)
- 金融(33988)
- 业经(29385)
- 经济研究(26347)
- 财经(24427)
- 图书(22392)
- 问题(21598)
- 业(21196)
- 经(20870)
- 科技(20232)
- 技术经济(19574)
- 资源(17749)
- 理论(17639)
- 现代(17379)
- 商业(16974)
- 版(16968)
共检索到574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施一峰 王兴平
在现阶段人才驱动的模式转换、产业升级的动力转轨、空间更新的需求转型趋势下,国内诸多开发区面临创新导向的产业升级及空间再开发问题。本文在梳理创新驱动再开发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从再开发土地识别、功能分解再构、空间差异化再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导向的再开发规划路径,最后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国内同类型开发区再开发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关键词:
创新 开发区 再开发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小龙 郑焕友 殷洁
开发区是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新产业空间。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界将我国开发区发展阶段总结为"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两个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开发区普遍出现了从工业园向新城区转型的趋向。从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发展与转型的实证研究,论证开发区建设进入"第三次创业"的新阶段———即从工业园向城市新区的转变。在新一轮转型中,苏州工业园实施了企业家的城市策略,采取了园区再定位、创造新城市空间等企业家城市行动,园区的新城功能和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研究也发现园区管委会的管治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促进经济增长管理向社会和城市综合管理转型。该研究将对我国新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琪龙 郭旭 李广斌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将开发区主导下的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划分为前开发区时代、开发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解析。分析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乡村空间呈现出两种转型趋势,即乡村空间向城市空间转型、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转型;(2)前开发区时代,其空间重构由乡村自下而上驱动;开发区时代,由政府主导、市场辅助;后开发区时代,则是由市场主导,政府辅助,政府主导的乡村空间转型虽能快速实现城市化,但也有其缺陷;后开发区时代,空间作为稀缺资源应由市场来配置。
关键词:
乡村空间转型 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发展室专题调查组
1992年底至1993年初,一股强劲的“新加坡投资旋风”几乎席卷了半个中国.苏州、烟台、威海、无锡以及后来的厦门、成都、海南都争相邀请李光耀、吴作栋、王鼎昌、李显龙等新加坡显贵到他们那里看看.随后,一份份投资意向书、合作协议书和备忘录相继签署.其协议投资量之大,势头之猛,使国人瞠目,神州震惊.乃至于江泽民总书记在美国西雅图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期间,还专门向新加坡总理询问了此事.在这不同凡响的“新加坡热”中,起步最早、动作最快、影响最大的是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一年半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炎 张敏 夏胜国
以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一区为例,对研究区的总量职住比以及三类不同人群的独立指数进行了测度,并运用交通-土地利用模型模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人群的职住空间分布以及道路交通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职住分离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指出发展目标转向、建设时序错位以及土地财政导向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调整产业、用地功能结构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
苏州 开发区 职住分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广明 罗松
本文建立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定量分析了2001-2010年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驱动因子和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因子对生态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效应为正,相对较小且稳定,而效应随园区经济发展逐渐减弱则说明土地开发不再是造成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经济因子的效应为正且逐年增大,是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动因,表明典型园区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技术因子的效应为负,相对较大且稳定,但随着园区经济因子正效应的逐渐增大,技术因子负效应开始抵消不了经济因子的正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学军 万明 邓波
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园区商业经济,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有利于促进产业和城镇的有机互动,推动工业园区向综合城区的转型升级。然而,学者们对发展园区商业经济的理论研究较少,这使得园区商业经济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园区商业经济服务主体需求和内容为研究重点,构建园区商业经济的三阶段(即邻里级、社区级、新城级)发展模式。最后,以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9为例,探讨选择商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高军波 魏梦思 颜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淮河源花岗岩石材开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结构访谈,系统剖析转型期我国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中的利益主体关系、现实矛盾及运行机制,并提出优化开发模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通过创设工业园区、引入企业投资、发动村集体与村民参与,主导石材资源开发。企业通过与政府合作剥夺集体与村民的决策参与权,村集体由于自身职能不足,难以协调村民内部及与企业间利益关系,而企业生产又因政府、集体与村民的系统监督缺失陷入恶性循环,一并引发石材资源开发过程中经济、社会、管理、资源和环境的系统危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链式"石材开发模式,以多主体参与、利益协调为核心,通过明确政府主导地位,赋予集体与村民参与权利...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开发模式 创新 淮河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印龙 孙中亚 许景
江苏省是我国开发区发展最成熟的地区之一,转型发展的需求也最为迫切。近年来江苏省开始探索在开发区内部设立省级科技产业园,以"区中园"的方式带动开发区转型创新的新模式。本文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科技产业园为例,在分析其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科技产业园的成功经验,从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政策设计等方面针对先发地区和欠发地区提出差别化的优化发展策略,为国内其他地区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穗豫 李志强 陈玮
为应对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提高的挑战,实现建设职业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广州开发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应在空间、目标和功能方面进行科学定位,并建立综合型的职业教育园区,形成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动力,建立标准齐备和运行规范的支持和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力,郑京淑
产业生态概念于 2 0世纪 70年代最早出现在西方学术论文中 ,在约 2 0年的时间里 ,尽管一些学者献身于发展与传播这一思想 ,但其影响范围是有限的。直到 2 0世纪 90年代 ,这一思想才重新被发掘 ,于 2 0世纪 90年代末期迅速发展 ,并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开发实践中 ,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产业生态的基本思想入手 ,分析了产业生态开发的目标与战略研究方向。进而以区域为载体 ,在分析产业生态的区域研究层次基础上 ,以社区产业生态研究的实践领域———生态工业园为例 ,对其构造与管理模式进行剖析 ,对其功能进行评价
关键词:
产业生态 区域层次 生态工业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卓然 李正图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开发区的蓬勃发展,国外展开了开发区开发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开发区模式、开发区空间布局模式、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和土地二级开发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开发区的建立,国内总结出了中国特色的开发区模式、开发区管理体制模式、开发区运营模式和开发区形态模式。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开发区的开发运营模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展开对开发区开发模式的综合性、整体性的研究,一是把以上关于开发区开发运营模式的八个方面的内容按照开发区开发规律(自然历史过程)整合在一起,进而形成对开发区开发运营模式的完整内容的全面系统地概括;二是从开发...
关键词:
开发区 开发模式 国际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元志
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是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融合的探索和尝试。文章引入企业管理中"商业模式"的概念,将其应用于政府之间的跨域合作问题的分析。政府跨域合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稳定性,取决于相关利益主体是否在审慎评估各自区位比较优势、资源互补性以及相关政府的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识别各自价值活动的优势劣势,然后进行整合创新。文章运用政府视角的商业模式框架剖析了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
异地开发区 商业模式 跨域合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明宇
开发区需要采取一体化的要素配置机制,但这也造成了开发区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产业升级压力,需要通过治理模式的创新延长开发区的生命周期。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治理模式演变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治理模式创新的案例,揭示了企业主导的治理模式在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具有的优势。通过治理模式创新,形成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服务体系,在成长期培育第二曲线是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治理模式 生命周期 第二曲线 产业升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吉祥 孙遇春 董鑫
如何培育创新集群和推进其发展?如何选择集群创新模式?成为我国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集群创新的组织模式、协作模式、融资模式、人才模式和文化模式,分析和比较了知名开发区集群创新的异同点,进而对我国开发区集群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开发区 集群 创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